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鉴定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4257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6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宝鉴定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珠宝鉴定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珠宝鉴定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珠宝鉴定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珠宝鉴定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宝鉴定总结Word下载.docx

《珠宝鉴定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宝鉴定总结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宝鉴定总结Word下载.docx

水平照明光从侧面水平方向照射宝石,从宝石上方进行观察(图),使点状的包体和气泡呈明亮的影像而十分醒目。

偏光照明在两块偏光片之间观察宝石(图),能观察到宝石的光性特征、干涉图、多色性等。

遮掩照明从样品的底部直接照明,在视域中插入一个不透明的挡光板,能增加包体的三度空间感,并且有助于观察生长结构。

如弯曲生长纹、双晶纹。

卧式显微镜又称水平油浸显微镜,其设计非常适宜于观察宝石的内部特征。

不仅有利于宝石在油浸槽中转动,而且可以通过光源的移动提供各种照明方式。

置于浸油中的宝石表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减少,从而有利于宝石的内部包体、生长纹、色带等的观察和研究。

此外,这种显微镜的光源可以在水平方向围绕宝石转动180°

不仅提供了亮域、暗域、顶部照明,而且还提供了水平照明和过渡型照明等,照明方式的改变迅速而简单。

二、折射仪

1.近视法(也称刻面法)

当宝石为刻面型时,采用下列方法和步骤进行测试,称之为近视法或刻面法。

1)用酒精清洗宝石和棱镜。

2)打开光源,观察视域的清晰程度。

3)选择宝石最大刻面,放置于金属台上。

4)在棱镜中央轻轻点一小滴接触液,通常以液滴直径约2mm为宜。

5)轻推宝石至棱镜中央,使宝石通过接触液与棱镜产生良好的光学接触。

6)眼睛靠近目镜观察视域内标尺的明暗情况,读数。

7)用手指轻轻转动宝石360°

,每转一定角度进行一次观察,读数并记录。

所转动角度依据观察者的经验和宝石的情况而定。

初学者应每转动15’读一次数,这样虽准确但所需时间较长;

经验丰富者可转动30°

~90°

不等进行观察和读数(见图2-1-19)。

8)测试完毕,将宝石轻推至金属台上,取下。

9)清洗宝石和棱镜。

清洗棱镜时要注意将沾有酒精的棉球或镜头纸沿着一个方向擦洗,以防接触液中析出的硫划伤棱镜。

上述测试方法和步骤可以准确地测出刻面宝石的折射率值和双折率,甚至轴性和光性。

2.远视法(也称点测法)

为了扩大折射仪的使用范围,对小刻面宝石或弧面型宝石的折射率,可采用远视法即点测法进行近似测试,方法如下:

1)清洗棱镜和宝石,摘下偏光片。

2)在金属台上点一滴接触液。

3)手持宝石,用弧面或小刻面接触金属台上的液滴,以保证宝石上的接触液滴直径约为0.2mm。

若宝石上的液滴较大,则不易得到清晰而准确的读数。

4)将带有合适液滴的宝石轻轻放置于棱镜中央,使宝石通过液滴与棱镜形成良好的光学接触。

5)眼睛距目镜30—45cm,平行目镜前后(有人称之为上、下)移动头部,用下列两种点测法来读取宝石的折射率。

50/50法。

观察液滴呈半明半暗时明暗交界处的读数并记录(见图2-1-20)。

所测数值为最精确的点测法读数,通常可用于表面抛光良好的宝石。

读数可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均值法。

观察液滴的亮度在标尺的某一区间逐渐变化。

取最后一个全暗影像与第一个全亮影像的读数的平均值为所测折射率。

通常用于抛光不好或稍有凹凸不平的测试表面或接触油过多的情况。

所测数值为精确度最差的点测法读数。

读数到小数点后第二位(见图2-1-21)。

3.闪烁法

对于具有高双折射率且抛光不良或一些弧面宝石,常用闪烁法来估测宝石的双折射率。

其方法如下:

