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室工作规章制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7744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病室工作规章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生儿病室工作规章制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生儿病室工作规章制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生儿病室工作规章制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生儿病室工作规章制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病室工作规章制度Word格式.docx

《新生儿病室工作规章制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病室工作规章制度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病室工作规章制度Word格式.docx

指导家属正确釆集母乳,收集母乳后标明床号、某某、釆集时间,储存于冰箱内。

8.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须经消毒后方能使用。

用后小毛巾应直接放入含消毒液的容器内。

使用一次性尿布应放入双层塑料袋内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9.婴儿澡盆一人一盆套。

新生儿沐浴室地面与沐浴用品每日进展消毒。

水龙头开关、水槽分别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刷洗。

10.体温计一人一根,听诊器一人一具。

心电监护传感器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氧气导管、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湿化瓶、氧气头罩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备用。

11.新生儿治疗室桌面、暖箱、光疗箱内外每日用含氣消毒剂擦拭,婴儿出光疗箱、暖箱后与时进展终末处理。

12.消毒瓶每周更换二次,清洁后高压灭菌。

所有浸泡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每日测试消毒液浓度,不够者与时添加消毒片。

13.新生儿的腕带上需标明某某〔或母亲某某〕、床号、住院号、新生儿性别,以便识别。

14.严密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有异常变化与时通知医生处置,不得延误。

15.每次交班除书面报告外要做口头交班、巡视婴儿逐一交班。

重危婴儿应将特殊病情变化记录在护理观察记录单上,一切用品应整理齐备交给下一班。

16.凡新生儿腹泻、严重新生儿脓泡疮、化脓性脑膜炎禁止进入新生儿病室。

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发现有腹泻、脓疮等传染性疾病者,立即隔离,与时转出新生儿病室,并立即对新生儿病室进展消毒处理。

17.新生儿病室内物品不得外借,器械、药品应固定专用。

贵重仪器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使用记录。

18.新生儿出院时应仔细做好核对工作,沐浴更衣后方可出院。

出院病床单元做终末大消毒。

19.每月对新生儿病室的空气、物体外表、医护人员手、消毒液采样作细菌总数与沙门氏菌的监测。

20.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要求工作。

新生儿病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医务人员安全防X意识,用各种形式进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自觉避开安全隐患,防止过失事故的发生。

2.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病房,如离开须有其他医护人员值守。

3.新生儿室人员配备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的知识培训。

4.限制人员流动,除新生儿室与儿科工作人员外,尽可能减少其他人员在新生儿室的流动。

5.新生儿室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严格按照特级护理的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善于从细微的异常表现中分析出病情进展。

6.新生儿室医务人员须经严格的专业培训和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人员担任。

7.床护比例达标,护士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8.重视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护士专业知识素养,提高护士在工作中如何主动、细致地躲避各种护理风险。

9.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

1.100%实行腕带管理,做好身份确认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安全。

2.患儿洗澡时,使用安全抱护姿势,严格测量水温〔38—40℃),防止患儿滑落,危重患儿防止洗澡,可擦澡。

3.外出检查时有医护人员陪同,注意保暖。

4.医务人员须剪短指甲,不得佩戴戒指等首饰,以防误伤患儿。

5.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感染的新生儿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6.严格探视制度,患传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室探视。

7.各种诊疗护理完毕时应认真检查勿将医疗废物等危险品遗留患儿床旁。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9.输注血管刺激性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钾静脉营养液等时,随时检查输液部位以防渗漏。

10.喂奶后抬高患儿头肩部,头偏向一侧。

11.新生儿严禁使用热水袋保暖。

12.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做好管道护理。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室集中了较多病情危重的新生儿,其免疫功能低下,且因进展某些有创监护与呼吸机治疗,感染机会增加,必须有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控制感染措施。

包括以下方面。

〔一〕工作人员

1.工作人员必须无传染性疾病,凡有呼吸道、胃肠道、皮肤等可传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病房。

2.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各项消毒制度,入室前应洗手更衣,换鞋〔或穿鞋套〕洗手时应将手表,戒指取下,手的消毒为重要环节,先以洗手液洗2-3分钟,最好洗至双手肘部,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以一次性消毒纸巾或无菌毛巾擦干。

3.护理每一病人前、双手处理过任何引流物〔痰、伤口、胃肠、胸腔引流物、粪便等〕或接触过污染的器材、敷料、尿布、导管后、工作人员上厕所后、擦鼻子后、喂奶前,每次行无菌或损伤性操作前,均需重新彻底洗手。

4.在进展治疗操作前除用洗手液洗手外必须要再用消毒液泡手。

且需带手套、帽子、穿手术衣,戴手套等。

5.工作人员离开病房时应穿上长袖白大衣,脱下鞋套或更换外出鞋。

6.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规程,确保病儿安全。

(二〕器械处理

1.消粍性物品吸引管、静脉穿刺针、延长管、导管、各种连接收、注射器、气管插管等尽量用一次性丢弃式物品。

呼吸机管道、胸腔引流管等在清洗后需放入有效氯浸泡一小时,冲净枯燥后方可消毒。

高压消毒后物品必须标上消毒日期。

2.每天需更换的器材呼吸机管道,湿化器、吸引瓶、喂奶注射器等。

3.专人专用器材复苏气囊,脉率血氧饱和度仪传感器、体温计、听诊器、吸氧面罩等。

复苏囊、氧饱和度传感器与听诊器等需再次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前用酒精擦拭。

体温表再次使用前用消毒液消毒。

(三〕环境消毒

新生儿室应有保暖和降温设备,室内有温、湿度计、保持温度恒定在24-26℃,湿度55-65%。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需每日通风换气、冬季2次,夏季3次,每次15分钟。

