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坞施工工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3805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坞施工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干坞施工工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干坞施工工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干坞施工工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干坞施工工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干坞施工工艺Word格式.docx

《干坞施工工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坞施工工艺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干坞施工工艺Word格式.docx

2.干坞附近应具备浮、存、系泊若干节预制管段的水域。

3.干坞所在场地的地质条件要好,即场地土应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不会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降,能满足巨型混凝土管段的制作要求,同时周边支护结构或边坡防渗体系、技术措施简单、工程量小,造价低。

4.交通运输及材料来源要方便,具有良好的外部施工条件。

5.征地拆迁费用较低,具有可重复利用的开发价值。

6.能尽量缩短工期和降低造价,确保其造价合理。

7.干坞周边应该有足够的场地,并可满足以下要求:

堆放与储藏骨料、水泥、钢材等各种原材料,具备停放各种机械设备和机械与材料加工的场地,干坞周边可设混凝土拌和站(能就近获取商品混凝土可不考虑混凝土拌和站)。

8.干坞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要好,可适用于大范围开挖的需求,场地面积的大小应能满足预制所有管段的工期需要。

9.如在该地区内已有适当规模的码头或船厂,需对其规模和使用条件做出调查,经过方案比选与论证后,可考虑采用移动干坞方案。

二、干坞的设计与施工原则

1.干坞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确保基坑和其内管段制作的安全,并保证邻近结构的施工安全;

2.干坞设计应与管段制作要求、施工工艺流程密切配合,保证管段制作质量、满足管段起浮、栖装、出坞要求;

施工、运用期间满足防汛要求;

3.干坞设计以安全可靠、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

4.坞底平整度、均匀性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5.干坞边坡稳定,坞内排水畅通,坞底干燥无水;

6.施工方法的选择应在对工期、使用期限、环境保护、质量、经济等因素综合分析后作出;

7.坞门的设计应在保证坞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应能防洪、便于管段浮运并方便拆除(或爆破)。

三、干坞比选

干坞的规模及平面布置形式与场地条件、设备安装、施工方案有直接关系,并受制于管段的几何尺寸、管段的制作、交通运输、管段拖运时的走向等因素。

在系统全面考虑施工步骤之后,再确定管段在坞内的布置形式,使坞内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尽可能地缩小施工场地。

在干坞的设计过程中,施工总工期和施工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对工期、造价以及施工安全性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及可行性,综合各个方案的优点,进一

步比选优化,确定相对最优的方案。

干坞设计中,平面布置的优化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过程。

方案比选主要针对以下方面展开:

1.移动干坞与固定干坞进行比选;

2.将干坞建造在隧道轴线上与将干坞建造在隧道轴线外进行比选;

3.制作一个干坞与制作多个子坞进行比选;

4.干坞规模的比选:

就一次制作全部管段、多批次预制、干坞需重复利用进行比选。

正面图

侧面图

图5.1.1-1移动干坞预制管段示意图

四、移动干坞

移动干坞方案就是修造或租用大型半潜驳船作为可移动式干坞,在移动干坞上完成管段的预制,然后利用拖轮将半潜驳船拖运到隧道附近已建好的港池内下潜,实现管段与半潜驳船的分离,再将管段浮运到隧道位置完成沉放安装工作。

移动干坞和固定干坞对比,它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省去了固定干坞本身的建造时间,有利于节省工程工期。

2.在半潜驳上进行管段的预制,相对与固定岸上干坞来说,可以大大节省岸上施工场地的占用,尤其当施工场地紧张时更具优势,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土地拆迁。

3.管段预制完成后,可以通过半潜驳运载管段到隧道附近,由于半潜驳的吃水深度比管段浅

较多,可以大大节省航道的疏浚费用,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但是移动干坞也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目前半潜驳市场的数量有限,施工工期长。

移动干坞方案所需的最基本设备半潜驳除了要满足管段预制所需的平面尺寸、船体刚度、载重能力等要求外,还要满足能够注水下潜使船面下潜到水面以下不小于10m的功能。

2.造价太高。

当管段几何尺寸小、长度较短、节数不多(一般不多于4节)时,移动干坞方案在造价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当管段较长、几何尺寸大、节数较多时,其造价优势不复存在。

3.移动干坞预制管段停泊处以及隧址移动干坞下潜分离管段处的疏浚工程可能会因为水域深度而影响造价。

4.可能会对航运产生不利影响

5.水上作业多,施工难度相对增大,施工组织管理与天气等对工期的影响更显著。

图5.1.1-2半潜驳停靠码头预制沉管施工实景

图5.1.1-3半潜驳拖航示意及现场拖行实景

五、轴线干坞

轴线干坞就是将干坞布置在隧道轴线岸上段主体结构位置。

国内已建成的广州珠江沉管隧道,宁波甬江沉管隧道、宁波常洪沉管隧道、广州生物岛至大学城沉管隧道与洲头咀沉管隧道都采用轴线干坞方案。

轴线干坞方案的主要优点是:

1.将干坞与隧道岸上段相结合,减少了施工场地的占用,同时岸上段和干坞共用了一部分基坑开挖和支护,可以减少一部分工程费用。

2.管段从坞内拖出后,直接沿隧道纵向浮运,减少了管段浮运航道疏浚费用。

但轴线干坞也可能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由于干坞和岸上段主体结构相干扰,不能形成管段与岸上段平行施工作业。

2.管段沉放只能从一端往另一端进行,与两端往中间对称沉放方案相比,将增加沉管段和轴线干坞岸上段的施工工期。

3.在大多数情况下干坞工程规模远大于岸上段结构工程规模,轴线干坞方案节省的工程费用也很有限。

4.由于通常轴线干坞的施工期相对其他形式的干坞来说施工期限要长,导致工程造价上的优势不明显,只有当干坞开挖量不大,或者说综合效益比较好的情况,采用轴线干坞是个良好的选择。

