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总说明书概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8744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总说明书概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设计总说明书概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设计总说明书概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设计总说明书概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设计总说明书概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总说明书概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设计总说明书概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总说明书概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总说明书概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永州至蓝山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文件及修编文件;

(4)关于《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湖南省永州至蓝山(湘粤界)段初步设计》预审查咨询意见(湘交咨询字{2007}29号)。

(5)交通部《关于永州至蓝山(湘粤界)段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发[2007]607号);

(6)关于“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湖南省永州至蓝山(湘粤界)段施工图外业”验收咨询意见(湘交咨询字[2007]74号);

(7)二广国家高速公路湖南省永州至蓝山(湘粤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评审意见。

2.2勘察设计过程

2.2.1外业准备工作

永蓝高速公路定测施工图准备工作从2007年5月1日开始进行,于5月8日基本完成,各专业组调配了人员、设备,仔细研读了《初步设计文件》、《初勘工程地质报告》和《湖南永州至蓝山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编写了《施工图设计勘察工作大纲》。

外业工作开展前,重点对路线平、纵面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地勘部主要在技术力量、钻探设备、试验设备、测量仪器、物探仪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以保证地质勘探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测绘部在人员、设备、基础资料、测设方法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

2007年5月9日,各专业组准备工作就绪后,院工程审查咨询室对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对详测、详勘、施工图设计作了事先指导。

随后各专业组勘察设计人员陆续赴工地开展本项目的详测外业工作。

2.2.2施工图详测外业

项目组全体人员于5月10日抵达工地,先期对路线进行现场核对,并对全线导线、水准点进行了复测,随后分为放线组、路线总体组、桥涵组、道路地质组等进行全线外业定测工作。

各专业组主要工作内容有:

(1)放线组

中桩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主线中桩桩距为20m,互通立交匝道桩距为5-10m,在此基础上,在地形变化点、路线交叉处、拆迁建筑物处、土质变化及不良地质地段起终点处、河流及沟渠交叉处进行加桩。

主线跨越省道、县道、乡道及沿线较大河渠时,根据设计需要分别测设被交道路50~200米范围内的地面高程。

中线组采用坐标法放样中桩,测量精度纵向误差小于1/2000,横向误差小于±

0.15m。

中平测量采用全站仪,用三角高程方法进行测量,逐段与已知水准点符合,允许闭合差为±

30。

横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中桩处以点到线测量方法进行横断面测设,在各地形变化处采集横断数据,根据设计需要,路线左右两侧测量宽度分别为50~100米,横断面测量距离满足±

(L/100+0.1)米,高程满足±

(h/100+L/200+0.1)米的精度要求。

各项测量内容、方法、精度除满足上属要求外,均符合《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的要求。

(2)路线总体组

在外业期间,路线总体组为放线组提供放线坐标,根据实测资料并结合构造物设置情况,对路线平、纵面进一步优化,外业期间基本完成主线及互通式立交平、纵面设计。

对占地、拆迁、工程经济、施工组织及临时工程等方面的内容在勘测中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工作深度满足施工图设计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对立交的匝道也进行了实地放线,其相应的道路地质、桥涵、占地、拆迁等勘察工作与主线同深度、同方法。

路线总体组还重点对被交叉道路进行了周密细致的测量和调查,确保交叉工程与现有道路的准确衔接。

(3)桥涵组

桥涵组在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桥轴线、形态断面、河床比降等测量,对于沿线主要河流,采用绳测法实测水深及河床断面。

对于典型沟渠勾绘汇水面积,同时走访当地居民,并且到地方水利管理部门调查核实水文和流域规划资料,对初步设计水文计算进行分析检核。

对于桥位处桥轴线进行了详细测量,地形复杂的桥梁实测左、中、右三条桥轴线。

对分离立交、通道等工程,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详细测量并予以优化,同时收集了被交路在地区路网中的地位、道路现状、规划及其平纵横等资料。

桥梁设计时通航要求是桥梁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合同段所跨浮江河、小河江等河流均无通航要求。

对于涵洞根据涵位处地形、地质条件和涵洞功能并结合路基设计、综合排水设计及筑路材料的供应情况,现场拟定型式及孔径,确定涵底高程及纵坡,实测涵洞轴线,并通过水文计算进行验证,最后与沿线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一起协商,达成共识。

(4)道路地质组

道路地质组除高边坡、隧道洞身及不良地质路段勘察采用钻探外,同时根据沿线调查情况,分别采用挖探、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物理力学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

通过大量的沿线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沿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自然概况。

路基防护型式、边坡坡率、综合排水方案均在充分调查工程地质、筑路材料、自然环境、水文条件、农田排灌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施情况确定,并充分注意了环境保护和综合社会效益。