室内每日用空气净化仪消毒2次,每次60分钟。

每周五彻底大扫除,全科参加。

1.地面水槽消毒0.05%有效氯每天洗擦一次。

2.病床、床边区每天清水擦抹1次。

每个病人用后病床、床边架、福射床、必须消毒床坚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后铺上清洁床单;

心电导线必须清洗擦干后再以酒精清洁一次。

3.门窗、墙壁、公用桌面清水擦拭后用0.05%有效氯抹擦一遍。

4.接触新生儿的物品如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尿裤)、婴儿衣被与小毛巾、奶具均应经消毒处理方可再用,专人专用,一用一消毒。

喂奶毛巾专用,每次均要洗涤,并消毒。

5.脏、污染衣物、床单、尿布必须用专用筒、袋,加盖封口。

6.双亲探望操作室不允许探视、必须探视者穿隔离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换鞋后1入内,接触婴儿前洗手。

7.定期执行微生物学检测。

8.碘伏3天更换,注明开启日期,酒精瓶每周更换两次。

9.患感染性疾病或可疑传染病的患儿,应予隔离。

附:

新生儿室空气、物表、物品、设备消毒细如此表

新生儿室交接班制度

一.值班制度与同病房制度请遵照执行。

二.交接班时间

1.按照一日两班时间段进展护理与接班。

2.交接班形式:

床头逐个交接,接班护士与护士长共同参加。

3.交接班检查制度:

〔1〕接班护士应提前15分钟到新生儿室,在交班前查看护理记录。

〔2〕交接室内所备急救物品、药品、设备,保证性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三.交班检查制度:

1.环境方面。

〔1〕室内温度是否正常,空气新鲜,物品摆放有序。

〔2〕床单元,衣被要求干净整洁。

2.设备物品方面:

〔1〕查看暖箱,CPAP,呼吸机,氧气,微泵,吸引器等使用中的抢救设备的设置依据,有无异常,报警状态有无异常。

〔2〕查看设备的消毒情况。

3.治疗方面

〔1〕重点交接患儿全天输液进程中有无渗出/水肿,尿液排出是否适宜,正常1-2ml/kg/h。

〔2〕生命体征的变化。

〔3〕患儿奶量变化〔是否需要加奶,有无呕吐〕,对鼻饲患儿喂奶前查看剩余奶量。

〔4〕检查带有管道的患儿管道是否通畅。

〔5〕本班已做的治疗或用药的时间、效果,下一班次治疗的时间与须知事项。

〔6〕认真查看患儿的皮肤情况。

四.交接班的责任:

以上交接内容,接班者假如有疑问,应与时询问,查看。

接班后,因交班不清,当查不查而发生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因工作责任心不强,该交不交而发生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

设备管理制度

1.每周白班按消毒制度将所有仪器的保洁,清洁,消毒工作,检查性能是否完好。

2.各位医护人员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流程,性能与保养和消毒。

3.仪器需轻拿轻放,防止损伤。

4.每次使用后与时整理仪器消毒,检查性能是否好备用。

5.微泵,用消毒剂擦拭,暖箱防止用酒精擦拭。

6.各种线路防止硬拉,硬拽。

需修的仪器与时送检,并进展交接班•

7.做好监护室内设备的保养、消毒登记。

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1.科主任是新生儿病室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护士长是新生儿室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新生儿室为儿科重点病室,科室要成立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核心的专门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负责对新生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小组应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良方案,定期对医疗质量进展检查并作好记录和科室内考核。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规X、操作规X;

加强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监视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4.严格医护人员交接班制度,建立新生儿病室交班本。

交接班时医护均要查看新生儿,接班人员对交班记录确认后签字。

每班医护人员对本班新生儿病情变化应随时作好病程记录,力求客观、准确,相关时间要求具体到分钟。

5.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凡与院内感染有关各种消毒隔离记录必须准确无误,工作落实后与时记录,注意各种记录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专人负责,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6.—旦发生疑似院内感染问题,要与时反响应对,科室立即向医务部或院感科报

告,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出现问题进展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

医院在分析查找原因时,要注重循证医学理论,以各种病历资料、有效记录为依据,追根溯源,明确原因,与时整改。

7.医务部、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全面医疗质量检查。

8.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医院要进展考核和全院通报。

针对个别现象实行反响制度,对普遍现象和较严重的问题实行整体督办制度制度,限期整改。

对由责任原因引起的的医疗事故、过失,对直接责任人按医院相关进展规定处罚。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1.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洗手或手消毒。

非本科室人本员不得随便进入。

2.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展各项操作前后洗手,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净化仪消毒2次,每次1小时。

2.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湿拖2次,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保持桌面、窗台、婴儿床、监护仪等仪器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