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8774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文档格式.docx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文档格式.docx

成正比例的量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

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

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

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

每行人数多了。

行数就少了。

  5、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

存在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黑板。

问:

你看到了什么?

  生:

杯子是相同的。

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

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问: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

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立方厘米。

  板书:

50100150200?

......?

252468

  教师:

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

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1)、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Y?

K(一定)X

  

(2)、想一想:

  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

如: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第2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引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用投影逐一出示下列题目,请同学回答: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

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120千米,3小时行驶180千米,4小时行驶240千米,5小时行驶300千米,6小时行驶360千米,7小时行驶420千米,8小时行驶480千米?

?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3)边填表边思考:

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时,使之明确。

  ①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②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60千米,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20千米?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

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点拨:

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③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提示:

请每位同学任选一组相对应的数据,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问: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60或都一样,固定不变等。

  教师指出: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④比值60,实际就是火车的速度。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就是:

  (4)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我们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

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

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

  3.教学例2

  

(1)出示例2:

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2)观察上表,引导学生明确:

  ①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总价随米数的变化情况是: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

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③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④比值3.1,实际就是这种花布的单价。

  (3)师生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什么样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为什么?

(总价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

)怎样变化?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

米数缩小,总价随着缩小。

)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

(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4.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初步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

  ①例1中有路程和时间两种量;

例2中有米数和总价两种量。

即它们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例1中时间变化,路程就随着变化;

例2中米数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

像这样,我们就可以说: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板书)

  ③例1中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

例2中总价与米数的比的比值一定。

概括地讲就是: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学生答不出来时,教师引导、点拨,并补充板书:

两种量中)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两例的共同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4)教师指明: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补充板书:

如果这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关系)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5)看书11、13页的内容,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6)教师说明:

在例1中,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的比值(速度)保持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7)想一想:

在例2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

为什么?

  (8)教师提出:

如果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9)教师提出: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

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教学例3

  

(1)出示例3:

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2)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讨论解答。

  (3)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根据。

  教师板书:

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所以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6.反馈练习

  让学生试做第13页的做一做,并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先想一想成正比例的量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再算出各表相对应数的比的比值。

如果相等,列关系式判断。

第(3)题不成比例,订正时要学生说明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2题的

(1)-(9)

  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再订正。

  四、全课小结(师生共同进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小学六年级正比例教案第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