5.轴线干坞的岸上段预留出较大的地下空间难以利用。

六、异地干坞

异地干坞也就是在隧道轴线以外选择合适的位置建造干坞制作管段。

异地选址修建干坞的备选方案的最大优点是岸上段结构、管段制作以及基槽开挖等关键性的工序都可以实现并行作业,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工期。

在干坞的比选中除了以上方面考虑外,还应结合本小节前面的“干坞位置选择原则”与“干坞的设计与施工原则”进行考虑,并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

1.干坞规模的确定

在满足工期需要的同时尽量缩减干坞规模以节省工程投资。

2.干坞深度及围堰高程的确定

干坞的坞底高程取决于浮运时的水位高程、管段的高度、管段浮起时的干舷高度、管段浮起时底部到坞底的最小安全距离、干坞底部基础厚度等因素。

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干坞结构形式

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科学合理的干坞结构形式可以在造价与工期(效益)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4.异地干坞所选场地及其交通条件等各个方面也对工期和工程造价产生严重的影响。

如果选择异地干坞,则需要优化支护、边坡防渗体系及坞口设计以尽可能的减少工程,避免大量回填与拆迁,降低工程总造价。

七、管段预制工厂

采用工厂化预制管段的工厂预制的理念,就是利用预应力连接,然后将完工的施工段移出浇注车间,即所谓的“预浇注、预应力和推进”的方式。

1.管段预制工厂优点

采用工厂化预制管段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⑴可实现管段连续快速流水线预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⑵少占用土地;

⑶缩短管段浇注工期,降低综合造价;

⑷浇注施工不受天气与气候的干扰和影响;

⑸有利于控制温度环境,可降低管段浇注的初期裂缝风险。

2.工厂场地选择

管段预制工厂的场地选择,通常主要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⑴预制工厂距离沉管隧道沉放现场的距离;

⑵管段生产规模;

⑶有较好的管段浮运条件;

⑷具有较好的预制工厂场地(便于高低水池与浇注车间的布置),为了防止洪水等的影响,通常要求浇注车间高于海平面和洪水位,便于管段预制的连续流水线施工;

⑸所选工厂区域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公路、铁路、海运);

⑹综合造价。

3.管段工厂化制作系统

管段工厂化制作主要包括管段现场预制系统、顶推系统、预应力系统、导向系统、支承系统与控制系统。

管段预制系统:

首先在拼装车间制作钢筋笼,然后将沉管管段的内模板伸进钢筋笼内,内、外模板形成浇注床,在浇注床进行浇注段的混凝土浇注,待养护48小时后,将浇注段推离浇注床,使浇注床为接受下一浇注段的钢筋笼就位做准备,直到多个浇注段的长度满足设定管段长度,通过预应力形成管段。

支撑系统:

通常支撑系统包括桩(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横向支撑、滑梁(为管段提供临时支撑,起到基础的作用;

为管段滑行降低摩擦力;

为液压顶推系统引起的纵向推力提供轨道荷必要的反作用力)和液压支撑(调节沉降,降低管段产生裂缝的风险,并为管段沿滑梁推进时提供平稳的支撑)。

顶推与导向系统:

在管段预制好后,需要将完工的管段推如到高蓄水位区/高水池,通常顶推系统有多组液压系统(千斤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裂缝的产生,可以采用多组小型液压千斤顶)组成。

在液压导向系统和移动滑梁配合下,将完工的管段送入高水位蓄水池。

4.管段预制工厂的布置

有关管段预制工厂的场地选择方面已经在第二节进行了选择,当选择好了场地,修建好了预制工厂后,就可以在浇注车间的生产线上进行沉管隧道管段连续制作,管段工厂化制作的施工平面布置简图见图5.1.1-4。

图5.1.1-4工厂化生产沿生产线方向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通常浇注车间位于工厂的一端,常采用海堤/河岸围成,在干坞分未两个部分,即海平面以上的高蓄水区和与海/河平面齐平的低蓄水区。

通过抬高水面,隧道管段可从高蓄水区浮运到低蓄水区并最终运送到运输水道(河流或海湾)。

在蓄水池的每一端都有坞门进行控制。

浇注车间与高蓄水区通常用滑行闸门隔开,而低蓄水区用浮运门与海湾/河面隔开,从浇注车间到蓄水区,隧道管段的运输靠滑行轨道来完成,

5.管段出坞流程

在流水线上浇注管段的过程如下:

在浇注好第一施工段后,拆模,使荷载从模板传递到承载支撑系统,然后采用千斤顶将管段向前推,给后一施工段的浇注让位,开始下一管段的浇注,当多个浇注段达到预定的管段长度时形成一节管段,再将管段推移到高蓄水区(此时可以准备下一管段的相关施工与组合),通常在高蓄水位区为管段托运与沉放做好相关准备,包括浇注平衡与压重的混凝土,安装与检查相关预埋件与辅助件、安装临时预应力设备,进行预应力张拉,安装隔板、测量设备荷通风管。

做好上述准备后,可将管段沿滑行轨道浮运到低蓄水位区(通常水比较深),打开浮运门/坞门,将管段托运出坞,再通过设定的水道浮运到已经施工好的隧道基槽进行沉放。

图5.1.1-5工厂化生产管段出坞示意图

综合来看,除了以上方面外,岸上干坞是在陆地上施工,施工相对简单、风险小、质量更有保证;

移动干坞适合于中小型沉管隧道,水上作业多、风险大,需要更好的进行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