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河北秦皇岛鸽子窝公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
《整理河北秦皇岛鸽子窝公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河北秦皇岛鸽子窝公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越大,梯子越陡,tanA的值越大。
河北秦皇岛鸽子窝公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来到的这个公园,叫做鸽子窝公园。
我们脚下和眼前的两块儿巨大的岩石,叫做鹰角岩,也叫鸽子窝。
为什么叫鹰角岩呢?
因为它们凌空拔起,威风凛凛,像两只雄鹰在长空搏击角斗,所以得名鹰角岩。
为什么又叫鸽子窝呢?
因为在这两块儿巨大的岩石上,裂隙十分发育,是鸟类栖息出没的好地方。
过去,这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有许多野鸽子出没,所以这两块儿巨石又叫鸽子窝。
我们来到的这个亭子叫鹰角亭,建于1934年,亭前的牌匾是由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先生书写的。
沿海建有“望海长廊”,由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书写牌匾,“望海长廊”的南端是“浴日亭”,由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科学家严济慈先生书写牌匾,前边有“书阁”,两个大字出于由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的手笔。
鸽子窝和一件至今未了的历史文化公案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有个古老的地名,叫做碣石。
据历史记载,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到过碣石。
可是,碣石究竟在哪里?
为什么叫碣石?
这些问题被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争论了一两千年,至今还争得不亦乐乎。
其实,他们只是对碣石所在的具体地点各持己见,对大致的区域却没什么分歧。
这大致的区域就是在今天的河北省乐亭县、昌黎县、秦皇岛市和辽宁省绥中县一带。
又因为秦始皇等人到碣石所进行的活动都和大海有关,所以碣石一定在海边。
各家的观点不细说,今天就说说鸽字窝。
有人认为鸽子窝就是碣石。
古文字学这样解释:
“方者为碑,圆者为碣”,说的是一块大石碑,方顶的叫做碑,圆顶的叫做碣。
这鸽子窝,就像一块圆顶的大石碑,突兀挺立在大海之滨。
不仅如此,1986年,在距此不远的金山嘴东横山发掘了气势恢宏的秦皇行宫遗址,许多历史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人民日报》以《北戴河发掘出秦始皇父子行宫遗址》为题,发表了这条重要新闻。
一些学者非常高兴,说这回可算是把两千年的历史疑案解决了,另一些学者却不以为然,因为在其他沿海地带也陆续发现了秦汉行宫遗址。
看来,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区,一个以今天秦皇岛市为主体的地区,只要你到了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东临碣石”的经历了。
碣石何在?
千古之谜。
诸位若感兴趣,秦皇岛有一个“碣石研究会”,欢迎您参加,也去争论一番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站在鹰角亭上,就能感受到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磅礴气势,就能明白只有如此壮美的大自然景色,才能激发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灵感,写出《浪淘沙 北戴河》那样优美的诗句来。
现在,就让我们站在鹰角亭上,欣赏一下大海的风光吧。
鸽子窝是在秦皇岛市124公里的海岸线上观沧海、看日出的最佳去处。
这里踞高临下,视野开阔,旁边又有一个大潮坪。
秦皇岛一带,每天是一次涨潮,一次落潮,而且潮差很小,大多在一米之内,海水的深度比较稳定,特别适合海浴和游泳,“沙软潮平”就是一句恰如其分的评价。
鸽子窝却不同,北边的这个大潮坪,相当于一个三角河口,大口向海,小口向陆。
每次涨潮的时候,大口来的潮水顺着潮坪往上走,前方却略显狭小,潮水不能分散,就被慢慢地、远远地推向内陆。
在这里看大潮,又和钱塘江不一样。
钱塘江大潮排山倒海,汹涌澎湃,雷鸣轰响,气势磅礴。
鸽子窝大潮却展现了一种从容不迫、志在必得的大家气度。
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脚下到西边赤土山大桥,700多米长的大潮坪,一会儿就变成了一片汪洋。
在此观海,大自然之壮美杰作,令人踌躇满志,充满希望和理想。
鸽子窝大潮给了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启示:
想干大事,心气儿要平,底气儿要足。
执着肯干能成功,积少成多显大才。
沉稳镇定有静气,按部就班不胡来。
要顺天时,得地利,靠人和,瞅准目标,稳稳当当地去大干一场。
可能,这也正是那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刚刚平定了北方,凯旋归来,到这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时的心情。
毛泽东在率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之后,来到北戴河写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诗句,大概也是面对“倏乎一瞬潮水来,沉陆汪洋弹指间”的情景而发出的感慨吧。
等潮水退去,一汪汪遗留在潮坪上的海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有位摄影师在这里拍摄了一张照片,取名《青春的旋律》,把大自然瞬间即逝的造化之美定格成了永恒,报刊杂志纷纷转载。
如果说,在涨潮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那种蓬勃向上的阳刚之气,那末,在退潮的时候所感受到的,难道不是一种阴柔之美吗?
