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人B.半坡居民C.元谋人D.北京人
3.2016年第七届中国余姚·
河姆渡农业博览会在浙江省余姚市中塑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如果跨越时空,要展现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下列哪一展品不应出现
A.水稻B.骨耜C.原始乐器D.彩陶
4.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表述,较为准确的是
石斧骨耜
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
5.他被称为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奴隶制国家国王”的双重身份。
“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6.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
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制D.世袭制
7.“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D.制定历法,称“夏历”
8.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9.胡适说:
“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
10.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
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半坡彩陶B.镶嵌绿松石的铜牌C.司母戊鼎D.毛公鼎
11.习近平总书记国学修养深厚,在治国理政方面他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教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一致的是
①启②夏桀③商纣④周厉王⑤周武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其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隶书
1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A.奖励耕战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
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15.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A.实行“仁政”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16.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
“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7.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趋势是
A.诸侯割据混战局面扩大
B.人民遭受灾难更加严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18.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泱泱大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
19.梁启超:
“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
20.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巩固统治。
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A.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22.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23.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轻徭薄赋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4.如果你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
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主要教材是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国之道
C.《孙子兵法》
D.儒家的五经
25.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B.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11分)历史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我们身边。
某校六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图片展,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工具话发展】
图一石器图二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图三铁制农具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使用图一这种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
(1分)举出一例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
(1分)
(2)图二反映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什么信息?
(2分)
(3)图三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
(1分)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遗存现变革】
图四图五
(4)图四、图五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次著名的改革?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改革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哪一条?
27.(14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领略圣贤思想】
材料一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1)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你怎样评价孔子(2分)
【探寻伟大工程】
材料二当代文人余秋雨说“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
(2)请问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哪一工程?
(2分)这一工程的功能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工程?
(2分)秦朝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4)从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两个伟大工程中你得到出了什么认识?
28.(12分)古代统治者的生活方式和统治政策,往往直接影响着其政权的兴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
在殷都附近建造巨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集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和财宝。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位统治者的奢侈生活?
(1分)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材料二清代赵翼在评价秦朝修长城时说: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
以之招祸乱,不旋踵灭亡。
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2)材料二中“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说明了什么问题?
(1分)除此外,秦末的暴政还有哪些?
试列举两例。
材料三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分)如果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他们还会发动农民起义吗?
(1分)为什么?
材料四汉文帝说:
“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景帝说: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4)材料四说明汉初统治者意识到了统治危机,采取了什么政策?
(5)请结合以上材料中王朝兴亡的史实,谈一谈你的认识。
29.(13分)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
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风云人物网
(1)材料一中“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
——《“大一统”之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2分)
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3)从材料三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
(2分)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成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4)结合材料四说一说,“敦煌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尉奏报给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
(5)以上材料反映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参开答案
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A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