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919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6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3份合集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精选3份合集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精选3份合集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精选3份合集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精选3份合集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3份合集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选3份合集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物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

滑板车底部安装轮子D.

在拉链上涂上一些蜡

【答案】B

【详解】A.自行车轴承里安放滚珠,使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使摩擦力减小,故A与题意不符;

B.足球守门员戴着手套,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滑板车底部安装轮子,使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使摩擦力减小,故C与题意不符;

D.在拉链上涂上一些蜡,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D与题意不符。

故选B。

3.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主要是由于()

A.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B.冻肉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所致

C.冷库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D.冷库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详解】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故C正确。

4.水平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烧杯,烧杯里都装有水。

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浸没在三个烧杯的水中,三个烧杯的水面恰好相平(水均未溢出)。

已知金属的密度(ρ铜>ρ铁>ρ铝),则三个烧杯里装水多少的情况是()

A.三个烧杯一样多B.放铝块的烧杯最多

C.放铁块的烧杯最多D.放铜块的烧杯最多

【答案】D

【详解】已知

ρ铜>ρ铁>ρ铝,

三个金属块的质量相等,由ρ=

可得,

V铜<V铁<V铝,

这三个金属块都浸没入水杯里,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即

V铜排<V铁排<V铝排,

此时水面恰好相平,所以放铜块的杯子水最多。

故选D。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生使用听诊器可以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B.月球上的同伴可以直接对话

C.在教室里讲话听起来比旷野响亮D.高、低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

【详解】A.医生使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的同伴不能直接对话,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教室里讲话,因为声音的反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不能区分,回声使原声加强了,听起来比旷野响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6.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每个学生上课时戴上防噪音耳罩

B.学生课堂上禁止说话

C.在教室周围、道路旁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解析】A.每个学生上课时戴上防噪音耳罩,则学生会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不合理;

B.学生说话,可能是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也是不合理的;

C.在教室周围、道路旁植树,在噪声的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合理的;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并不能减小噪声,故不合理。

故选C。

点睛:

重点是噪声的防止途径,但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不是三个减弱噪声的途径都适合各种情况。

7.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悬浮”在舱内,是由于铅笔的质量变小了

B.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水从0℃升高到4℃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详解】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无关系;

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牛奶喝掉一半,质量和体积减半,物质种类、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故B错误;

C.水从0℃上升到4℃时,其体积变小,由

知道,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即密度增大,故C错误;

D.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故密度变大,故D正确。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无关

【详解】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故D错误。

9.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A.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解析】A.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0.某校于2018年3月13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

【分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

【详解】A.诵读声是由学生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诵读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于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音,故B错误;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D正确.

二、填空题

11.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这种方法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案】6000不能

【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知识。

【详解】[1]由

得声音走过的路程为

海水的深度是声音走过路程的一半所以有

[2]月球周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2.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的较________(选填“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从冰的熔化图像可以看出,冰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

【答案】慢固液共存晶体

【详解】[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冰的温度升高的较慢,便于记录温度;

[2]由图可知,冰的熔化时间是4-10min,在第8分钟时,冰在熔化过程中,试管里的冰处于固液共存态;

[3]冰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是晶体。

13.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大量_____组成的,我们能闻到花香_____(选取(“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

【答案】分子属于

【详解】[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我们能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这是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14.声呐在海洋勘测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_____的设备:

2016年2月6日凌晨,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地震时会使远在几百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中产生的_____而引起的.(本题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答案】超声波次声波

【详解】进行海洋勘测的声呐系统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获得信息,地震时会发出次声波.

15.北京和张家口将在2022年联合举办冬奥会。

冰壶是比赛项目之一,冰壶比赛冰壶的最上面覆盖着一层特制的微小颗粒。

如图所示,一名队员将冰壶掷出后,另外两名队员用冰刷刷冰面。

目的是为了________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________冰壶滑行的距离。

(均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减小增大

【详解】[1][2]两名队员用冰刷刷冰面的过程中,因摩擦生热使得部分冰面熔化产生水,减小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减小了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增大冰壶滑行的距离。

16.《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

【答案】运动静止

【详解】[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17.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对着小物体上方的玻璃板上,小物体通过水滴成一个正立、放大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当物距为4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答案】虚像15缩小

【详解】[1]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根据题意知道,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此时u=2f,即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f=15cm

[3]当物距为40cm时,大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8.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是_____热过程;

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_____热过程。

【答案】吸放

【详解】[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是水蒸发成了水蒸气,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

19.物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热、_____、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答案】声光力

【详解】[1][2][3]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三、作图题

20.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