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线路第4章教案讲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8679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线路第4章教案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模拟电子线路第4章教案讲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模拟电子线路第4章教案讲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模拟电子线路第4章教案讲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模拟电子线路第4章教案讲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线路第4章教案讲解Word格式.docx

《模拟电子线路第4章教案讲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线路第4章教案讲解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拟电子线路第4章教案讲解Word格式.docx

5

本章总学时

6

 

授课课题:

4.1多级放大器

教学时间: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Ⅰ复习旧课

1.分压式偏置电路的工作原理;

2.讲评作业。

Ⅱ新课内容

图4.1.1多级放大器的框图

多级放大器:

把多个单级放大电路串接起来,使输入信号vi经过多次放大的电路。

如图4.1.1所示。

特点:

电压放大倍数高,通频带窄。

4.1.1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

级间耦合:

放大器级与级之间的连接,其方式有三种。

如图4.1.2所示。

图4.1.2多级放大器的三种耦合方式图4.1.3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

1.阻容耦合:

级间通过电容C2和基极电阻连接。

如图4.1.2(a)所示。

由于电容C2的“隔直通交”作用,使各级静态工作点独立;

交流信号顺利通过C2输送到下一级。

2.变压器耦合:

级间通过变压器T1连接。

如图4.1.2(b)所示。

由于T1初次级之间具有“隔直通交”的性能,使各级静态工作点独立,而交流信号通过T1互感耦合顺利输送到下一级。

3.直接耦合:

级间通过导线(或电阻)直接连接。

如图4.1.2(c)所示。

前级输出信号直接输送到下一级;

但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

对耦合方式的基本要求:

一、信号传输无损失;

二、静态工作点正常;

三、信号失真小,传输效率高。

4.1.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

一、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如图4.1.3(a)所示,对应的交流通路如图4.1.3(b)。

第一级的输入电阻为

第二级的输入电阻为

第一级交流负载为

第二级交流负载为

由放大倍数的定义得

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4.1.1)

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4.1.2)

两级电压放大倍数应为

因为

所以

得(4.1.3)

结论:

两级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单级电压放大倍数与的乘积。

同理,n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

(4.1.4)

注意,分析多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时要考虑后级对前级的影响。

即把后级的输入电阻作为前级负载来考虑。

[例4.1.1]图4.1.3(a)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中,按给定的参数,并设两管的,rbe1=1.3k,rbe2=1k,试估算:

(1)各级的电压放大倍数;

(2)总的电压放大倍数。

(1)先估算有关参数

(2)估算各级电压放大倍数

(3)总的电压放大倍数

[例4.1.2]某多级放大器其各级电压增益为:

第一级是20dB、第二级是30dB、第三级为35dB,求该放大器总的电压增益是多少分贝?

解该多级放大器总电压增益应为各级电压增益之和。

[例4.1.3]有一收音机,其各级功率增益为:

天线输入级3dB、变频级20dB、第一中放级30dB、第二中放级35dB、检波级-10dB、末前级40dB、功放级20dB,求收音机的总功率增益。

解总功率增益为各级功率增益之和。

二、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1.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理想放大器:

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具有相同的放大倍数。

实际放大器:

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放大倍数不一样。

频率特性: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又叫频率响应。

单级放大器频响曲线如图4.1.4所示。

可分为三个频段:

图4.1.4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1)中频段信号频率在和之间,放大倍数基本不随信号频率而变化。

中频放大倍数||:

中频段的放大倍数。

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

|Av|下降到0.707|Avo|时所对应的两个频率。

通频带BW:

图4.1.5两级放大器的通频带

(2)低频段信号频率小于,放大倍数随频率下降而减小。

在低频段,放大倍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耦合电容和射极旁路电容的容抗增大、分压作用增大。

(3)高频段信号频率大于,放大倍数随频率升高而减小。

在高频段,放大倍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晶体管结电容的容抗减小、分流作用增大;

另外,随频率升高值降低。

2.多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两级放大器的通频带如图4.1.5所示。

两级放大器中频段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在和处总电压放大倍数为

可见,两级放大器的和两点间的频率范围比和两点间的频率范围缩小了,如图4.1.5(c)所示。

结论,多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提高了,但通频带比每个单级放大器的通频带窄。

级数越多,通频带越窄。

Ⅲ小结

1.多级放大器有三种级间耦合方式,阻容耦合是利用耦合电容隔直通交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前后级直流工作点的相互影响问题,但低频特性差。

变压器耦合虽然低频性能差,但能够实现阻抗变换。

直接耦合方式低频特性好,但前后级直流工作点相互影响。

2.多级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是各级电压放大倍数之积;

输入电阻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是未级的输出电阻。

计算时要考虑后级对前级的影响。

Ⅳ布置作业

4-1、4-2、4-3、4-4、4-5、4-6

4.2负反馈放大器

4学时

1.掌握反馈的概念和负反馈放大器的分类。

2.了解闭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及反馈深度的概念。

3.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掌握射极输出器的特点。

1.负反馈放大器反馈类型的判断。

2.射极输出器的特点。

1.多级放大器级间耦合方式、放大倍数及频率特性。

4.2.1反馈及其分类

图4.2.1反馈放大器框图

反馈:

