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512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

《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

地理会考知识点

地理会考知识点

    会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在地理会考复习过程中,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点了呢?

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地理会考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地理会考知识点:

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

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线速度计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

注意: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3)周期:

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注意:

同一颗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观测的时间,每天提前4分钟,15天提前1小时,一个月提前2小时;亦即每个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

  (4)意义:

①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

  ②地方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经度差1=时间4分钟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例如:

与河流侵蚀岸、堆积岸的关系,与河流建港的关系,与三角洲的发展关系。

【注意】:

弯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积岸,缓坡岸;凹岸是侵蚀岸,陡坡岸。

  ④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北极不动,在北半球,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仰度)=所在纬度。

  ⑤地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形状(因赤道离心力较大,向两极递减)

  地理会考知识点: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

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地理会考知识点: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2、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

  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

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

  (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气候;

  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地理会考知识点:

人口素质与环境

  一、概念

  1.人口素质的概念

  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他们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质的某个侧面,共同构成了人口素质的整体。

  2.人口身体素质

  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人口素质的好坏,一方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

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的长期影响。

其中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人类创造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

如果说早期人类的身体素质较多的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身体素质就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

  (师生活动举例说明)例如由于某些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丧失,致使世界上吸毒人数、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死亡人数也与日俱增等。

  2.自然环境因素

  

(1)原生环境

  主要指地形、气温、降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这些环境要素与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

例如,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所需的某些化学元素,或过多的含有某种人体所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种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从而导致某些地方病的发生。

  (师生共同活动)列举一些常见的地方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缺碘);甲亢(多碘);氟骨病(氟的含量过多);克山病、大骨节病(缺硒);还有某些地方,由于自然放射线较高,容易引起畸形胎儿出生率较高等现象。

  这些疾病都会导致人口身体素质的下降。

进而影响死亡率。

  

(2)次生环境

  主要指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因素。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地球上无处不存在人类影响的环境。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这种环境污染主要分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地理会考复习计划

  一、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

时间从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三周时间

  考试题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科目的试题都离不开基本知识,地理也不例外。

因此本轮复习以书本为主,紧扣《课标》,狠抓地理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特别是要注意地图的复习,要求学生把教材中重要的地图、地理图片装进大脑,记在心中。

考虑到现在会考地图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抓好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现象的记忆,还要将这些知识点与地图充分结合起来,形成理解记忆,做到地图与知识点两者之间的转化非常娴熟,切实提高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

时间从六月上旬至六月下旬两周时间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地理概念记忆更清晰,地理现象理解更透彻,阅图填图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轮复习。

本轮复习主要以分析、理解、综合、提高为根本目的。

通过精选近年来全国各地会考地理试题中出现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训练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

时间从七月上旬至会考前夕一周时间

  本轮复习主要是组织模拟考试,进行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通过模拟考试对学生进行考前培训,向学生传授中考临场作答技巧和作答注意事项,并进行迎考心理辅导,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考气氛,进行中考状态,避免在中考作答时出乱子。

  二、注意事项

  1.在第一轮复习中,首先要抓好学生背书、背图、背知识点。

其次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整合地理基础知识为主,并穿插相关的考试试题加以巩固提高。

注重课后对学生的检查督促,提高复习的效率。

  2.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要加强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作答的准确性。

特别是要注重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开放性题型的训练。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做到及时检查,对少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后个别辅导,对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则要精心讲解。

  3.在第三轮复习中,除了注重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和进行临场指导外,更要注意指导学生作答的技巧,特别是要随时提醒学生仔细阅读试题,考虑问题要周到全面,养成好的作答习惯,注重学生书写工整,杜绝因书写错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地理会考复习方法

  1.抓概念重消化

  复习时,要十分重视概念,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夹生饭。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

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如:

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

当然,概念教学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问题中进行。

老师重视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就特别留心,扣得很严。

经过长期训练后,学生分析、回答问题时就严密多了。

  2.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

如:

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

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

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3.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

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这不仅仅是纬度位置决定的,与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向)、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

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作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如,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这要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所处地形区、农业基础、原料来源、历史因素、技术力量等方面综合评估。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往往是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破坏生态环境。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证实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点。

如:

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水蚀、风蚀,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气候恶化。

这些变化又会影响植被的恢复。

这一恶性循环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足以证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

  掌握了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后,就可避免观察事物时的单一性、片面性、简单化,从而认识地理事象的复杂性、整体性、内在联系性。

  4.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更具个性。

每一区、一地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就是同一区域内部也不会一模一样。

  如:

为什么欧洲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却没有?

为什么亚洲季风盛行而欧洲却没有形成?

这一问题要从海陆位置、气压差异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上去思考,也只有从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

像这类个性问题还有很多,如:

为什么地处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

为什么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

为什么纬度较高的吐鲁番盆地成为全国夏季温度最高的地方?

  5.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

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

(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

(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