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5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4106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5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5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5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5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5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5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docx

《届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5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5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5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同步练习I卷Word格式.docx

D.①③④ 

3.(2分)(2017·

溧水模拟)下列对违法行为理解正确的有()

①轻微的社会危害行为就是一般违法行为 

②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实施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④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⑤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⑥犯罪的特征体现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4.(2分)(2017八上·

岳池期末)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中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是()

A.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B.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刑事追究 

C.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司法审查 

D.公民非依法定程序不受逮捕 

5.(2分)(2016·

广州)国家禁毒委的权威发布显示:

当前我国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吸毒人员呈低龄化特点;

贩毒主体以青少年和农民为主.我国刑法将贩毒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充分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严重危害性 

B.普遍约束性 

C.人身危害性 

D.财产危害性 

6.(2分)据调查,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接触过网络。

如果未成年人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构成犯罪的也要负刑事责任。

因为我国刑法规定()

A.无论年龄大小,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B.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处罚 

D.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但可由家长加以管教 

7.(2分)(2017八上·

蓬溪期末)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A.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定罪量刑 

B.可以比照类似法律条文定罪量刑 

C.法院有权定罪量刑 

D.不得定罪量刑 

8.(2分)2016年7月22日,威远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替考驾照案。

法院认为,左某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行为,已构成代替考试罪。

左某已实施代替他人进行考试的犯罪行为,其行为应认定为犯罪既遂。

最终,法院当庭作出一审宣判。

左某因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体现法律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B.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有利于震摄违法犯罪行为 

D.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9.(2分)2016年6月15日,湖北宜昌中院对周滨案一审公开宣判,认定被告人周滨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804.66万元,数额特别巨大,犯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非法经营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502亿元;

追缴其违法所得,上缴国库。

周滨当庭表示接受判决,不上诉。

周滨被判刑的法律依据是()

①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 

②违法了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 

③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④收受他人贿赂数额特别巨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分)关于违法行为理解正确的有()

①轻微的社会危害行为就是一般违法行为

②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④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⑤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⑥犯罪的特征体现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

11.(2分)(2017九上·

北京开学考)阅读下表,判断案例中李某的行为()

案例再现

2016年5月25日,李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查获。

经检测,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85毫克。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注:

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

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

①违反了刑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②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③应该受到刑法处罚

④应受到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分)歌手李代沫因容留他人吸毒,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从刑罚的种类看,罚金属于()

A.主刑 

B.附加刑 

C.行政处罚 

D.民事处罚 

13.(2分)(2017八上·

洛江期中)高中男生李某(17岁),平时喜欢上网。

有一天在网吧看到旁边一男生好像很有钱。

就尾随其出门,在僻静处拿出水果刀,从该男生身上抢得40元。

李某的行为是()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 

D.不道德行为,应受舆论谴责 

14.(2分)(2016·

海宁模拟)2014年4月,网络红人秦某因诽谤罪、寻衅滋事罪,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案例说明()

①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②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均应受刑罚处罚

③我们要积极实施法律所鼓励的行为 

④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A.①② 

D.③④ 

15.(2分)为确保暑期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结合“六大攻坚”整治行动,聊城市交警部门决定利用2016年7月份和8月份两个月,在全市组织开展暑期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整治行动,严查酒驾醉驾行为。

对以下“酒驾”说法正确的是()

A.“酒驾”是犯罪行为 

B.“酒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追究责任 

C.“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 

16.(2分)(2016七上·

黄岛期末)自2016年4月1日开始至5月10日,甘肃省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等11种行为,以下对“酒驾”说法正确的是()

17.(2分)(2016·

武汉)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D.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18.(2分)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法律,应受到一定的处罚 

B.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民法,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C.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宪法,应依法受到制裁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19.(2分)(2018·

潼南模拟)杨某因对两名流浪汉殴打、索要钱财,抢得5元钱与一条棉被,被判3年6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对此新闻,班级同学发表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公民的所有财产都应受到法律保护 

B.杨某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一般违法行为 

C.杨某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 

D.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财产权的锐利武器 

20.(2分)(2017九上·

江西月考)我国刑法将贩毒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充分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二、判断题(共4题;

共8分)

21.(2分)(2017·

杭州模拟)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法的处罚。

()

22.(2分)(2017八上·

建昌期末)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违法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

23.(2分)(2016八上·

闵行期末)对妨害公共安全,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惩处。

24.(2分)(2017八上·

双城期末)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三、材料分析题(共1题;

共5分)

25.(5分)某甲和某乙为争夺公园中的座位而争执起来,甲动手打了乙。

情况一:

甲只是推了乙一把,乙摔倒在地,并未受伤。

情况二:

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

情况三:

甲把乙打成重残,丧失了劳动能力。

在甲打乙有可能出现的上述三种情况中,甲的行为分别是什么性质?

应受到处罚吗?

如果应受到处罚的话,甲应受到何种处罚?

参考答案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15、答案:

16、答案:

17、答案:

18、答案:

19、答案:

20、答案:

21、答案:

22、答案:

23、答案: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