把放大器输出端或输出回路的输出信号通过反馈电路送到输入端或输入回路,与输入信号一起控制放大器的过程。

反馈电路:

由电阻或电容等元件组成。

如图4.2.1所示。

图中vi为输入信号,vo为输出信号,vf为反馈信号。

反馈的分类及判别方法:

一、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

反馈信号起到增强输入信号的作用。

判断方法: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则为正反馈。

负反馈:

反馈信号起到削弱输入信号的作用。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则为负反馈。

二、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

如图4.2.2(a)所示,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正比。

把输出端短路,如果反馈信号为零,则为电压反馈。

电流反馈:

如图4.2.2(b)所示,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

把输出端短路,如果反馈信号不为零,则为电流反馈。

图4.2.2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框图图4.2.3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框图

三、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串联反馈:

如图4.2.3(a)所示,净输入电压由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串联而成。

把输入端短路,如果反馈信号不为零,则为串联反馈。

并联反馈:

如图4.2.3(b)所示,净输入电流由反馈电流与输入电流并联而成。

把输入端短路,如果反馈信号为零,则为并联反馈。

[例4.2.1]判别图4.2.4(a)和(b)电路中反馈元件引进的是何种反馈类型。

(1)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别

当输出端分别短路后,图(a)中vf消失,而图(b)中,管子的不消失,即vf不等于零,所以图(a)是电压反馈,图(b)是电流反馈。

(2)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别

当输入端分别短路后,图(a)中vf不消失,图(b)中的vf消失,所以图(a)是串联反馈,图(b)是并联反馈。

(3)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别

采用信号瞬时极性法判别,设某一瞬时,输入信号vi极性为正“+”,并标注在输入端晶体管基极上,然后根据放大器的信号正向传输方向和反馈电路的信号反向传输方向,在晶体管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各点标注同一瞬时的信号的极性。

可见,图(a)中反馈到输入回路的vf的极性是“+”,与输入电压vi反相,削弱了vi的作用,所以是负反馈;

而图(b)中,反馈到输入端的极性是“-”,它削弱了vi的作用,所以也是负反馈。

4.2.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

一、提高了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以图4.2.5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为例作简要说明。

由图可知,

反馈电压

反馈系数(4.2.1)

设——放大器无反馈时的放大倍数;

Vi——净输入电压;

——加入负反馈后的放大倍数,则

因为

于是有(4.2.2)

可见,是的倍,愈大,比就愈小。

放大器的反馈深度。

如果负反馈很深,即时,则

(4.2.3)

可见,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vf仅取决于反馈系数F,而与Av无关。

当晶体管参数、电源电压、环境温度及元件参数发生变化时,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受其影响很小,基本不变,从而使放大倍数稳定性获得了提高。

图4.2.6负反馈对频响的改善

负反馈使放大器放大倍数减小(1+FAv)倍;

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很稳定。

二、改善了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由图4.2.6可见,无反馈时,中频段的电压放大倍数为,其上、下限频率分别为和。

加入负反馈后,中频段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

而高频段和低频段由于原放大倍数较小其反馈量相对于中频段要小,因此放大倍数的下降量相对中频段要少,使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变得平坦。

即通频带展宽了,使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得到改善。

三、减小了放大器的波形失真

图4.2.7负反馈改善波形失真

在图4.2.7中。

设无反馈时,输入信号vi为正弦波(A半周与B半周一样大),由于晶体管特性曲线的非线性,放大器输出信号vo发生了失真,出现了A半周大、B半周小的波形。

加入负反馈后,反馈信号vf与输入信号vi进行叠加产生一个A半周小、B半周大的预失真信号vi,再经放大器放大,由于放大器对A半周放大能力较大,从而使输出信号vo中A半周与B半周的差异缩小了,因此放大器的输出波形得到了改善。

四、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输入电阻的改变取决于反馈电路与输入端的联接方式;

输出电阻的改变取决于反馈量的性质。

1.输入电阻的改变

对于串联负反馈,在输入电压vi不变时,反馈电压vf削减了输入电压vi对输入回路的作用,使净输入电压vi减小,致使输入电流减小,相当于输入电阻增大。

即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

对于并联负反馈,在输入电压vi不变时,反馈电流的分流作用致使输入电流增加,相当于输入电阻减小。

即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

2.输出电阻的改变

电压负反馈维持输出电压不受负载电阻变动的影响而趋于恒定,说明输出电阻比无反馈时输出电阻要小;

而电流负反馈维持输出电流不受负载电阻变动的影响而趋于恒定,说明输出电阻比无反馈时输出电阻要大。

即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大。

结论,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使放大倍数下降;

但提高了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扩展了通频带;

减小了非线性失真;

改变了输入、输出电阻。

4.2.3射极输出器

一、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