在鸽子窝看日出也是一件令人神往的盛事。
想看日出,就要到鸽子窝,这是您的最佳选择。
整个秦皇岛的地理形势是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也就是说,大海在陆地的南边。
所以,在许多地方守着大海却看不到旭日东升的场面。
有些地方也能看到日出,但是,或因为海岸线东北、西南走向,总是让人猜不透太阳究竟该从什么地方升起;
或因为地势过于平坦,人们不能登高望远,难免心中产生许多遗憾。
鸽子窝却如同天成地设一般,它挺拔高耸,使人产生居高临下之感;
它面向正东,太阳就从您企盼的目光和天海分界线的垂直交点上冉冉升起,希望和现实就在这里顺其自然地融为一体了。
因此,一到旅游旺季,每日凌晨时分,这里就挤满了成千上万的游人,来欣赏壮丽的海上日出。
可以说,海上日出很壮观,看日出的人群也很壮观。
那么多的人挤在一起,日出之前,都是那么虔诚,那么专注,那么安静;
太阳刚一露脸儿,又都是那么天真,那么兴奋,那么热情,好像这共同拥有的幸福必定要共同分享一样,大家欢呼雀跃,互相祝贺,一下子,鸽子窝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里的风光这样美,请大家随意地欣赏品味,留影照相。
十分钟之后,请到毛泽东塑像和诗碑前面集合。
好,十分钟之后再见!
毛泽东塑像和《浪淘沙·
北戴河》诗碑
各位游客:
这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塑像和《浪淘沙·
北戴河》诗碑。
1954年7月下旬,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戴河。
在此之前,他从北京曾给先期到达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纳写信说:
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
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
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
毛泽东还挥毫书写了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两首诗。
毛泽东说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这一年八月份,秦皇岛一带天降大雨,海天一色,迷迷茫茫。
毛泽东在北戴河,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中说的“魏武”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指的是曹操写的四言古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东征乌桓(在今辽宁省锦州市一带),打了胜仗,心情舒畅,此一行平定了北方,下一步就要南渡长江,统一中国。
他率领大队人马沿着傍海大道,班师回朝,走到这里,看大海,观日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
毛泽东曾经对人说:
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这难道不该肯定?
难道不是了不起?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这个案要翻。
应该说,毛泽东的这一段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今天,曹操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毛泽东抚今思昔,感慨万端:
久经战乱的中国,终于走向稳定,贫穷饥饿的中国人民,终于获得了新生。
毛泽东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
北戴河》是毛泽东代表中国人民高奏的一首凯歌,也是赠送给北戴河人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为了纪念毛泽东和他在北戴河创作的这首诗篇,北戴河区政府在鸽子窝公园,竖立了毛泽东塑像和诗碑各一座,愿一代伟人英名长在,绚丽诗篇千古流传。
那边是望海长廊,请大家到长廊去坐一坐,让海风来吹一吹。
现在是快节奏社会,紧张而劳累,人生难得半日消闲,给大家一点时间,享受大海赐予的轻松和惬意。
叮嘱一句,请大家注意时间,咱们准时在停车场集合。
再见!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
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这里属孤竹国辖领,延续千年之久。
著名的“古之贤人”伯夷、叔齐,就是孤竹国君墨胎氏的两个儿子。
司马迁的《史记》中,人物传记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齐列传》。
今天,在秦皇岛市卢龙县层岩叠嶂、绿树环抱的六音山中,还存有“夷齐读书处”的遗迹。
一些史学家也认为孤竹城就在今天的卢龙。
公元前7世纪,孤竹联合异族山戎攻打周王的同姓诸侯国——燕国。
应燕庄公之邀,取得诸侯国霸主地位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一举灭掉了孤竹国。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卢龙县境内。
战国时期,秦皇岛一带属燕国辽西郡。
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很快使拥有“碣石之饶”的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当时,燕国已经建立舟师,与齐国“合纵”抗秦,并“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史记》)。
可见,那时就已经开始了求仙活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之后,秦始皇曾五次出巡。
公元前215年,第三次出巡“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史记》)。
羡门、高誓是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手中有长生不老之药。
过去,人们常说,秦始皇来到碣石,目的就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故事也因此而世代相传。
其实,他在碣石还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大事业,即是他借入海方士带回的“亡秦者胡也”五个大字,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下决心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对北部边境的骚扰。
他派大将蒙恬首先打退了匈奴的进犯,然后征调民夫50万,在战国时期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经过5年的艰苦施工,终于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的宏伟的长城工程。
正因为如此,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碣石之行,就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求仙寻药,而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
也许,碣石因秦始皇驻跸而得名秦皇岛。
在以秦皇岛为中心的广大地域里,发现的多处秦皇行宫遗址,正是始皇东巡至碣石的历史明证。
秦始皇和其后的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到过碣石。
可是,碣石究竟在哪里?
这个问题被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争论了一两千年,至今还争得不亦乐乎。
这大致的区域就是在今天的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北戴河区金山嘴、鸽子窝,海港区东山“求仙入海处”和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一带。
近年来,这些地区也陆续发现了秦汉行宫遗址。
看来,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区,一个以今天秦皇岛市为主体的地区,可以称之为“碣石地域”。
只要你到了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东临碣石”的经历了。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之后,从烟台芝罘“并海北上”,来到了碣石。
如今,在北戴河莲蓬山的冈峦之上,还存有汉武台的遗迹。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凯旋而归,来到秦皇岛,观沧海,看日出,心情舒畅,踌躇满志,写下了大气磅礴、流传千古的四言诗《观沧海》。
1954年7月下旬,毛泽东来到北戴河。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