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7170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米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米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米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米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米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米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大米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米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米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印度

9450

20.99%

3

印尼

3690

8.2%

4

孟加拉国

3290

7.31%

5

越南

2580

5.73%

6

泰国

2026

4.50%

7

缅甸

1075

2.39%

8

菲律宾

1055

2.34%

9

巴西

935

2.08%

10

日本

772

1.71%

从以上能够看出,世界水稻生产集中度较高,主产区集中在亚洲,产量前10位的国家有9个分布在亚洲。

2、世界大米市场与贸易格局

世界前10名大米进、出口国

大米出口

大米进口

排序

国别

数量(万吨)

占世界(%)

3166

100%

2953

1000

31.6%

尼日利亚

190

6.43%

670

21.2%

175

5.93%

380

12%

145

4.91%

美国

330

10.4%

伊朗

130

4.4%

巴基斯坦

280

8.9%

120

4.06%

柬埔寨

3.8%

伊拉克

115

3.89%

乌拉圭

3.2%

沙特

110

3.72%

70

2.2%

欧盟

107

3.62%

65

2.1%

马来西亚

104

3.52%

阿根廷

62.5

1.97

科特迪瓦

90

3.05%

从理论上来说,世界大米的总出口量和总进口量应该相等,但由于运输上的损耗和统计口径上的差异出现了两者不等的情况。

世界大米进出口贸易总量为6119万吨,约占世界大米总量的13.6%。

其中,泰国、越南、印度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大米出口国家,这些国家将稻米品质放在首位,其稻米生产全过程均实行严格的品质质量控制,在全球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品牌。

根据上述数据能够看出,前5位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大米出口量的84.1%,而同期前5位进口国进口量仅占世界大米进口量的25.73%,世界大米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出口国较为集中,而进口国较为分散。

二、中国稻谷产业发展现状

1、稻谷生产与分布状况

稻谷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

在过去30年中,稻谷种植面积占中国粮食总面积的30%左右,稻谷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

全国有约65%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中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

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

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

水稻在中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

的海南岛到北纬52°

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

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大致分为两大产区: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

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

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中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

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

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

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中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

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它农作物轮作。

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

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

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

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

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分的地区:

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

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

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稻谷市场种植和供给分析

(1)稻谷产量先减后增,总体供应有保证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后,中国稻米的生产和流通得到了很大发展,稻谷产量在1997年达到创纪录的4万吨,但随后几年受供求关系和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稻谷种植面积持续减少,产量下降,特别是早稻退出保护价后,南方早籼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减少,东北粳稻由于产大于销,库存积压严重,种植面积和产量也从开始下降;

,全国稻谷播种面积降到的26507千公顷,下降了16%,为43年(即1961年)以来水稻播种面积的最低点;

产量降至16065万吨,为1985年以来最低水平;

单产402.5公斤/亩,也降至1996年以来最低水平。

自以后,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拉动下和较好气候条件配合下,稻谷生产摆脱了连续6年下滑的趋势,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呈增加态势,稻谷产量呈恢复性增长趋势。

据有关统计显示,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4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9万公顷。

全国稻谷总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大光,达到为20325万吨(折合大米14228万吨,按大米产量等于70%稻谷产量折算),比上年增加750万吨,已连续八年实现增产。

八年来中国稻谷种植面积增加了204万公顷,增幅为7.2%,而同期产量增长了2417万吨,增幅达到13.5%,产量的增长幅度远高于种植面积的增幅,单产增长在产量增长中占到很大比例。

(2)稻谷生产供应结构

在中国稻谷生产的恢复性增长中,不同品种的需求程度引起种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优质稻谷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品质较好的杂交籼稻和粳稻产量不断上升。

籼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的59.9%和59.6%,粳稻分别占25.5%和28.6%,而糯稻只分别占14.6%和11.8%。

籼稻种植面积约为2198万公顷,占稻谷播种面积的72.3%;

产量约为13851万吨,占稻谷总产的68.2%;

粳稻分别占27.7%和31.8%。

3、稻谷消费需求情况

从需求情况看,自1993/1994年以来,国内稻谷的总消费量逐年递增,最高在曾达到1.95亿吨的规模。

随后尽管后稻谷生产恢复,粮食生产连续大丰收,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进,人均口粮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稻谷消费总量虽略有增长,但增速趋于温和稳定,近年稳定在1.8亿-1.9亿吨的水平。