筑路材料以路线周边30~50公里区域为调查范围,查明了所需的石料、砂料等材料的位置和储量。

施工图定测外业期间,外业资料当天整理、计算,项目组不定期进行自检、抽检和互检,严格控制质量。

外业期间就有关技术问题与业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互相交流意见,基本达成共识;

同时业主组织人员对横断面进行随机抽检,抽检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业主比较满意。

外业详勘工作基本与详测工作同步进行。

2.2.3施工图内业设计

施工图定测外业工作在2007年6月底基本结束,7月1日~7日我院华南分院技术质量部对定测外业成果进行了审查验收。

根据外业审查意见,局部线位进行了相应调整,补充相关外业资料。

外业结束后随即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工作,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我院审查室、华南分院技术质量部严格按照“二校三审”程序及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

2007年8月施工图设计基本完成,我院按照程序对施工图文件进行了审查,并交于10月中旬交于业主。

湖南天智交通技术有限公司于2007年10月13日至15日组织专家和有关单位对施工图外业进行了外业验收,形成了验收咨询意见(湘交咨询字[2007]74号)。

2.3施工图评审及设计文件修编

2007年11月8日-12日,湖南天智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施工图设计土建主体工程进行评审,审查中充分听取了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专家审查意见。

审查认为:

审认为:

施工图设计较好的执行了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在交通部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有明显的效果。

技术指标的总体运用合理,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的规定,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符合要求。

结合专家审查意见,会后我院与永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就修编工作进行了沟通,通过对审查意见逐条核对、认真研究、反复比选,明确了修编工作内容。

修编工作从2007年11月15日全面展开。

路线平纵面:

专家意见认为路线平纵面基本合理,施工图设计执行了省厅预评审意见和交通部审查意见,但提出两处弃方较大,可调整纵坡减小弃方。

若按意见调整纵坡则增加桥梁规模,经比较认为宜采用原纵面的施工图方案。

路基、路面及排水:

专家主要意见是立交匝道和紧急停靠带的路面结构问题、清淤换填的调查及处置方案问题、挡土墙的结构验算问题等。

对于高边坡路段边坡的坡率和分级进行了核实。

桥涵:

专家主要意见是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采用片石混凝土基础的问题、以及个别桥涵的具体问题等。

对于审查意见中提出的上述问题,逐项进行了核对、修改。

隧道:

专家主要意见是洞口型式、二衬砼抗渗强度、以及个别隧道的具体问题。

对于审查意见中提出的问题,逐项进行了核对、修改。

互通立交、服务区、停车区:

专家审查意见认为接履桥互通立交(二期工程)A匝道线型宜调整,使分流鼻端曲率半径满足“规范”要求,调整F匝道为10.5m的双车道。

由于此互通为完善式互通,A、F匝道已经在一期工程中设计完成,调整余地不大,施工图修编中对A匝道进行了适当调整,F匝道仍维持8.5m的单车道。

修编过程中,对于审查意见中提出的差错漏碰,逐项进行修改;

对于审查意见提出的土方调配以及其它问题进行修改和调整。

修编工作于2007年12月8日基本结束。

3、路线走向、技术标准及工程概况

3.1路线走向

路线起点位于永州市零陵区的接履桥镇,与邵永高速公路(在建)对接,二广高速公路在起点与南昌—南宁高速公路(衡昆国道主干线)相交处设置接履桥互通式立交,立交一期工程终点即本项目起点(邵永高速施工图设计终点K112+840=本项目起点K0+000)。

路线向南布线,在桐子坪镇和永连二级公路(省道S216)之间通过进入山区,在楠木源附近设白泥坳隧道和排沙坪隧道,出隧道后在S216西侧沿沟底继续向南布线,跨S216后设茶林隧道,路线进入茶林镇,总体沿西侧山边布线,经陈家村、西山岭,靛口村、老院子、新院子后,在桐子坳村南侧设置阳明山隧道穿越阳明山脉,于麻江村跨老永连路1830线,路线进入一狭窄的山沟,出麻江隧道后设大桥再次跨S216,设置隧道穿过响鼓岭,隧道出口与第2合同段相接。

第1合同段路线全长49.192公里。

3.2技术标准

本项目第1合同段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值见表1。

(按JTGB01-2003)

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值表1

序号

技术指标名称

单位

规范值

主线采用值

备注

1

路线长度

49.192

2

计算行车速度

km/h

100

3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700

≥900

4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400

--

5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4000

6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85

150

7

同向平曲线间最小距离

600

463.754

8

反向平曲线间最小距离

200

201.766

9

停车视距

160

10

最大纵坡及坡长

%/m

4/800

3.940/800

11

最小坡长

250

12

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10000

13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4500

14

路基宽度

26.00(13.00)

括号内为分离式路基

15

行车道宽度

4X3.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