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578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

从检测对象的尺寸来说,厚度可小至1mm,也可大至几米;

从缺陷部位来说,既可以是表面缺陷,也可以是内部缺陷。

1.1超声波检测的基础知识

1.1.1超声波

声波:

频率在20~20KHz之间;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

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超声波:

频率大于20KHz。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超声波被应用于无损检测,主要是因为有以下特性:

(1)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界面会发生反射;

(2)超声波指向性好,频率越高;

指向性越好;

(3)超声波传播能量大,对各种材料穿透力强。

1.1.2超声场及介质的声参量

1)描述超声场的物理量

(1)声压

超声场中某一点在某一瞬间所具有的压强,与没有超声场存在时同一点的静态压强之差,称为该点的声压。

单位为Pa。

(1.1)

(2)声强

在超声波传播的方向上,单位时间内介质中单位截面积上的声能叫做声强。

常用表示,单位为。

(1.2)

(3)分贝

引起听觉的最弱声强称为标准声强()。

将某一声强与标准声强取常用对数得到二者相差的数量级,称为声强级,用IL表示:

(1.3)

声强级的单位为贝尔,实际应用中,贝尔单位太大,常用分贝来表示声强级的单位dB,其为贝尔的十分之一。

2)介质的声参量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是由其声学参量(包括声速、声阻抗、声衰减等)决定的,因而深入研究介质的声参量具有重要意义。

(1)声阻抗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任何一点的声压与该点速度振幅V之比称为声阻抗,常用Z表示,单位为

(1.4)

声阻抗表示声场中介质对质点振动的阻碍作用。

在同一声压下,介质的声阻抗越大,质点的振动速度越小。

介质不同,声阻抗不同。

同一种介质,如果波形不同,声阻抗也不同。

当超声波由一种介质传入另一种介质时,或者从介质的界面反射时,主要取决于这两种介质的声阻抗。

气体、液体、固体的声阻抗差别很大,实验测定,其声阻抗之比接近于1:

3000:

8000。

(2)声速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

在同一种介质中,波形不同,其传播速度也各不相同。

超声波的声速还取决于介质的特性(如密度、弹性模量)。

声波分为相速度和群速度。

相速度:

是声波传播到介质的某一选定的相位点时,在传播方向上的声速。

群速度:

是指传播声速的包络上,具有某种特性的点上,声波在传播方向上的速度。

群速度是波群的能量传播速度,在非频散介质中,群速度等于相速度。

(1.5)

1.1.3超声波的传播

1)超声波的分类

根据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声波的传播方向,超声波的波形可分为以下几种:

(1)纵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形称为纵波。

如图1-1所示。

它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探伤中用于纵波探伤法。

图1-1纵波

(2)横波

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称为横波。

如图1-2所示。

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用于横波探伤法。

图1-2横波

(3)表面波(瑞利波)

质点的振动介于纵波和横波之间,沿着固体表面传播,振幅随深度增加而迅速衰减的波称为表面波。

如图1-3所示。

表面波质点振动轨迹为椭圆。

质点位移的长轴垂直于传播方向,短轴平行于传播方向。

它用于表面波探伤法。

图1-3表面波

(4)兰姆波(板波)

兰姆波只产生在有一定厚度的薄板内,在板的两表面和中部都有质点的振动,声场遍布整个板的厚度,沿着板的两表面及中部传播,所以又称为板波。

如果两表面质点振动的相位相反,中部质点以纵波的形式振动则称为对称性兰姆波。

如果两表面质点振动的相位相同,中部质点以横波的形式振动,则称为非对称性兰姆波。

如图1-4所示。

兰姆波可检测板厚及分层、裂纹等缺陷。

还可以检测材料的晶粒度和复合材料的粘合质量。

图1-4兰姆波

超声波在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

纵波、横波、表面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弹性常数和介质密度。

兰姆波的传播速度除与介质的弹性常数有关外,还与介质的厚度和兰姆波的频率有关。

在无限大的固体介质中,各种波的传播速度为:

纵波:

(1.6)

横波:

(1.7)

表面波:

(1.8)

通常认为,横波声速是纵波的一半,表面波声速约为横波的90%。

兰姆波的声速对于每一介质而言,取决于薄板厚度(或缺陷深度)和频率的乘积。

由于速度和频率有关,又有群速度和相速度之分。

脉冲波是以群速度来传播的,连续波是以相速度来传播的。

相速度是以声波〔或电磁波)沿行进路线变更相位的速度。

群速度是声能(或电磁能)变更的速度。

·

因为脉冲波不可能只包括一个频率,而是包括一群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之和。

它的传播速度是群速度。

当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时,群速度等于相速度。

2)平面波、柱面波、球面波

图1-5平面波、柱面波、球面波

3)连续波与脉冲波

 连续波是介质中各质点振动时间为无穷时的波。

脉冲波是质点振动时间很短的波,超声检测中最常用的是脉冲波。

对脉冲波进行频谱分析,可知它并非单一频率,而是包括多种频率成分。

其中人们关心的频谱特征量主要有峰值频率、频带宽度和中心频率。

图1-6连续波

图1-7脉冲波

1.1.4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1.1.4.1超声波垂直入射到平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超声波在无限大介质中传播时,将一直向前传播,并不改变方向。

