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必修1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919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必修1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必修1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必修1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必修1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必修1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必修1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Word格式.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必修1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必修1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必修1第56章含必修2的减数分裂Word格式.docx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适于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时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B.Fe3+和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降低了活化能,同时给过氧化氢提供能量

C.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与激素一样使用后立即被灭活,所以活细胞中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酶

低温下酶的活性被抑制,而空间结构稳定,不会变性失活,A正确;

Fe3+和酶均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给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能量,B错误;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错误;

酶在化学反应后不被灭活,数量不变,不需源源不断地合成,D错误。

A

3.(2017·

甘肃张掖中学模拟)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为3、5、7、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

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重复上述实验,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试管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两次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酶的活性大小不同造成的

B.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

C.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D.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某些反应,不能作为另一些反应的底物

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提取液的加入量不同(酶的数量不同)造成的,A错误;

提取液的加入量代表酶的数量,酶的数量越多,反应越快,过氧化氢含量越少,所以曲线A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曲线B是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后的实验结果,B错误;

由图可知,两次实验酶的最适pH均约为7,因此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C正确;

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既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也能作为底物被蛋白酶分解,D错误。

4.(2017·

安徽皖江名校联考)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线粒体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合成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的ATP都需要O2

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产生CO2和ATP,能为叶绿体提供CO2,不提供ATP,A错误;

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产生ATP,所以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合成ATP,B正确;

无光条件下,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反应,不产生ATP,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C错误;

适宜光照下,叶绿体能进行光反应产生ATP、[H]和O2,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ATP时有O2参与,D错误。

B

5.科学家发现蚜虫体内的类胡萝卜素能吸收光能,并把它传送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

阳光下,蚜虫的ATP生成将会增加,黑暗时,其ATP含量便会下降。

下列关于蚜虫产生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DP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只能来自光能

B.黑暗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

C.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相同情况下黄光照射比蓝紫光照射ATP含量上升快

ADP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既可以来自光能,也可以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故A错误;

黑暗条件下,ATP的产生主要来自有氧呼吸,伴随着O2的消耗,故B正确;

蚜虫体内没有叶绿体,故C错误;

由于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黄光照射时产生的ATP较少,故D错误。

6.(2017·

福建泉州五校联考)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需ATP,用于相关生命活动,A正确;

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磷酸不含能量,B错误;

ATP可以水解为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和两个磷酸,C正确;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不停地发生着相互转化,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两者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正确。

7.如图为细胞呼吸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葡萄糖

丙酮酸

二氧化碳

A.①②过程进行的场所一定不同

B.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一定不同

C.①②过程一定都有ATP生成

D.①②过程一定都有[H]生成

①②过程可表示无氧呼吸过程,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B正确;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H],消耗[H],D错误。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B.细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可促进细胞呼吸

C.酵母菌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D.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旺盛,细胞呼吸速率明显加快,A错误;

细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则说明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可促进细胞呼吸,B正确;

酵母菌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C错误;

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D错误。

9.(2017·

山东滕州一中检测)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

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既不吸收O2同时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C.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释放CO2,不消耗O2,A正确;

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也有可能是进行无氧呼吸中的乳酸发酵,B错误;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等于O2的吸收量,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

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D正确。

10.(2017·

安徽师大附中检测)下列关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能影响光合速率,主要是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

B.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浓度太低会限制光合速率

C.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光饱和点时增加光照强度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

D.除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外,其他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没有影响

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A正确;

CO2是暗反应的原料,浓度太低会影响暗反应速率,进而影响光合速率,B正确;

达到光饱和点时增加光照强度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此时限制因素为温度、CO2浓度等,C正确;

除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外,水分对光合速率也有影响,D错误。

D

11.如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一定伴随O2的释放,D过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

B.A过程产生的ATP可用于B过程中C3的还原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D.C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移到ATP中

根据题图所示,A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物有O2、ATP和[H],其中ATP和[H]可以参与B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是ATP的水解过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A、B项正确;

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能量的来源是光能,C中的能量来源是细胞呼吸中的有机物分解的一部分能量,C项正确;

呼吸作用C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只有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

12.(2017·

浙江余杭联考)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处于水少的干旱环境中可能导致气孔关闭,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B.给植物浇灌H

O,18O既可出现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也可出现在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中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于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裂解产生的[H],NADP+是其受体

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使光合速率降低,故A正确;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水的光解生成氧气,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中的氧进入产物二氧化碳中,故B正确;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丙酮酸、水,故C错误;

水的光解过程中产生的[H]与NADP+结合生成NADPH,故D正确。

13.仙人掌等多肉植物生长于热带干旱地区,这些植物经长期适应和进化,发展出特殊的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式——景天酸代谢途径(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晚上气孔开放,CO2被PEP固定为OAA再被还原成苹果酸储存到液泡中

B.白天这些多肉植物通过光反应可生成[H]和ATP

C.白天气孔关闭,暗反应固定的CO2均来自细胞质基质中的苹果酸直接脱羧

D.采用景天酸代谢途径可防止仙人掌等多肉植物在白天大量散失水分

在热带干旱地区,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一般是白天气孔关闭晚间开放,由图知,在晚间CO2+PEP→OAA→苹果酸,然后将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A正确;

光反应的产物是[H]和ATP,B正确;

白天暗反应固定的CO2除了来自苹果酸的脱羧,还来自线粒体呼吸作用,C错误;

白天气孔关闭,能有效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大量散失,D正确。

14.生命科学家把多种组织(包括肝、胃和大脑)的细胞重新编程,使其成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并让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了皮肤、肌肉、软骨、神经细胞等。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细胞被重新编程的过程中,细胞的分化程度逐渐降低

B.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体现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全能性

C.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与成熟细胞相比,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不变

D.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成功避免了治疗中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成熟细胞被重新编程后成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比成熟细胞低;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没有体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全能性;

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细胞核内DNA相同,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不变;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可由患者自身的体细胞诱导而成,治疗中可以避免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15.(2017·

四川攀枝花联考)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B.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D.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A错误;

在间期进行DNA和中心体复制,使DNA数目加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