1)清洗棱镜和宝石。

2)取下折射仪的偏光片和放大镜。

3)按点测法放置宝石,观察其在折射仪上的液滴影像。

将偏光片在目镜上方来回90°

转动(但勿将偏光片直接放在镜片上),同时按点测法的观察方法上下移动视线,注意液滴影像明暗或颜色的变化。

双折射率大的宝石,如菱锰矿、孔雀石等,在此观察过程中,液滴影像会由亮变暗,或由浅绿变成浅红、粉红闪动。

如液滴影像无闪动,转动宝石90°

,再度观察。

若仍无闪动,可推断宝石无高双折射率。

如液滴影像闪动,则记录液滴影像在标尺上部开始闪烁的位置和标尺下部停止闪烁的位置的两个数值,两者之差,即为双折射率的估计值(见图2-1—22)(注意:

此差值并非宝石的双折射率的准确数值)。

三、偏光镜

当自然光通过下偏光片时,即产生平面偏光,若上偏光与下偏光方向平行,来自下偏光片的偏振光全部通过,则视域亮度最大;

若上偏光与下偏光方向垂直,来自下偏光片的偏振光全部被阻挡,此时视域最暗,即产生了所谓的消光(见图)。

偏光镜的使用方法:

1)清洁宝石,观察宝石是否透明。

2)打开偏光镜电源开关,旋转上偏光片直至消光位置。

3)将宝石放在下偏光片上方的玻璃载物台上,用手或镊子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宝石360度(有载物台时可直接转动载物台),观察宝石的明暗变化。

偏光镜的应用及现象解释:

偏光镜对鉴别均质体、非均质体和多晶质体具有重要的作用。

1.均质体

若待测宝石为均质体,当自然光经过下偏光片透过宝石时,光的振动方向不发生任何变化,其仍为偏振光。

通过上偏光片后,光全部被阻挡不能通过。

因此任意转动宝石,宝石在视域中呈全暗(消光)(图2-1-31)。

2.非均质体

晶体中除等轴晶系宝石外,都为非均质宝石。

当待测宝石为非均质体时,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宝石360°

,宝石会出现四明四暗现象。

这是因为非均质体具有将光分解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偏光的性质(光轴方向除外)。

当通过下偏光片的平面偏光进入待测宝石时,若下偏光振动方向与宝石的光率体两个椭圆半径之一平行时,下偏振光透过宝石,振动方向不发生变化,仍与上偏光片振动方向垂直,从而被阻挡,视域全暗(见图2—1—32(a));

若下偏光振动方向与宝石的光率体两个椭圆半径斜交时,下偏振光被宝石分解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偏光。

有一部分光线可透过上偏光片,视域逐渐变亮,当若下偏光振动方向与宝石的光率体两个椭圆半径斜交呈45°

时,视域最亮(见图2-1-32(b))。

于是随着宝石的转动,出现了明暗交替现象。

这种明暗交替现象在宝石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出现四次。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如果非均质体的光轴方向平行于观察方向,则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宝石360°

,宝石并不出现四明四暗现象,而是全暗。

3.多晶质宝石

多晶非均质集合体宝石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360°

,宝石在视域中都是明亮的。

这是因为多晶集合体中大量的晶体杂乱无章地排列,于是不同晶体将光分解后,所产生的偏振光振动方向也杂乱无章,各个振动方向都有,总体效果近似自然光。

聚片双晶发育的宝石情况与此类似。

多晶均质集合体宝石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360°

,宝石在视域中全暗。

4.特殊现象

(1)异常消光

许多均质体宝石在正交偏光下并不出现全暗现象,而是随着宝石的转动,宝石在视域内出现不规则明暗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异常消光,这是由于在均质体宝石中出现异常双折射所造成的。

不同的宝石,其异常双折射成因有所不同。

玻璃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快速冷却,致使内部应力聚集,形成异常双折射,造成常见的“蛇形带状”异常消光现象;

