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教学文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9059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教学文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教学文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教学文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教学文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教学文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教学文案文档格式.docx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教学文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教学文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常见物理量教学文案文档格式.docx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5.万有引力:

a.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天体、人造卫星、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G

、即开普勒第三定律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Gg=G俗称黄金式

6、第一宇宙速度G=mV=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说明:

在天体上的应用:

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7、开普勒第三定律:

(一般用来解决天体绕太阳的问题,较方便)

8、库仑力:

(适用条件: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qE(F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1)洛仑兹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

f=qVB(BV)方向─一左手定则(fV)

(2)安培力: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BIL(BI)方向─一左手定则

11、牛顿第二定律:

F合=ma或者Fx=maxFy=may

理解:

(1)矢量性

(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一性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V0+atS=vot+at2

几个重要推论:

(1)Vt2-V02=2as(匀加速直线运动:

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

a为正值)

(2)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2===

(3)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都是Vt/2<

Vs/2匀速:

Vt/2=Vs/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

22:

32……n2;

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

3:

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应用于纸带时一般用逐差法。

13、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

H=

(2)上升的时间:

t=

(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t=

(6)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Vot一gt2Vt=Vo一gt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v2─v2=─2gs(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线速度:

V=R=R2f=角速度:

=,ω=2n

向心加速度:

a=2f2R

向心力:

F=ma=m2R=m

(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4)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仑兹力来提供

→,→

15、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vot水平分速度:

vx=v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gt2竖直分速度:

vy=gttg=Vy=VotgVo=Vyctg

V=Vo=VcosVy=Vsin

时间由y=得t=(由下落的高度y决定)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作类似平抛运动,U、d、l、m、q、v0已知。

v0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v0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1)侧移:

(2)偏角:

注意到,说明穿出时刻的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交点恰好在水平位移的中点。

这一点和平抛运动的结论相同,计算题使用时要先证明,再应用。

(3)若经过U1加速(初速为零),则

可见侧移y、偏角与粒子的质量m、电荷量q无关

16、动量和冲量:

动量:

P=mV冲量:

I=F合t

17、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合t=mv’一mv(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动量守恒定律:

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

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m1v1+m2v2(初态)=m1v/+m2v/(末态)或p1=-p2或p1+p2=O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功:

W=Fscos(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

滑动摩擦力×

相对位移=系统产生的热量

(3)1eV=1.6×

10-19eV电子伏特是能量单位

(4)(只适用匀强电场,d是两点在电场方向上的距离)

(5)(定义式),(决定式,是介定常数,由绝缘介质决定)

20、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重力势能:

Ep=mgh(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1、动能定理: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W合=Ek=Ek2一Ek1=

注意:

不可以写某一个方向的动能定理22、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

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mgh1+或者Ep减=Ek增

23、功率:

P=(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FV(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

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

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24、简谐振动回复力F=一KX

加速度:

a=一(负号仅表示方向,平时可以不写)

单摆做简谐运动周期公式:

T=2(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南、北极g最大)

25、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f=(适用于一切波)

二、热学公式

26、热力学第一定律:

W+Q=U

符号法则:

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为“一”;

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为“+”。

气体从外界吸热,Q为“+”;

气体对外界放热,Q为“-”。

温度升高,内能增量U是取“+”;

温度降低,内能减少,U取“一”。

三种特殊情况:

(1)等温变化U=0,即W+Q=0

(2)绝热膨胀或压缩:

Q=0即W=U

(3)等容变化:

W=0,Q=U

2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恒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结合解题

三、电磁学公式

(一)、直流电路

28.电流强度的定义:

I=

(电磁感应现象中求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29.电阻定律:

(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30、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

R=R1+R2+R3+……+Rn,

并联:

两个电阻并联:

R=

31、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U=I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路端电压:

U=E-Ir=IR输出功率:

=IE-Ir=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5)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

W=IUt电热:

Q=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P=IU=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6)电池组的串联:

每节电池电动势为`内阻为,n节电池串联时电动势:

E=n内阻:

r=n

32、磁通量:

(适用)

3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或、)----平均感应电动势

(适用一段导体切割磁感线;

明确:

该导线相当于电源)

34、正弦交流电:

最大值=有效值即、、、

35、理想变压器:

、、即

一般输出功率由来分析(R为负载的总阻值)

36、电能的输送:

四、光学、近代物理初步公式

37、折射率:

(、分别为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其它介质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38、全反射的临界角:

(全反射的条件:

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且入射角≥临界角)

39、相邻两条亮条纹(暗条纹)的间距:

(红橙黄绿篮靛紫-波长逐渐减小)

40、光子能量:

()

4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W42、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43、核能计算:

(为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即-)

44、原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

-(m>

n)

(该图为氢原子能级图,记忆)

 

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

高三备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帮助大家能在读完题目后迅速、准确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能较快地选出、选准公式,特将高中物理中常见的物理量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以期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力的计算方法:

①牛顿第二定律;

②动量定理;

③动能定理;

④各种力的计算公式:

库仑力F=kq1q2/r2;

电场力F=qE;

匀强电场中F=qU/d;

安培力:

F=BIL(B与I垂直,匀强磁场,直线电流,L为有效长度);

洛仑兹力f=qvB(匀强磁场,v与B垂直)。

2、位移的计算方法:

①位移公式(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类平抛运动、简谐运动);

②动能定理;

3、路程的计算:

①若物体作单向直线运动,则转化为位移的计算;

②匀速圆周运动中可用线速度公式v=s/t或弧长s=rΦ(即弧长等于半径与圆心角的乘积)计算;

③对于空气阻力或滑动摩擦力,如果一直做负功,则做的功W=f·

S,S为物体的路程;

4、速度的计算:

①相应的运动学公式(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