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7553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Word文件下载.docx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Word文件下载.docx

“日积月累”呈现了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这两首诗描绘了诗人“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表明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的道理;

第二首诗点明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单元会认和会写的字。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掌握、积累音、字、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人谈读书》《观书有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学习三则文言文,理解重点的词句,把握文言文的意思及蕴含其中的哲理。

2.从题目入手,运用问题引导法理清文章线索、层次结构,从而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要点。

3.结合交际、习作的主题介绍人或事物,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单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通过其他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的积极兴。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和对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人谈读书》《观书有感》。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读书应有的态度,掌握正确的方法。

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措施

1.引导自读。

指导学生运用浏览、默读、速读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生难字或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让学生在流畅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

2.设疑解惑。

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结合课后的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这些疑问,弄懂课文,从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蕴含的哲理。

3.掌握注释。

这一点主要针对对文言文的学习。

教材中的注释或是实词,或是虚词;

或是通假字,或是活用字。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重视教材中的注释,从而正确翻译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4.情境训练。

“口语交际”“习作”均与“书”有关,或是介绍人物,或是推荐好书。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以交流会的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放松心情,大胆交流。

课时安排

《古人谈读书》2课时

《忆读书》2课时

《我的“长生果”》1课时

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课时

习作:

推荐一本书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25 古人谈读书

1.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三则文言文的作者和相关知识及《论语》的基本内容。

1.借助注释,结合图片,翻译文言文。

2.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理解文言文句段的内容。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每则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1.掌握本课生字,积累词语、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积累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1.借助注释,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文言文并理解其句段的内容。

2.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扩展人生的宽度。

古人云: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至绿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如果我们能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实在是一件令人无比快乐且受益无穷的事啊!

今天,让我们走进《古人谈读书》,去看看孔子、朱熹、曾国藩这些名人是如何读书的。

(板书课题,讲解生字和第一则文言文)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诵”,翘舌音“耻”等字。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窥”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

学习“诵”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学习“诲、谓、皆、缺”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学习“岂、恒”字时,可以用同音字识记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识字示例:

诲(教诲)—悔(后悔)—海(大海)

谓(称谓)—渭(渭水)—猬(刺猬)

皆(比比皆是)—谐(和谐)—楷(楷体)

缺(缺点)—诀(秘诀)—快(快乐)

同音字识字示例:

岂(岂止)—乞(乞求)—启(启发)

恒(恒心)—横(横线)—衡(平衡)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耻”左右紧凑,左边“耳”的第六画变提,稍短;

右边的短竖在竖中线位置。

“谓”右边略高,右边“月”撇画变竖。

“诵”右下“用”的首笔变竖。

“恒”左窄右宽,左边长于右边,注意“忄”的笔画顺序。

“窥”部首中的撇点不要漏写;

最后一笔竖弯钩宜伸展。

易错提示:

“诲”部首是“讠”,不要写成“氵”或“忄”;

右边“每”横折钩略弯曲。

“岂”上面“山”略扁;

下面是“己”不是“已”或“巳”。

“皆”下面是“白”,不要写成“日”。

“缺”左边是“缶”,不要写成“

”;

右边是“夬”,不是“央”。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讠:

诲(教诲)—谓(所谓)—诵(背诵)

忄:

恒(永恒)—慢(快慢)—恢(恢复)

(4)多音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明确:

敏:

勤勉。

 好:

喜好。

 耻:

以……为耻。

 下问: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

知道。

 为:

就是。

 知:

同“智”,智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

默默地。

 识:

记住,这里读zhì

 厌:

满足。

 诲:

教诲。

2.“是知也”中“知”是一个通假字,请说说什么是通假字。

(学生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一种用字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3.翻译文言文。

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识)比自己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倦怠。

4.说说第一则文言文的朗读停顿节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学习第一则文言文。

(1)这一则文言文选自哪部著作。

选自《论语》。

(2)这一则文言文的第一句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讲述的?

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是从对待学习的态度这一角度进行讲述的。

告诉我们学习应该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3)这一则文言文的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讲述的?

是从如何学习才是正确的、明智的(学习的正确方法)这一角度进行讲述的。

告诉我们学习应该真诚,有自知之明。

(4)这一则文言文的第三句孔子说了做学问的哪几件事?

三件事。

每一件事:

默而识之;

第二件事:

学而不厌;

第三件事:

诲人不倦。

(5)这一则文言文的第三句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讲述的?

是从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这些角度进行讲述的。

告诉我们学习而不知满足;

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论语》是记录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而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则文言文就出自这部著作的第一篇——《学而》。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则文言文,你是否有所收获呢?

如果你还心存疑惑,那么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先读一读后面的两则文言文。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应该如何做学问”。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古人谈读书

(一)

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称谓 诵读 岂敢 恒心 窥见 比比皆是 缺一不可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中的第一则文言文,了解了孔子是如何学习、如何育人的,你们还记得是哪三句吗?

(学生一齐背诵)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古人谈读书》中的后面两则文言文。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余:

我。

 谓:

说。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漫浪:

随意。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盖:

句首语气词,不译。

 士人:

读书人。

 志:

志向。

见识。

 恒:

恒心。

(4)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下流:

下等,劣等。

2.什么是“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指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如第三则文言文中“下流”一词,它的古义是“下等、劣等”,它的今义是“下游”或“卑鄙龌龊”。

(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