焰熔法合成尖晶石由于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过量的铝,使晶格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形成异常双折射,从而在正交偏光下出现栅格状或斑纹状异常消光;

石榴石则是由于类质同象替换,致使晶格产生了某些不均匀性,从而出现异常消光,甚至出现类似四明四暗的消光现象。

异常消光现象总的来说还是好判断的。

因为非均质宝石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时,每转90°

会重复以前的明暗变化,有极明显的规律性,而异常消光现象通常无这种规律性。

在鉴定过程中偏光镜常与折射仪、二色镜相互补充使用。

折射仪可判断易混淆的异常消光现象,如石榴石有时在偏光镜下呈现假四明四暗现象,而在折射仪测试过程中永远只会出现一条阴影边界,并且无多色性。

反之,偏光镜可帮助判断双折率很小的宝石的光性,如磷灰石的双折率只有0.003,在折射仪上很难见到双阴影边界(特别是非单色光作为光源时),然而若置于偏光镜下,很容易就可断定出为非均质宝石。

判断是否为异常消光,可以通过折射仪、二色镜对其光性进行验证,也可以在偏光镜下进行验证。

首先将宝石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至最亮处,然后固定宝石,转动上偏光片90°

使其振动方向与下偏光片振动方向平行,若宝石亮度不变或稍暗,则为非均质宝石;

若宝石变亮,则为均质宝石。

使用此法时要注意,有些红、橙、紫红色石榴石具有极明显的异常双折射,有时仍会表现出非均质体的性质,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使用二色镜和折射仪观察。

(2)全暗假象

要正确判断宝石的光性,首要条件是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光线穿过宝石。

有些高折射率宝石如钻石、锆石、合成立方氧化锆等,若切工良好,台面向下放置时几乎没有光线能够穿过,那么无论宝石为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均会呈现全暗的假象。

要排除这种并非由宝石本身的光性所造成的全暗假象,可以变换宝石放置方位,如将亭部刻面直接放在载物台上再次进行观察即可。

此时,还可将宝石放人与其折射率相近的浸液中,以减少因散射光所造成的影响,增加透过高折射率宝石的光量。

(3)其他假象

某些透明单晶宝石有较多且较明显的裂隙或含有大量包体,这些裂隙和包体都会影响光在宝石中的传播,从而难以准确判断其光学性质。

此外,周围其他光线在宝石上若发生反射,造成反射光偏振化,也会影响判断的正确性。

干涉图及其观察

1.现象

双折射宝石在上下偏光和锥形偏光共同作用下,由消光与干涉效应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特殊图案,称为干涉图。

其在偏光镜下所呈现的是由各色条带组成的图案。

在偏光镜的上下偏光片之间加上一无应变干涉球或凸透镜即可将通过下偏光片的平面偏光变成锥形偏光。

白光在非均质体宝石中产生双折射,分解成两条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光,宝石相对于二者的折射率不一样,造成一定的光程差。

锥光的作用是增加光在宝石中传播的光程,产生不同大小的光程差。

在透过宝石之后会产生干涉,使白光中一部分波长的光加强,而另一部分的光减弱,这些经过干涉后的光,会产生各种颜色,称之为干涉色。

干涉色的产生取决于宝石的双折射率和光程。

根据干涉图的形状可判断宝石的轴性。

一轴晶干涉图:

一轴晶干涉图为一个黑十字加上围绕十字的多圈干涉色色圈,黑十字由两个相互垂直的黑带组成,两黑带中心部分往往较窄,边缘部分较宽(见图2-1-33)。

干涉色色圈以黑十字交点为中心,呈同心环状,色圈越往外越密,转动宝石,图形不变。

水晶由于内部结构使偏振光发生规律旋转(即旋光性),干涉图呈中空黑十字,称为“牛眼干涉图”(见图2-1-34)。

某些水晶双晶的干涉图在中心位置呈现四叶螺旋桨状的黑带(特别是某些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