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506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docx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docx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3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word学案

第三节光的波粒二象性

课前自主学习

1.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所特有的性质.

2.光子说:

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光子的能量ε=hν.

3.康普顿效应

(1)光的散射:

光子在介质中和物体微粒相互作用,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

X射线经物质散射后波长变长的现象.

4.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光的波动性的证明:

光能发生干涉、衍射和色散等波特有的现象.

(3)光的粒子性的证明:

光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和动量是以一份一份的形式进行交换的.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5.光子的能量ε=hν,动量p=

,两式左侧的ε和p描述光的粒子性,右侧的ν和λ描述光的波动性,两式把粒子性和波动性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6.光是一种概率波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亮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所以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即光波在某处的强度代表着光子在该处出现概率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2.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3.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历史过程,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

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

4.通过学生阅读和教师介绍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真知的得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断得到纠正与修正。

5.通过相关理论的实验验证,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了解电子衍射实验,使学生了解创造条件来进行有关物理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

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设计思想:

在有关事实和已知观点基础下,归纳光的本性,培养学生注意全面把握物理规律和全面把握物理规律的能力。

课本材料和补充的史料让学生先行阅读,通过思考、辨析后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比教师一人讲解更具有真实感和说服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对于难以理解的粒子的波动性,并且实际条件不允许进行实验验证,必须充分展示真实的历史资料,加强说服力。

同时通过对历史上创造条件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如何创造条件进行科学实验探索,体会其中的奇妙之处,增强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方法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讲解-归纳总结

教学资源:

课件:

PP演示文稿(科学家介绍,本节知识结构)。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设计:

学习活动一:

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康普顿效应

问题1:

什么是康普顿效应?

(1)光的散射

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

1923年康普顿在做X射线通过物质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线波长更长的射线,其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有关,而与入射线波长和散射物质都无关。

(3)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与规律:

按经典电磁理论:

如果入射X光是某种波长的电磁波,散射光的波长是不会改变的!

散射中出现

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散射曲线的特点:

①除原波长

外出现了移向长波方向的新的散射波长

②新波长

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波长的偏移为

波长的偏移只与散射角

有关,而与散射物质种类及入射的X射线的波长

无关,

=0.0241Å=2.41×10-3nm(实验值)

称为电子的Compton波长

只有当入射波长

可比拟时,康普顿效应才显著,因此要用X射线才能观察到康普顿散射,用可见光观察不到康普顿散射。

问题2:

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了什么?

(1)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康普顿效应时遇到的困难:

①根据经典电磁波理论,当电磁波通过物质时,物质中带电粒子将作受迫振动,其频率等于入射光频率,所以它所发射的散射光频率应等于入射光频率。

②无法解释波长改变和散射角的关系。

(2)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①若光子和外层电子相碰撞,光子有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于是散射光的波长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②若光子和束缚很紧的内层电子相碰撞,光子将与整个原子交换能量,由于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质量,根据碰撞理论,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几乎不变,波长不变。

③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有关,所以波长改变和散射角有关

(3)康普顿散射实验的意义

①有力地支持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

②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

③证实了在微观世界的单个碰撞事件中,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成立的。

展示演示文稿资料:

康普顿

康普顿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早期的几篇论文中,一直认为散射光频率的改变是由于“混进来了某种荧光辐射”;在计算中起先只考虑能量守恒,后来才认识到还要用动量守恒。

康普顿于192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展示演示文稿资料:

吴有训对研究康普顿效应的贡献

1923年,吴有训参加了发现康普顿效应的研究工作.

1925—1926年,吴有训用银的X射线(

=5.62nm)为入射线,以15种轻重不同的元素为散射物质,在同一散射角(

)测量各种波长的散射光强度,作了大量X射线散射实验。

对证实康普顿效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评:

应用物理学家的历史资料,不仅有真实感,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发放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4)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说明:

动量能量是描述粒子的,频率和波长则是用来描述波的

例、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有动量.图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碰撞后光子可能沿方向________运动,并且波长______(填“不变”“变短”或“变长”).

