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8090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初一地理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初一地理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初一地理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初一地理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教案Word格式.docx

《初一地理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教案Word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地理教案Word格式.docx

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黑板上的若干问题,而后各派代表回答,教师略以点拨。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感到疑惑的地理问题呢?

2、学生提出若干地理问题,教师有选择性的回答

(小结)通过刚才的提问,不难看出,地理这门学科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总述)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创设情境:

假设从常德出发,到内蒙古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旅行,你会考虑到哪些和地理有关的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2、设问:

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小结)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学好地理我们可以进一步指导我们的生活,进一步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懂得确认方法,知道天气和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不但如此,在我们的生产建设中,也离不开地理。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展示小黑板上的问题,学生分组探究,各派代表发言。

(小结)无论工农业生产布局也好,还是农业生产也好,都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如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新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条件。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1、引导学生看图P4图1-3,揭示荷兰风车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看图P5图1-6,揭示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学生齐读P4文字,了解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课堂小结]

派一名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P5活动1、2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解开地理之谜

地理

与日常生活与生产建设与风土人情

[教学反思]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1、学会看地图,并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2、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3、通过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地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

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地图册、常用图例符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拿出课前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抽查,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教师对此评价。

(过渡)通过刚才的了解,同学们绘制的地图都很认真,但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在本节课解决.

1、设问:

你的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2、引导学生阅读P6图1-7、图2-8,了解地图的绘制过程

3、小结:

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就成为一副地图。

4、设问:

庞大的地图家族中,地图可分为哪几类?

各有哪些类型?

(学生看书回答)

(过渡)尽管地图种类繁多,但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要素

一、方向

(过渡)阅读地图,一般要学会看方向,你知道在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

1、教师板画一个“米”字行,由学生填注方向

2、检测:

A在B的什么方向?

B在A的什么方向?

阅读P7图1-10,回答:

国际机场在北大屿郊野的什么方向?

(过渡)在地图上,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定方向的方法?

各是怎样定方向的?

(围绕教材最后一段文字自学)

3、学生回答,教师举例具体讲解如何利用指向标确定方向。

4、设问:

在野外,如果没有地图的情况下,你有哪些定方向的方法呢?

(学生讨论回答,而后教师结合P8活动系统讲述,重点突出太阳和手表定向)

5、学生完成P10活动1题

(过渡)在地图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的符号以及标在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这就是图例和注记

二、图例和注记

1、解释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2、引导学生熟悉图1-17的各种图例,注意区分相似的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差别

3、学生快速熟悉,而后抢答小黑板上的图例符号

(过渡)我们熟悉了图例和注记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了

4、引导学生阅读P9图1-16,查找运河、长城、首都等图例。

(小结)学生小结重点,教师点拨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地图上有哪两种定方向的方法,各是怎样定方向的?

野外有哪几种定方向的方法?

(学生回答)

三、比例尺

(创设情境)假设给你一张长宽均为10厘米的纸,把我们教室的形状画在纸上(教室长9米。

宽7米),你会怎样画?

1、教师引入比例尺的含义及公式表示

2、举例计算:

在地图上量的甲、已两地相距5.4cm,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080千米,求该地图的比例尺

3、设问:

比例尺有哪几种表达方式呢?

(学生阅读教材P9文字,思考)

4、教师重点突出比例尺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

5、举例:

比较大小A1:

3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C

(过渡)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要求内容详细,有的要求内容简单,在绘制地图时,如何选择比例尺的大小呢?

6、学生认真阅读P9图1-15,图1-16,讨论完成小黑板上的表格

7、设问:

由此可见,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理事物范围大小之间有何关系?

与地理事物的详简之间有什么关系?

8、出题检测(见教材)

(过渡)在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中,线段比例尺能很方便的量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9、引导学生完成活动3

(过渡)认识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后,我们基本上能够看懂地图。

要学好地理,仅会看地图不行,还得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四、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1、设问:

常生活中,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来获取地理信息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过渡)收集地理信息,仅仅是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粗浅的了解,还要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五、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结合教材讲述

(过渡)学好地理,光靠坐在教室里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周边环境,走进大自然,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六、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设问:

1、你曾经外出在哪些地方旅行?

有什么收获

2、野外旅行前,做过哪些物品准备?

3、采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旅行路线如何?

(小结)俗话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野外旅行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增长地理知识。

地理学习的特点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留意我们就能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

(拓展思维)假设我们全班将去太阳山旅行,请设计一条旅行线路,内容包括:

时间、旅行线路、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

(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本节收获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一、学会看地图

1、地图的制作与分类

2、方向

(1)一般定向法:

面对地图,“上倍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图例和注记

4、比例尺

(1)含义及公式

(2)表达方式: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二、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三、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四、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了解地球的大小

2、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并掌握南北半球、高、中、地纬的划分标准

3、理解经纬网并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4、培养学生观察、演示、动手制作能力

掌握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理解经、纬度及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教具准备]地球仪、经纬网仪、经纬网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3课时

(创设情境)我们遥望星空,看到太阳和月亮是什么形状?

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形状呢?

一、地球的形状

1、学生预习,回答地球的形状

2、展示地球卫星图片,理解地球的形状

(过渡)在古代,由于受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3、结合板图讲述盖天说和“混天说”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过渡)直到1522年9月,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一周的航行,才从实践上证明了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4、利用地球仪展示麦哲伦航行的路径,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5、设问: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6、设问:

地球是个规则的球体吗?

(学生阅读P15材料,回答)

(过渡)地球很大,究竟有多大呢?

二、地球的大小

1、学生阅读P16图2-5,用图中的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教师利用“中国的面积”“珠峰的高度”说明地球之大。

(过渡)要掌握巨大的地球的详细情况很难,于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地球仪

1、活动

学生四人一组,找出地球仪上的南北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学生上台指出

3、教师演示地球自转,指出地轴的含义,而后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学生从南北两极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4、(过渡)在地球仪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圈和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他们就是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一)经线和纬线

1、学生观察地球仪,阅读P16最后一段文字和P18最后一段文字,完成表格练习

纬线

经线

概念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2、教师利用经纬网,引导学生理解经纬线的特点

在地球仪上,纬线有多少条?

经线有多少条?

(过渡)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分别将它们各自规定了一定的度数,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4、展示表格,学生阅读P17-18文字,讨论交流

纬度

经度

度数范围

0度经纬线划分

经纬度划分

半球划分

5、结合地球仪理解经纬度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尤其突出在地球仪上如何判断东西半球。

6、引导学生观察讨论P18活动1、2、3,理解如何在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东西经,而后出题检测。

四、经纬网

(创设情境)如果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你作为该船的船长,你会如何向救援船队报告船所在的位置(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要确定该船的位置,就需要学到和经纬网有关的知识。

如何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如何一点的位置呢?

1、举例说明:

假设你要向老师报告你在教室里的位置,你会怎样报告?

由此引人经纬网的学习。

2、展示经纬网图,提问:

3、引导学生观察图2-12、2-13、2-14、2-15,了解经纬网图的几种变换过程

4、展示平直经纬网图,回答:

5、讨论完成P21活动的1、2

[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