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在当前班级授课制下,课堂教学仍然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点。
阅读教学要努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阅读实践的机会。
3.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语文各模块教学的共同任务,更是阅读内容的特殊任务。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体现实效,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
5.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阅读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阅读教学过程的策略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特别提出了阅读教学建议。
建议详尽,耐人寻味,有特别的指导意义。
具体内容如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6.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7.
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语文教学的理论体系庞大而开放,要完全说明阅读教学策略的原理是有困难的,许多理论和实施策略还在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创新。
下面我们从初等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一些具体教学策略意见,供大家参考利用。
一、各种类型课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语文课程标准》)。
从阅读方法上划分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从体裁上划分有童谣、儿歌、诗歌、童话、寓言、叙事性作品和说明性文章;
从阶段和阅读内容划分,低学段有内容浅近的故事、古诗、童话、寓言等,高学段有内容相对深刻的古今诗歌、童话、记叙文、说明文等。
这些课文的教学既有共同的结构策略,也有特殊的教学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共性,也要关注个性。
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主体,教科书中的大部分课文需要精读。
例如: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
精读课文集中体现了语文阅读的目标要求,具有导学导教功能,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
”
(1)精读课文教学的内容
精读什么?
哪些内容需要精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精读”和“略读”是针对方法而言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是针对课文划分的类型,并不是精读课文的内容都要精读,略读课文没有精读的部分。
一般来讲,精读课文中:
能够切实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段落需要精读;
词语优美、句段精彩的内容需要精读;
句式结构特殊,或能够揭示课文中心的关键词句需要精读;
初新接触的词、语、段、篇需要精读;
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对学生审美、情趣、体验作用较大的课文需要精读;
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精读。
精读就是反复地读,精细地读。
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语文的实效,扎实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2)精读课文教学的一般程序
按照有关教育教学原理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总结和借鉴国内外教学实践经验,精读课文的课堂一般可以按照“三个阶段”、“五步环节”组织教学。
“三个阶段”指初步阅读课文阶段、深入阅读课文阶段和综合阅读课文阶段。
这是一种基于“整体—局部—整体”思路设计的阅读过程。
对一篇课文而言,三个阶段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下:
初步阅读课文阶段
深入阅读课文阶段
综合阅读课文阶段
通读课文;
再现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背景;
学习生字、新词;
导入、激发兴趣;
质疑问难;
确立阅读目标;
……
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精读重点词句;
归纳段意或加小标题;
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方法指导;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人物形象;
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拓展阅读空间;
创意性思维训练和综合性阅读实践;
三个阶段罗列的教学内容,相互之间有交叉融合,交叉融合的内容不是重复,而是有层次、有意味地提升与训练,例如:
第一、二阶段的词语教学,内容相同,层次不同,训练的策略也就不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文精读都要一一落实表中的内容,师生可以根据具体课文灵活地增、减、调、换处理。
“五步环节”指建立目标环节、导入环节、活动环节、总结环节和评价环节,大体形成“目标→导入→活动→总结→评价”这样的教学链。
建立目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开端就应该认真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
建立目标遵从“三个维度”设计,具体建立的方式有教师导建、师生共建、学生自建等;
展示的方式有口头表述、板书板示、图表列举、多媒体展示等。
导入环节可以采取复习导入、问题导入、“导入语”导入、情境导入以及“以旧带新”等方式,导入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导向思维等。
活动环节是阅读的关键环节,包括阅读、讲解、讨论、交流、练习、操作、展示等。
阅读必须建立在学生“主动”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可以是小组的形式,可以是全班的形式。
总结和评价既可以作为独立过程,也可以渗透在目标、导入、活动的环节中,各环节相互配合,不断发挥归纳、激励、发展、提高的作用。
“五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导向、实践、评价的特征,所以,要建构得具体,明了,有创意,特别要突出实效性。
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应当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任何随意拔高和降低课程标准要求、只管形式不问实效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上海、宁夏灵武等国家实验区提出的“低起点、小步伐、多活动、勤反馈”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基础教育阶段小学阅读“五步环节”的普遍做法,我们可以借鉴。
(3)精读课文的变序结构
阅读教学有“循序教学”和“变序教学”之说。
循序教学就是按照课文原有的结构顺序,逐段实施教学的方式。
变序教学就是改变课文原有的结构顺序,灵活组织教学的方式。
变序教学通常采取直奔中心、举一反三、溯本求源等策略。
一般教学程序的拆解、变化等也属于变序教学范畴,例如: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王小燕教学《乡下孩子》时,设计了“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品一品”、“诵一诵”、“画一画”六个步骤,就是一种变序的教学。
变序教学的设计,由于打破了原有的结构顺序,也改变了阅读教学的程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具有创新的空间,新课程对此积极倡导与肯定。
请学习下面《詹天佑》一课教学片断,看教师是如何变序教学的。
师:
看了课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现在我想知道课文是怎么写詹天佑这个人的?
咱们还是看书,分小组交流讨论。
[直奔中心,提出阅读任务,这是变序教学第一“变”。
]
(学生纷纷打开书,仔细阅读。
10分钟后开始交流讨论,教师参加了一个小组的活动,和学生一起讨论。
)
看情形大家可能找到了答案,谁代表小组公布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
我们小组的结论是,本文写詹天佑是从语言、行动、神态三个方面写的。
能说得具体些吗?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
语言方面:
课文写“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行动方面:
课文写“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还有,“他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
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我补充些,课文第4段还写道“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挑水。
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写神态:
说他接受任务是“依然接受”;
说他教育工作人员是“经常勉励”;
说他遇到困难“总是想”;
等等。
哦!
说得真精彩!
别的小组意见如何?
我们组的结论是,他们刚才说的是正面直接写詹天佑,还有从侧面间接写詹天佑的,如结尾处来中国游览的外宾的话,就是从侧面描写詹天佑的。
看出你们组讨论得也很认真,很深入。
我们又学会了一种写人方法。
写人不但可以正面描写,还可以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写人。
还有吗?
没有了。
[跨越式地阅读课文3、4、5自然段,由中心转入局部,是变序第二“变”]
没有了?
我还有一个问题:
课文第1段、第2段是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背景对写好人物有什么作用?
[再回头阅读课文第1、2段,这是变序教学的第三“变”。
(4)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
“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学法”与“教法”大多数时候具有一致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法”大致可以分两类:
一类是与阅读内容密切配合的途径、方式等,如结合上下文阅读,借助字典、词典阅读,联系生活实践阅读等,是广义的阅读方法;
一类是相对独立的狭义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背诵等。
在此主要介绍狭义的阅读方法:
①
朗读,就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换为听觉的有声言语的活动。
阅读教学首先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次是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个别读、集体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领读等。
其三是朗读方法反复经常使用。
请同学们阅读本教材提供的案例,感受和体会其中朗读方法的运用。
②
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
默读要注意做到分清场合地点,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默读指导时,第一步先要提出明确的“默读”要求,供小学生自悟,自律;
第二步,由朗读到轻读再到不出声,逐步过渡,以降低默读的难度;
第三步,采取限制时间,或附带问题,或将圈点、批注、勾画与阅读相结合等方法,以提高默读的速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