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837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

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要求系统跟随2r/min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2°,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用MATLAB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2、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MATLAB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程序和MATLAB输出。

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任务

时间(天)

审题、查阅相关资料

1

分析、计算

2

编写程序

2

撰写报告

2

论文答辩

0.5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月日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1校正简介以及超前校正的原理方法

1.1校正简介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校正元部件,使系统满足所给定的性能指标。

校正环节的形式及其在系统中的位置称为校正方案。

一般有:

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反馈校正,以及前馈校正,本次课设就是用的串联校正中的超前校正。

1.2超前校正及其特性

超前校正就是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

式中:

通常a为分度系数,T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a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如果对无源超前网络传递函数的衰减由放大器增益所补偿,则

上式称为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1。

图1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

超前校正对频率在1/aT和1/T之间的输入信号有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

因此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等。

下面先求取超前校正的最大超前相角

及取得最大超前相角的频率

,则像频特性:

=arctanaT

-arctanT

则有:

从而有:

=

既当

时,超前相角最大为

,可以看出

只与a有关这一点对于超前校正是相当重要的

超前校正RC网络图如图2。

图2无源超前校正RC网络图

1.3参数的一般设计步骤

(1)根据给定的系统性能指标,确定开环增益K。

(2)利用步骤1中求的的K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3)在伯德图上量取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并计算为使相位裕度达到给定的指标所需补偿的超前相角

其中

为给定的相位裕度指标,

为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

为附加的角度。

(4)取

,从而求出

求出a。

(5)取未校正系统的幅值为-10lga(dB)时的频率作为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

(6)由

计算出参数T,并写出超前校正传递函数。

(7)检验指标:

绘制系统校正后的伯德图,检验是否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

当系统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增大

值,从步骤3开始重新计算。

2超前校正的设计

2.1校正前系统分析

由于要求要求系统跟随2r/min的斜坡输入,所以:

取K最小值K=6。

则待校正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该最小相位系统的伯德图matlab程序如下:

num=[6];

den=[conv([0.051],[0.51])0];

bode(num,den);

Grid

从而得到系统的伯德图如图3。

图3伯德图

为了求出校正前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在matlab中输入程序:

G=tf(6,[0.0250.5510]);

margin(G)

此时得出像频特性曲线如图4。

图4相频特性曲线

再输入:

G=tf(6,[0.0250.5510]);[kg,r,wg,wc]=margin(G)

得到:

相角裕度r=23.2920

穿越频率wg=6.3246

截止频率wc=3.1654

显然

,需进行超前校正。

再画出其跟轨迹,程序如下:

n=[6];

d=[0.025,0.55,1,0];

rlocus(n,d)

得到跟轨迹图如图5。

图5根轨迹图

2.2校正系统设计

由于给定的相位裕度指标为

,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为

,不妨设附加角度为

则:

,从而求出

求出a:

设校正后的截至频率为

则:

rad/s

s

所以可得超前网络函数为:

加入校正环节之后的传递函数为:

在计算之后还可用其它的方法来进行检验,看所加装置参数的选择是否真的符合题意,满足要求下面用MATLAB来进行验证用MATLAB求校正后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程序为:

num1=6*[0.4481];

den1=conv([0.11210],conv([0.051],[0.51]));

bode(num1,den1)

grid

得到图形如图6所示。

图6校正后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校正后相角裕度

,截止频率为:

4.71rad/s满足课设要求。

在用matlab画出其伯德图程序为:

num1=6*[0.4481];

den1=[0.00280.0860.66210];

bode(num1,den1)

grid

得到系统的伯德图见(图7)。

图7校正后伯德图

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此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图程序如下所示:

num1=6*[0.4481];

den1=[0.00280.0860.66210];

rlocus(num1,den1)

grid

得出根轨迹图如下(图8)

图8校正后根轨迹图

3校正前后系统比较

用Matlab软件作系统校正前的奈奎斯特曲线的程序为:

num=[6]

den=[0.0250.5510];

nyquist(num,den)

grid

从而得到系统校正前的奈奎斯特曲线(图9)如下。

图9校正前的奈奎斯特曲线

校正后的奈奎斯特曲线程序如下:

num=[2.6886]

den=[0.00280.0860.66210];

nyquist(num,den)

grid

得出校正后的奈奎斯特曲线如图10。

图10校正后的奈奎斯特曲线

由上图可以看出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无右极点,其奈奎斯特曲线都不包括(-1,0j)点,所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校正后使开环系统截止频率增大,从而闭环系统带宽也增大,使响应速度加快。

运用matlab软件作系统校正前后的单位冲击响应曲线比较,程序为:

num1=[6];

den1=[0.025,0.55,1,0];

num3=[2.526,6];

den3=[0.0028,0.086,0.662,1,0];

t=[0:

0.02:

5];

[numc1,denc1]=cloop(num1,den1);

y1=step(numc1,denc1,t);

[numc3,denc3]=cloop(num3,den3);

y3=step(numc3,denc3,t);

plot(t,[y1,y3]);

grid;

title('校正前后阶跃响应对比图');

xlabel('t(sec)');

ylabel('c(t)');

gtext('校正前');

gtext('校正后');

得到校正前后阶跃响应对比图(图11)。

图11校正前后阶跃响应对比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在校正后,系统超调量,调节时间都相对下降,系统很快就稳定了。

4心得体会

这次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虽然时间不是很充足,但恰好由于这种原因,无形之中就有一种压力,迫使你提高效率。

然后将前后知识连贯起来,将问题解决,虽说没有手到擒来的感觉,但也在这种效率之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乐趣。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书本中有关超前校正,开环增益,相位裕度,幅值裕度等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MATLAB仿真将奈奎斯特曲线,伯德图,像频特性等曲线画出来,也看到了MATLAB功能的强大。

 

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刘金琨.先进PID控制及其MATLAB仿真[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孙亮.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