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84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docx

《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docx

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第2单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

“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路线。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氏。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

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

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

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

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

……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

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两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

……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发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492年,就在西班牙的统一刚刚完成的时候,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哥伦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

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

哥伦布相信,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

向西,再向西,帆船驶入了大西洋的腹地。

……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

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

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

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

……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

“陆地!

”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

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摘编自央视《大国崛起》解说词

(1)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

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

“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

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

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小麦、葡萄、马匹、牛、猪、山羊和家鸡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得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

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土豆、番茄、美洲辣椒、花生、树薯、番木瓜、番石榴、鳄梨、凤梨和可可——还有一个不那么有营养的移植品种是烟草——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

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

花生和番薯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

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

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

欧亚大陆的病菌在大量消灭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土著居民方面也起了关键作用。

这些民族包括太平洋诸岛居民、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非洲南部的科伊桑民族。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交换”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粮食作物、牲畜交流的路线和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参考答案】

(1)社会上:

寻金热。

经济上: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商业上:

奥斯曼土耳其对传统商路的控制。

精神上:

人文主义的提倡和天主教传教的热情。

(2)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王室的支持;地理知识的进步。

主要路线: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最后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后到达印度;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主要路线。

(1)问,根据材料信息“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可知,当时社会上出现寻金热。

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根源、商业因素、精神动力等方面分析。

(2)问,第一小问,由“15世纪的船只”可知,其条件为生产力的发展,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进步;由“葡萄牙亨利王子”可知其条件为王室的支持。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参考答案】

(1)条件:

西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为商路提供了保障。

(2)影响:

引发了“商业革命”;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地理知识;引起了“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开辟。

(1)问,根据材料“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氏”“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

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条件主要有西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为沟通西域做出的努力,军事战争的胜利为商路提供了安全保障。

(2)问,根据材料“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发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同时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参考答案】

(1)①观点:

偶然的。

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②观点:

必然的。

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如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王权的强大和支持;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③观点:

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

结合观点①②的论述进行论证,史实正确,逻辑清楚。

(以上观点任选其一回答,观点明确、说理充分即可)

(2)以欧洲为中心。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

(1)问,是一个观点论证题,首先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可从标题“偶然与必然”得出。

然后阐述理由,偶然性主要从美洲大陆是其偶然发现,不是主观故意角度考虑;必然性主要是从他发现新大陆的背景,也就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去考虑。

(2)问中,第一小问,“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是从欧洲人的角度出发分析的。

第二小问,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的提法是合理的。

4.【参考答案】

(1)特点:

地理范围大,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交流;交流内容丰富,涉及动植物、人种等多个方面;影响更加深远,使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

(2)欧洲的家禽家畜、葡萄、小麦传入美洲;美洲高产作物、辣椒、番茄、可可等传入亚欧。

(3)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传染疾病的交流导致美洲等地土著居民的大量死亡;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问,根据“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哥伦布交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地理范围扩大、交流内容丰富、影响更加深远等方面。

(2)问,根据“小麦、葡萄、马匹、牛、猪、山羊和家鸡从欧洲来到美洲”“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土豆、番茄、美洲辣椒、花生、树薯、番木瓜、番石榴、鳄梨、凤梨和可可——还有一个不那么有营养的移植品种是烟草”可知,传播的路线主要是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亚欧等地;传播的内容主要是家禽、粮食作物、高产作物,包括番茄、可可、烟草等。

第(3)问,根据“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欧亚大陆的病菌在大量消灭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土著居民方面也起了关键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交换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引发了物种的交流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给世界面貌带来的永久性的变化;从消极的角度来说则造成了美洲等地土著居民的大量死亡等。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

……三次战争使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