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4368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

《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

8.房屋、构筑物、附着物权属调查并协助招标人与权属人确认。

1.2.2应提交的成果

1.1:

2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北京坐标系);

2.1:

500地形图(北京坐标系、广州坐标系);

3.1:

500地籍图(北京坐标系、广州坐标系);

4.宗地详图;

5.地上建筑物详细统计表(册);

6.地上构筑物详细统计表(册);

7.地上附着物详细统计表(册);

8.界线图;

9.权属确认表;

10.电脑资料光盘。

1.2.3作业技术依据

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6月22日发布

2、《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国家测绘局1994年11月28日发布

3、《地籍图图式》(CH5003-94)——国家测绘局1994年11月28日发布

4、《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广东省国土厅1999年5月14日发布

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年2月10日发布(建标[1999]40号)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8、《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9月15日发布

9、《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4月19日发布

10、《GZCORS-RTK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11、《房产测量规范》(GB/——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2月22日发布

1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国土资源部2007年发布)

13、《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2008年发布)(以下简称《数据库标准》)

1.2.4项目采用的平面控制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54北京(或广州坐标系);

2、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3工作内容、重点及难点

征地测量摸查清点工作的主要工作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对测区范围地形地籍资料进行1:

500比例尺测量;

第二,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并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第三,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资料开展地籍调查,并对相应权属单位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进行清点、摸查;

第四,以权属人为单位进行界址测量放桩以及整个地块进行界址测量放桩。

通过前期对测区的探勘和了解,通过在同类项目的进行过程中累计的经验所得,总结得出项目难点应该会出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地籍地形图测量过程中,测区范围内部门被测区域单位及个人的不理解、不配合,导致部分区域无法施测;

第二,地籍调查过程中,权属单位、权属人由于历史遗留及其他各种原因,拒不参与调查;

第三,后期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进行清点、摸查过程中,由于权属人对征地工作和赔偿标准的不了解,对清点工作不予支持,无法对清点数据得到权属人现场确认。

序号

工作内容

详细工作

备注

1

项目启动

项目经理任命

项目组成立

项目启动会

测区现场踏勘

了解测区交通、通视条件、作业条件等

项目组培训

作业内容分配,技术要素培训

项目资料收集

控制资料、征地红线数据、权属村界等资料

2

控制测量

起算点资料检查

 检核起算点资料

平面首级控制测量

控制网设计、外业选点、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平差

水准高程控制

水准路线设计、外业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平差

图根测量

3

征地红线放桩

红线界址点坐标数据获得

甲方提供界址点坐标数据

放桩路线设计、

根据征地红线坐标数据、红线界址点编号进行内业计划

外业放桩

外业测量、埋桩、做点之记

4

1:

500地形图、地籍图测绘

外业数据采集

 根据作业环境,采用全站仪、GZCORS\GPS-RTK等作业手段

数据处理

编辑碎部点坐标数据

连线成图

对外业数据进行展点并根据外业草图连线成图

草图打印、外业巡图

对成图进行100%外业查图,查找遗漏、连错等完善图面

地形图平面打点检查、量边检查

 对成图进行精度检查

地形图内业修饰、整理、分幅

 地形图成果输出

5

2000土地现状利用调查

土地利用内业边界粗绘

 地形图结合影像资料

外业调绘修正

 外业实调绘检核

地形图缩编,成果输出

 成果输出

6

地籍调查

权属调查通知发出

通过甲方,联系区国土局,镇、街道国土所相关人员,通知各权属人进行权属现场指界

权属人现场指界

权属人委派代表现场指界(各村为单位,进行村界确认)

权属界线放桩(施策)

 村界界址点现场埋桩,测量界址点坐标

宗地图草图绘制,权属人确认

权属宗地草图图绘制,再次请权属人检查确认

宗地图绘制、输出

 成果输出,由权属人盖章确认

7

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清点摸查

内业建筑物、地块编号

根据权属调查结果,按宗地对建筑物、苗圃、鱼塘等分类自编号,

工作底图打印、调查表格绘制

 清点准备资料

权属人联系,清点方案制定

 通知权属人联系各地块利益相关人预定时间,现场清点摸查

外业清点、拍照、登记等

 在地块、房屋等利益相关人的现场配合下进行清点摸查,并对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拍照。

