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我画的动漫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美术我画的动漫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我画的动漫形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学会绘制动漫形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感受绘制动漫形象的乐趣。
培养学生对动漫形象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动漫绘画创作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并掌握卡通形象的造型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画出卡通形象
教学准备:
教具:
动漫图片、课件、小练习纸、多媒体
学具:
绘画工具、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PPT播放:
大家好,我是动漫形象城的小精灵,我叫小美,今天我要带大家去观光我的动漫形象城,同学们想去吗?
生:
想
PPT:
要想进入,就要掌握“画动漫形象”的方法,你们准备挑战了吗?
准备好了
师:
我们有信心,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在师生互动中,一体现了艺术课的特点轻松、愉悦,二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三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
】
二、观察感知、研讨探究。
1.什么是动漫
首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什么是动漫?
动画就是动漫,动画就是小孩喜欢看的,动漫是漫画,动漫就是卡通片……
师: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有趣。
动漫是指动画和漫画的集合,取这两词的第一个字合二为一称之为动漫。
另外,卡通一词也是漫画与动画的合称。
动漫知识概述,师生合作寻找答案,让学生理解动漫的概念】
回答正确,可以带你们去动漫影院看看了!
2.动漫形象的分类
播放3段动画片《猫和老鼠》《海绵宝宝》《三个和尚》
从动画片里你都看到了谁?
它的原型是什么?
……
动漫形象是指动画作品中单独绘制出来的角色形象。
它可以是所有形象,包括动物、植物、人类和生活物品。
动画片的赏析,说出动漫形象的原型并进行分类。
3.动漫形象的特点
我们可爱吗?
我们的可爱之处是什么?
生谈……
师总结:
这些动漫形象的造型简洁,色彩鲜艳,生动活泼
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漫形象的特点。
4.师:
从你们的笔袋里找到了两件东西,这是什么?
在动漫形象城它俩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并记住它们的样子。
(播放视频)
提问:
它们运用了什么魔法将自己变成这么生动的动漫形象?
拟人化
对比归纳
(1)(出示两组动漫形象和原型)学生对比观察。
那究竟什么是拟人化?
我们通过铅笔、橡皮的动漫形象和它的原型对比观察,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拟人化?
给他们添加上了人的手脚眼睛嘴巴,给他们穿上衣服,有人的思想。
这些动漫形象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是因为设计师赋予了他们人的外貌、情感,动作服饰等等。
使得他们更有人情味,更加可爱幽默,这样才更容易走进我们的生活。
对比观察,自主探究动漫形象的造型方法之一拟人化】
(2)小练习:
请大家尝试用自己理解的拟人化魔法将我们作业纸上的事物原型,用铅笔创作成拟人化的动漫形象。
(播放音乐)
尝试用拟人化的造型方法将练习纸上的事物原型拟人化,加深印象。
我们一起分享大家的作品,说说在哪些地方进行拟人化表现。
教师归纳:
我们通过添加拟人化魔法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几种同时使用,赋予了它人的形象特点,让事物变得更有生命。
(3)观察两个汉堡动漫形象,同样是微笑,谁是最快乐的?
为什么你感受到2号汉堡是最快乐的?
夸张会让形象更生动有趣。
(4)观察现实中的人物和动漫形象的人物用了什么魔法?
夸张法
哪里夸张?
嘴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设计师除了用夸张法还有变形法,这样动漫形象就更加幽默风趣了。
交流有关动漫形象的造型方法和特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通过图片的对比法发现动漫形象的夸张变形的造型方法。
(5)总结
我们掌握了画动漫形象的魔法,现在回忆下,都有哪些方法?
(粘贴:
拟人化、夸张法、变形法)
我们再看看小精灵有什么想说的吧:
(动漫形象的设计步骤)
三、艺术实践
1.实践内容
根据本组作业展示板的背景主题,小组合作运用各种造型方法创作一幅既有故事情节,动漫形象又生动的作品。
小组准备讲述故事情节
2.巡回辅导
展示板主题是什么,在这样的场景会干什么,用什么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
四、展示评价
1.讲一讲本组设计的故事,看看哪组的构思最绝妙!
2.哪些形象最吸引你?
