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9290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5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Word下载.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Word下载.docx

关于儿童诗,学生是不应该感到陌生的,因为自打进入小学,孩子所最先接触到的体裁就是儿童诗。

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七课《怎么都快乐》,再比如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彩色的梦》,再到我们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

但是在每个学段,儿童诗所担负的语文教学使命是不一样的,在低学段主要是让孩子触摸感受语言的韵律节奏,体会语言的美;

及至到了中年级,儿童诗教学功用就开始走向理解领会,从感性走向理性,这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就文体分布而言,教材的编者可谓无处不用心。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诗歌,而冰心先生的《肥皂泡》是一篇散文。

我们知道冰心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美,而这篇肥皂泡更是透着人情美、自然美、童心美、情感更是那样真挚而美丽。

接下来,我想再从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视角来进一步阐述这一单元的文本。

从人文主题的角度,我们知道整个单元都是关于童年的,而且是“多彩的童年”。

我们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然不可能走出童年,但是我们却在陪着孩子们慢慢走出童年。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童话单元,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以童话为主,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感受童年的快乐、美好”,此时的文本特点重在一个“趣”字。

而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编的这几篇童年题材的文章则取材于孩子们正在经历的真实的童年生活,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又贴合孩子的心理实际,除了一如既往的童真童趣,又传递出更多的“人情味儿”。

比如,《肥皂泡》原文是带有一股淡淡的惆怅和伤感的,因为一串串的肥皂泡注定飞不出高墙,它们很快就会破裂,这就像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中所感慨的只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是一样的。

但是,在这里,《肥皂泡》的结尾处被教材编委会删掉了,这当然不是在断章取义,而是在让孩子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体会童年的乐趣、幻想。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这个单元的语用主题。

在单元导读这一部分,教材中提到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这是整个单元的语用主题。

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呈现:

课题

呈现方式

要求

要点

例句

《童年的水墨画》

课后练习

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借助图画、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剃头大师》

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练习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肥皂泡》

找难懂的句子,运用不同方法理解

生活经验——练习理解具有个人风格的词句

“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我不能失信》

课文导读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

练习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练习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理解句子——理解词语 

 

方法对比

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对前面所学方法的实践运用;

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多义词这种语言现象。

我们会发现,围绕这一语用主题,每一个文本都有所侧重,我们以《肥皂泡》为例。

通过课后练习题,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找到难懂的句子,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

理解“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又可以借助课本插图,亦或者拆词组词等方式来理解。

对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语用话题,它几乎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

近些年来一直在提“语文核心素养”,但是这个概念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却模糊得很。

而在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诠释: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在高中课标中是这样提法,在小学语文领域内有没有启示价值呢?

不仅有,而且完全适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任务的完成途径之一就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从理解篇章段落的意思开始的,而要理解段落乃至篇章,其基础是要理解词句。

所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对重点词句段落的理解一以贯之。

就这一点而言,在教材的编排上,究其难易程度而言也是呈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的:

低年级时是要求学生“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方法比较好操作,需要理解的词语也比较简单;

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而本单元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从理解词语到理解句子本就是一个提升,而且应理解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教学本单元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难懂的句子与理解难懂的词语有相似之处,一些方法可以迁移运用,比如联系上下文、练习生活。

但有的方法也不可以生搬硬套,比如有的句子关系到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只有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体会句子的含义;

2、不同的学生所认为的“难懂的句子”可能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在执教的时候既要关注到课文理解难点上的共性,也要注意到理解上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相互答疑;

3、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到童年的美好、童年的珍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和珍惜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接下来说一说本单元的习作。

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关于写人,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尝试,一直到高年级这一题材伴随整个小学习作教学始终。

但是,我们还是要通盘考虑教材设计的梯度变化。

在二年级时是要求学生“照样子,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

长什么样子?

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你看,要求很简单,而且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更像是用文字完成的一场游戏。

要说游戏,三年级上册就更明显了,三年级上册的写人习作主题是“猜猜他是谁”,“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

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很明显,这都是在引导学生感受“习作真有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而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写人的要求更高了:

写出特点,会取题目。

相较于以前,这里的要求更高了,比如学会观察,尤其是通过一件事或者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来体现人物的特点,这样的要求,之前的习作是没有的。

在这里,我们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白“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通过人物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来体现人物的特点”有什么区别;

要引导学生为习作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说道这里,我们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把本单元所学迁移到习作中来。

比如《我不能失信》就是“通过一件事体现人物的特点”;

而《剃头大师》则是“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体现人物的特点”。

我们再来看,《剃头大师》这个题目,简洁得当,很好地“彰显了人物的特点”,它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直到读完整篇文章,读者才恍然大悟,此剃头大师非彼剃头大师,我们读完文章之后会觉得这个题目更有意思了,我么也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题目的有趣。

本次习作的目标:

1、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2、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又多了一个互评的环节。

这个环节很重要,比如可以发挥习作与人交流的功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但是,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互评的标准。

比如,在这里我们的标准可以这样来定

1、人物是否有特点?

2、是否把特点写清楚了?

3、习作题目取得好不好?

如此一来,学生在互评的时候就有的放矢了。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且是最高体现。

在教学的时候,切记不要拔高要求,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

本次习作,学生只要能够写出人物的特点就可以了,而不能要求他们写具体、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避免带给学生较大负担。

这是高年的事情。

比如到六年级上学期“漫画”老师那次习作中才出现了让学生写具体这样的要求。

要引导学生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增强读者意识。

注重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的习作成果,积极与他人交流习作,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

我们通过图表的形式来简单说一说本单元各个部分的教学目标:

分类

内容

教学目标

阅读课

1.自主识字,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会写35个生字、4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默读课文,能把握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5.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目的好处。

习作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示人物特点的题目。

交流平台

1.能结合 

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5.朗读和背诵关于“改过”的名言。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为了更好地执教本单元,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区分“认读字”“识写字”的不同要求,重点关注易错字。

本单元需要认读的字有18个,要引导学生借助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本单元需要识写的字总共有35个,有些字需要我们重点点拨。

比如区分书写“拨”和“拔”。

2、科学合理使用课本插图

部编教材的编写在美编上更下功夫了,和之前人教版教材相比更是图文并茂、图文结合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插图启发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我们还会发现,同样课文插图,就功用而言,低年级和高年级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低年级是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辅助阅读,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比如《小壁虎借尾巴》;

而中高年级则配合课文的重点部分,集中反映文章中心。

以图促读、以图促悟,补文字所不能及。

3、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