对调查数据需利益相关人签字确认

内业调查成果整理

 对外业调查数据整理编辑,内业数据需与外业数据完全一致,并按权属人进行分类统计、汇总

8

权属界线、清点摸查数据成果确认

地形图(块图)打印、成果表册打印装订

成果打印、装订,提交成果(评估公司评估)

针对业主(主要是评估公司)提出意见修改完善数据

根据项目不同,评估公司对成果、数据有不同要求,需进一步完善和修改

权属人确认界线及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清点成果

权属人、甲方对地形地籍图权属线、清点摸查数据成果册盖章确认

9

提交成果

按合同要求提交成果

包括纸质和电子版 

征地测量摸查清点工作的重点:

第一,地形地籍测量精度是保证整个项目的前提和基础,才会有让委托人、权属人信服的数据进行确认和认可;

第二,权属调查是本类项目的重中之重,当前土地价值对每一个权属人都有很大的经济利益,关系到被征地对象每家每户,甚至每一个人生活。

权属界线调查,权属界址点指认,权属来源文件的证明等必须做到一丝不苟,防止发生权属位置重叠,漏调,留出空隙等情况发生。

征地测量摸查清点工作的难点:

第一,测区内个别单位,企业,农户对测量工作不理解,阻止作业人员进行测量;

第二,个别权属单位权属界线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无法落实;

第三,在清点摸查过程中,权属人对赔偿方式、标准等有疑议,不予配合调查。

1.4作业流程

根据一般地形地籍测量或土地调查项目建设要求,在充分理解本项目的特点下,结合我公司在该地区类似项目建设经验,现提出先外业1:

500地形地籍测量(包含权属调查和界址点测绘)、后进行1:

2000土地利用现状和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清点摸查工作,质量检查贯穿整个作业阶段。

第2章1:

500地形测量、地籍测量

2.1控制起算点

控制点起算数据由征地单位开具介绍信到国土资源厅购买测区周围高等级平面、高程控制点资料:

平面控制点一般要3-4个四等或者GPS-E级点,高程达到1-2个三等水准点就够用。

平面系统采用广州市独立坐标系和1954北京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

2.2平面加密控制

1.一、二级导线测量

(1)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和测区地形分布条件,平面控制分为一级导线控制、二级导线控制及图根导线控制。

(2)一、二级导线和图根控制测量的技术设计(布设)是在收集本测区的地形图、已有控制点成果资料以及测区地理条件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导线或导线网的图上设计(布设)。

当需要分级布设时,应先确定首级导线。

一级导线点均匀分布于测区内,平均边长300米;

二级导线平均边长200米;

图根导线边长100米。

一、二级导线布设时,其技术要求参见表2-1。

一、二级导线布设技术要求   表2-1

等级

附(闭)合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测距中误差(mm)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

300

≤±

15

≤1/14000

二级

200

≤1/10000

(3)一、二级导线观测利用拓普康双频GPS,相关要求见下表。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观测时段数

观测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5″)

≥15

≥4

≥5

双频≥15

10

≤8

(8″)

≥1

双频≥10

(4)导线尽量布设成直伸形状,点位分布力求均匀,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

3。

(5)当附合路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cm;

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

10cm时,则不应大于±

26cm。

(6)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

当导线长度小于表6-3、6-4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时,应适当提高测角精度。

(7)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路线规定长度的倍。

(8)导线边沿线的地形应适合于全站仪,导线边两端点上测量的气象数据,对整条测线要有较好的代表性。

(9)一、二级控制点在GPS-C级点的基础上发展,原则上每平方公里布设一级控制点不少于3个,二级控制点不少于13个。

布点要求分布均匀,以满足发展图根点的需要。

(10)每幅图(40×

50)图根控制点埋石点的数量(含等级点)一般建成区为4个,非建成区为3个,当测区埋石点数不符合要求时,可利用第一次附合的图根点埋设,埋(刻)石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11)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等级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采用测距极坐标法布点加密。

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测距最大边长不得大于200米。

并应当用不同控制点进行检核,其中固定角不符值≤40”,高程不符值米(H为基本等高距)。

同时不应在此点上再发展,以及一幅图内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30%。

(12)一、二导线点和图根导线点选定后,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