但遇到异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现象。

既有一部分超声波在界面上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透过介质交界面进入第二介质。

1)单一界面

当超声波垂直入射到足够大的光滑平界面时,将在第一介质中产生一个与入射波方向相反的反射波。

在第二介质中产生应该与入射波方向相同的透射波。

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声压按一定比例分配。

这个分配比例由声压反射率(声强反射率)和声压透射率(声强透射率)来表示。

图1-8单一界面反射和透射

声压反射率:

界面上反射波的声压与入射波的声压之比称为声压反射率。

(1.9)

声压透射率:

界面上透射波声压与入射波的声压之比。

(1.10)

声强反射率R:

界面上反射波的声强与入射波的声强之比

(1.11)

声强透射率T:

界面上透射声强与入射波的声强之比。

(1.12)

从以上可以看出:

声压和声强的分配比例仅与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抗有关。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垂直入射时,介质两侧的声波必须满足两个边界条件:

一是一侧总声压等于另一侧总声压。

二是两侧质点速度振幅相等,以保持波的连续性。

上述计算公式同样适合于横波入射情况,但必须注意:

在固液、固气界面上,横波将发生全反射,这是因为横波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2)薄层界面

超声波由声阻抗为的第一介质,入射到和的交界面,然后通过声阻抗为的第二介质薄层射到和界面。

最后进入声阻抗为的介质。

图1-9薄层界面

 

超声波通过一定厚度的异质薄层时,反射和透射情况与单一的平界面不同,异质薄层很薄,进入薄层内的超声波会在薄层两侧界面引起多次反射和透射,形成一系列的反射和透射波。

当超声波脉冲宽度相对于薄层较窄时,薄层两侧的各次反射波、透射波就会相互干涉。

由于上述原因,声压反射率和透射率的计算比较复杂。

一般来说,超声波通过异质薄层时的声压反射率和透射率不仅与介质阻抗和薄层声阻抗有关,而且与薄层厚度与其波长之比()有关。

(1)当第一、第三介质为同一介质时:

(1.13)

(1.14)

式中,异质薄层的厚度;

异质薄层的波长;

两种介质的声阻抗之比;

分析式(1.13)和(1.14),当(n为正整数)时,;

当(n为正整数)时,最高;

当时,即时,则薄层厚度越小,透射率越大,反射率越小。

(2)当时,即非均匀介质中的薄层

其声压往复透射率为:

(1.15)

当当(n为正整数)时:

(1.16)

即超声波垂直入射到两侧介质声阻抗不同的薄层时,若薄层厚度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通过薄层的声压往复透射率与薄层的性质无关。

当(n为正整数)时,且时,则有:

(1.17)

此为全透射情况。

当时,则薄层厚度越小,声压往复透射率越大。

1.1.4.2超声波倾斜入射到平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的界面上,声波传输的几何性质与其它任何一种波的传输性质相同,即斯涅耳定律有效。

不过由于声波和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之间有所差异。

当声波沿倾斜角到达固体介质的表面时,由于介质的界面作用,将改变其传输模式(例如从纵波转变成横波)。

传输模式的变换还导致传输速度的变化,此时应以新的声波速度带入斯涅耳公式。

1)斯涅耳定律

(1.18)

式中:

为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反射角,为横波,为纵波。

图1-10倾斜入射情况

当入射超声波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透射时,由于入射角的变化,使得在界面上两侧的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及界面上产生波型转换的情况将会发生变化,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透射波的波型取决于入射角大小,而这些引起波型变化的入射角临界值分别称为第一临界角、第二临界角和第三临界角。

2)临界角

第一临界角:

当时,必然有。

令横波透射角等于90°

时的纵波入射角为第一临界角。

当,第二介质中不再有折射纵波,只有折射横波。

第二临界角:

如果,则有,令°

C。

得到。

当,第二介质中既没有折射纵波,也没有折射横波,这时会在介质表面产生表面波。

第三临界角:

当超声波横波倾斜入射到界面时,在第一介质中产生反射纵波和反射横波。

由于同一介质中,恒大于,所以恒大于,随着增加,当=90°

C时,介质中只存在反射横波。

令°

C,则有:

图1-11临界角

3)声压反射率和透射率

在斜入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声压反射率和透射率,不仅与界面两侧介质声阻抗有关,而且还与入射波的类型以及入射角的大小有关。

由于其理论计算公式复杂,通常借助于实验得到的几种常见界面的声压反射率和透射率图来确定检测方案。

1.1.5超声场的特征

1)超声场的指向性和扩散角

超声波从声源(晶片辐射器)集中成束向前传播,往往集中在与晶片轴线成半扩散角的椎体范围内强烈辐射出去,称为超声场的指向性。

图1-12指向性和扩散角

当晶片直径为D,超声波波长为时,存在:

越小,指向性越好。

图1-13声场结构

2)指向性与声源直径D和波长的关系

有上式可以看出,当一定时(频率一定),半扩散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