解析 因光子与电子的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所以碰撞后光子和电子的总动量的方向与光子碰撞前动量的方向一致,可见碰撞后光子运动的方向可能沿1方向,不可能沿2或3方向;通过碰撞,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光子的能量减少,由ε=hν知,频率变小,再根据c=λν知,波长变长.

答案 1 变长

问题设计:

联系回顾光的波动理论的发展过程,结合现学知识说明:

哪些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哪些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史经过哪几个阶段?

答案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学习活动二:

光的波粒二象性

问题1: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一些特性和相应的事实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认识光的本质和把握其特性呢?

请同时举出相应的事实基础。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后回答:

光是一种物质,它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性。

(分别举出有关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实验事实)。

点评:

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正确观点。

问题2:

什么是波粒二象性?

在学生的辨析说明下进行归纳整理。

(1)我们所学的大量事实说明:

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分立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是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光子的行为服从统计规律。

(2)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遵从波动规律,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点评:

通过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结论,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容易接受。

充分注重知识的学生自主形成过程。

(3)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以及动量与波长的关系。

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关系公式:

提问:

受此启发,人们想到:

同样作为物质的实物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呢?

学生阅读课本“粒子的波动性”。

点评: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培养学生从课文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学说名称

微粒说

波动说

电磁说

光子说

波粒二象性

代表人物

牛顿

托马斯·杨

和菲涅耳

麦克斯韦

爱因斯坦

公认

实验依据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光的干

涉、衍射

能在真空中传播,是横波,光速等于电磁波波速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光既有波动现象,又有粒子特征

内容要点

光是一群弹性粒子

光是一种机械波

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是由一份一份光子组成的

光是一种概率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小结:

1.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光的波粒二象性

2.光子的能量E=hν和动量p=

普朗克常量h把描述粒子性的能量E和动量p,与描述波动性的频率ν、波长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例2.有关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互相矛盾和对立的

B.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

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个别光子只具有粒子性

D.由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析:

19世纪初,人们成功地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这属于波的特征,微粒说无法解释.但到了19世纪末又发现了光的新现象——光电效应,这种现象波动说不能解释,证实光具有粒子性.因此,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但不同于宏观的机械波和质点.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不同表现,是同一客观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不同属性,我们无法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学习活动三: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物质波

问题1:

谁大胆地将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

只是因为他大胆吗?

学生回答:

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考虑到普朗克能量子和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成功,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

展示演示文稿资料:

有关德布罗意。

(1)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之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波长

提问:

各物理量的意义?

学生回答:

为德布罗意波长,h为普朗克常量,p为粒子动量。

点评:

对物理原理公式的理解关键在于对各物理量意义的理解。

讲述:

当时这一观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不被人们所接受,历史上类似的事例我们还知道那些?

学生回答:

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

点评:

使学生了解正确的知识理论往往并不是一提出就能被大家所接受的。

问题2: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为什么德布罗意波观点很难通过实验验证?

又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使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得到了验证?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宏观物体的波长比微观粒子的波长小得多,这在生活中很难找到能发生衍射的障碍物,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它有波动性.作为微观粒子的电子,其德布罗意波波长为10-10m数量级,找与之相匹配的障碍物也非易事.

例题:

某电视显像管中电子的运动速度是4.0×107m/s;质量为10g的一颗子弹的运动速度是200m/s.分别计算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

引导学生分析,学生解答:

根据公式

计算得1.8×10-11m和3.3×10-34m

点评:

通过具体计算使学生对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有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实物粒子波动性验证的困难。

说明:

由计算结果知,通常生活中观察不到实物波动特性征的原因。

展示演示文稿资料:

电子波动性的发现者———戴维森和小汤姆逊

(电子波动性的发现,使得德布罗意由于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这一假设得以证实,并因此而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戴维森和小汤姆逊由于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也同获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学生阅读有关物理学历史资料,了解物理学有关知识的形成建立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