它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让学生互评作业,并说出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通过发表感想,情感得到了深化和升华,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情感提升、拓展升华
1.动漫的发展视频短片
小精灵很满意大家的作品,现在带大家到动漫形象城去看看啦。
动漫的发展经历了由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短篇到长篇,从手绘到3D,各种风格的动漫伴随着几代人的童年,动漫形象也给我们的童年留下没好印象,如今动漫形象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给生活增添了一份迷人的色彩。
观看视频短片,欣赏动漫的发展变化。
2.动漫与生活视频短片
艺术来源于生活,动漫形象也根植于生活,引导学生善于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
3.总结拓展
师小结:
动漫形象在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同时,更传递着人类精神文化的正能量,比如雷锋侠传递雷锋精神。
老师希望同学们设计的动漫形象也能走上大屏幕宣传人类精神正能量。
《我画的动漫形象》学情分析
《我画的动漫形象》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四课。
动漫形象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十分喜爱动漫形象,动漫形象俨然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成长过程里,孩子的衣食住行无处不与动漫形象相联系,可爱的动漫形象更是始终生活在孩子的世界里。
这一课,从欣赏分析开始,一层层递进,让孩子们欣赏动漫形象的基本特点,分享动漫形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并能够掌握基本的创作规律,并大胆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动漫形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动漫艺术的热爱之情。
《我画的动漫形象》学习效果分析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生们的作品异彩纷呈,令人震撼。
纵观本课教学实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在与孩子们互动的环节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孩子们在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中,于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都尽可能地引导孩子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并适当地于评价中鼓励他们的表达,给予他们肯定。
所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图片欣赏时,不是单一的一种形式欣赏,而是通过动画、视频、图片等不同形式,有重点、有思考、有突破。
在看看说说中,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表达,这在学生趣味横生、妙不可言的作品中也能够得到很好地体现。
附:
孩子们的作品
《我画的动漫形象》教材分析
本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四课,动漫形象是学生们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
学生们对动漫形象的兴趣很浓。
是一节有趣的造型·
表现课。
本课既是一节造型表现课也有欣赏评述,两大领域相结合,力求通过引导学生在对动漫形象的欣赏评述中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开展创作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内容上,它既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关联,也能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新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受到四年级学生的欢迎。
便利的网络条件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欣赏讨论感受动漫形象的色彩美和造型美,让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与直观的视觉刺激中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画的动漫形象》评测练习
一、评测练习活动
练习活动一是以拟人化的造型方法,将作业纸上的事物创作成生动的动漫形象。
二是作业环节,引导学生构思并设计各种动漫形象,并将设计好的动漫形象贴在背景板上,创作一个既有故事情节,动漫形象又生动的作品。
附图:
《我画的动漫形象》课后反思
动漫形象是孩子们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与引导。
一、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素质提出的要求。
在美术课堂中,只有充分激发出学生想创新的意识,才可能有创新行为的发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本到底也源于兴趣。
本堂课在小练习的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跃跃欲试,完成的非常好,学生已经被这种拟人化的动漫绘画形式深深的吸引,激发起高涨的学习热情,想要动手画动漫形象的冲动蠢蠢欲动,这直接推动了下一阶段学生创作活动的顺利进行,迸发出创造力的火花。
二、深入生活,发掘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
艺术源于生活,动漫形象也植根于生活,我在动漫绘画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将生活卡通化。
首先要从最简单的常用物品入手,比如小练习,画一个苹果、一棵树等,然后给予它人所拥有的一切,也就是把它拟人化,使它具有生命和性格。
学生们非常喜爱这种绘画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从绘画过程中获得巨大的快乐。
学生们在这种快乐描绘的过程中,渐渐扩展了其绘画的表现面,增强了表现力。
这样经过不断的练习,学生们就有能力完成一副有生命力的有情节的动漫形象作品了。
《我画的动漫形象》课程标准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
美术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中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
它留给学生的是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也源于兴趣。
本堂课在小练习的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跃跃欲试,完成的非常好,学生已经被这种拟人化的动漫绘画形式深深的吸引,激发起高涨的学习热情,有想要动手画动漫形象的冲动,这直接推动了下一阶段学生创作活动的顺利进行,迸发出创造力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