由于连续数年增产,大米供求形势已逐渐有平衡偏紧转变为供略大于求。

稻谷的主要用途包括口粮、糠麸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种子用粮等。

中国大米消费以食用消费为主,还有少量的饲料、工业消费以及种子和损耗。

全国稻谷消费结构如下:

(1)口粮消费

受人口刚性增长带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米消费量经历了快速增长,从初期的8500万吨增加至1996年的1.04亿吨,1997小幅回落,进入21世纪以来,大米在粮食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有所回落,但总体保持平稳,近年来维持在1.04亿吨左右的水平,折合稻谷约1.6亿吨。

近年来,国内稻谷消费量的逐步下滑,主要源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有所改进,肉禽类及蔬菜品种逐渐丰富,部分稻谷的直接消费被小麦等粮食加工制品代替,粮食的直接消费量有所下降。

(2)饲料、糠麸消费

稻谷的饲用价值较高,其中又以早籼稻为主。

在-国家接连遭遇自然灾害,粮食连续减产背景下,稻谷价格大幅上涨,稻谷用于饲料的消费量逐渐降低。

近年来跌势趋缓,维持在占总量的35%水平。

(3)工业消费

稻谷用于工业消费的范围较广,其中也主要是早籼稻,因其淀粉含量很高,是理想的制粉原料。

一般制粉企业喜欢用陈稻,因其水分低、出粉率高,而酿酒企业追求较低的成本,喜欢用碎米。

在当前稻谷的工业消费总量中,早籼稻使用率占到92%的份额。

4、国内大米贸易格局

由于中国水稻主产区较为集中,而消费区域相对分散,因此各省市稻米的生产和消费呈现不平衡。

从国内贸易格局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由水稻主产区开始转变为主销区,随着全国各地稻米消费区域的增加,东中部地区向西北、华北等地流通的稻米也不断增加,大中城市由于流动人口增多,稻米的输入数量逐步扩大。

从消费习惯的变化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居民人均消费稻米数量在逐渐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从以籼米为主食逐步向以粳米为主食转变。

水稻的种植结构调整与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中国稻米的产销流通格局非常复杂,总体呈“北粳南运、中籼东输、中籼南下、南籼北运”的交错格局。

从贸易形态看,中国由稻米流通为主转向以大米流通为主。

稻米加工从销区向产区发展,销区以精米深加工为主。

(1)籼米国内贸易格局

中国国内贸易籼米调入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大都市,如上海,籼米供给依赖外地区调入;

二是沿海开放地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海南4省;

三是耕地资源不足的地区,包括广西、贵州、云南、重庆等4省市。

江西、湖南、湖北的籼米生产都大于消费,是籼米的主要调出省。

安徽南部也是籼稻的主要输出区域。

而广西、安徽、江苏和四川省的籼米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

广东作为中国籼米的主要消费地,居民对籼米有着特殊的消费偏好,其籼米供给来自许多地区,江西省是华东地区向广东输出籼米的最主要省份,华中地区的湖南省是广东籼米的另一个主要供给省份。

上海城市籼米消费量远高于其产量,调入上海的籼米主要来自安徽和湖北。

安徽也是向福建输出籼米的主要省份。

从调出角度看,湖南、湖北生产的籼米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海南等地。

江西生产籼米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

江苏和安徽生产籼米主要销往广东、上海、福建、陕西、新疆等地。

(2)粳米国内贸易格局

中国北方地区是粳米的主要消费区,但相对于南方地区而言,稻米的消费量较小。

除了东北三省作为主要的粳米消费区外,北京、天津及周边城市地区是中国粳米的主要消费地,其粳米的供给来自许多地区,有附件的一些省份、华中部分省份和东北三省,其中东北三省是北方粳米的主要调出区。

在南方地区中,上海城市地区的粳米消费量远高于其产量,是主要的粳米调入区,调入上海的粳米主要来自江苏、安徽和东北。

江苏和安徽是南方粳米的主要调出区。

三、中国大米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产业政策与管理体制

(1)购销体制和价格改革

大米在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