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8790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和三大改造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2)方针指导: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开始: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4)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5)成就: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进程

(3)结果: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4)意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成就

中共“八大”

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八字方针”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成果

1956~1966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失误与教训

表现

①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③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

后果

①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

③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和三大改造可归纳为“一、一、二、三”

一条路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个“计划”:

“一五”计划。

两个阶段: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农民有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2)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国有制,把农民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可归纳为“一、二、四”

一条主线: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两大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主要矛盾;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四大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重难点一 “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方针、特点

1.背景

(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开展工业化建设成为迫切要求。

(3)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4)从国际形势看,朝鲜战争结束,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施。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史料印证】

3.特点

(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2)“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3)“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

重难点二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及与工业化的关系

1.实质: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

(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2)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

史料 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很艰巨很繁重,也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完成这个过渡时期的总任务,除了恢复时期的3年以外,大概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即大概需要3个五年计划。

——李富春: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报告》(1955年7月5日)

导读:

史料主要说明了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很繁重,表明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关系: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二者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有机统一。

重难点三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1.“大跃进”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

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

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

《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

史料反映出大跃进的核心是大炼钢铁,表明大跃进的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指标、高速度,不仅造成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而且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2)影响: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实际,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重难点四 国民经济的调整、整顿

1.6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

史料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以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

有一部分地区还可以这样讲,在那些地方虽然也有缺点和错误,可能只是一个指头,而成绩是九个指头。

——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史料表明1960年夏天开始,中共中央已认识到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形势,开始对“大跃进”进行反思,并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的比例进行调整,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史料 现在铁路事故惊人,……。

这中间有许多是责任事故,包括机车车辆维修方面的责任事故。

……这说明没有章程了,也没有纪律了。

所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恢复和健全,组织性、纪律性一定要加强。

——邓小平《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史料反映了铁路运输瘫痪,管理混乱,规章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也说明了邓小平将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运输,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

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就是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1.识图

图1

思考1:

图1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

“大跃进”中高指标与浮夸风盛行。

图2 大炼钢铁运动

思考2:

从图2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破坏了环境。

2.读表

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

时间

措施

背景

内容

影响

正确的探索

1956

中共八大

三大改造的完成

分析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

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其路线未能坚持

1960

八字方针

三年经济困难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1975

全面整顿

“文革”时期工农业生产的破坏 

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出现“文革”时期最好的局面 

续表

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1958

“大跃进”

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制定

大办工业、农业、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导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1958~1983

人民公社化

小社并大社,统一经营、分配,平均主义

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11966~976

“文化大革命”

“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废除有效的管理制度,停产“闹革命”

国民经济损失严重

思考3: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1956~1976年),党和政府主要围绕哪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索?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大跃进”的消极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各地用土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造成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2)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3)对人民思想的影响:

在“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

热点材料: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开幕。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央做了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事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给我们什么启示?

(1)“大跃进”大炼钢铁造成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恶化,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等历史教训。

(2)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xx天津文综:

计划经济体制的内涵

◆xx课标全国: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xx海南单科:

“一五”计划企业分布特征                   

【体验高考1】(xx·

天津文综,4)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