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中药学表格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中药学表格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中药学表格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紫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1、用于外感风寒证,风寒感冒而兼气滞,胸脘满闷较为适宜;
2、用于脾胃气滞证,胸闷呕吐(行气宽中,和胃止呕,理气安胎)3、用于食鱼蟹中毒
1、治疗气滞痰凝的梅核气;
2、治疗鱼蟹中毒,可单用至30~60g,不宜久煎;
3、苏叶长于发汗解表,苏梗长于理气安胎
生姜
辛,微温,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脾胃虚寒、胃寒呕吐及多种呕吐证;
3、用于肺寒咳嗽;
4、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毒。
1、“呕家圣药”;
2、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之轻证;
3、误食生半夏、生南星的喉舌发麻者,食鱼蟹中毒
香薷
肺、胃、脾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1、用于阴暑证2、用于水肿脚气
1、3-9g量不宜大,不宜久煎;
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2、“夏月麻黄”
荆芥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
止血
1、用于外感表证,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平和之品;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
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
1、4.5-9g不宜久煎2、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疹瘙痒3、用于风寒湿痹证4、用于破伤风
“风中之润剂”
1治风疹、皮疹瘙痒2、风湿上犯而致偏正头痛3、疏肝理气,治肝气乘脾,肝胃不和的腹痛泄泻4炒炭止血,治肠风下血,妇女血崩
羌活
辛、苦、温,
膀胱、肾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表夹湿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多用;
“风中之燥剂”
1、太阳经头痛(偏正头痛、眉棱骨头痛属寒者)2、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
3、治疗风寒夹湿表证
白芷
辛,温,肺\胃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用于鼻塞,鼻渊;
3、带下证:
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4、用于疮疡肿毒;
5、还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1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骨头痛、牙痛,要药
2祛风燥湿止痒、祛斑除臭(瘾疹、湿疹、狐臭)
细辛
辛、温;
有小毒,肺、肾、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
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
3、用于寒饮咳喘4、鼻渊。
1、通关开窍醒神之功效,治疗疾厥、中风;
2、细辛有小毒,煎服1~3g,入丸散0.5~1g;
3、反藜芦
藁本
膀胱、肝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
1太阳风寒,循经上犯,症见鼻塞、巅顶痛剧2皮肤风湿瘙痒
苍耳子
辛、苦、温;
有小毒,肺
发散风寒,通鼻窍,
祛风湿,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
鼻渊头痛;
风湿痹痛
血虚头痛不宜使用。
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辛夷
肺、胃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
1、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入煎剂宜包煎。
2、治疗鼻渊头痛之要药
*葱白
辛、温,肺、胃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用于外感风寒轻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症见下利清谷,厥冷,脉微欲绝者;
寒凝气滞,脘腹冷痛或小便不通者)。
1、外敷能散结通络下乳,治疗乳汁淤积,乳房胀痛;
2、解毒散结,治疗疮痈肿毒;
3、不宜久煎。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
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
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胁痛等;
5、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
1、用于暑邪内郁引起的痧胀,腹痛吐泻2、3~6g,不宜久煎,后下;
3、叶长于发汗,梗长于理气。
牛蒡子
辛,苦,寒;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长于祛痰,清利咽喉,故风寒感冒而见咽喉经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
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
3、用于热毒疮疡,丹毒及痄腮喉痹
1、兼见大便秘结者,用之尤宜,便溏者慎用。
蝉蜕
甘,寒;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
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咽痛音哑;
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
3、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4、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5、小儿夜啼不安。
1、止痉需用大剂量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肺,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2、肺热咳嗽或燥热咳嗽,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
3、用于肝阳上亢;
4、目赤昏花;
5、血热妄行之咯血、吐血、衄血。
1、肺燥咳嗽多用蜜炙桑叶
菊花
辛,甘,苦,微寒;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肝风实证;
3、目赤昏花4、用于疔疮中毒(野菊花常用)
1、疏散风热用黄菊花(杭菊花,味苦);
2、平肝明目用白菊花(滁菊花,味甘)。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
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3、亦可用于风湿痹痛。
治风热上扰,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诸阳不升,目生翳障,耳聋耳鸣等,善治风热所致头面诸证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邪在少阳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
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
3、用于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
4、用于疟疾
退热生用且用量稍重,疏肝醋炙,升阳生用或酒炙,行经酒炙,骨蒸劳热用鳖血拌炒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1、用于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
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风热头痛,胃火上攻之齿痛,咽喉肿痛及麻疹透发不畅、温毒发斑);
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升麻、柴胡为常用的升举阳气的药物,为引经药;
升阳举陷固脱生用,发表透疹制用。
葛根
甘、辛、凉,
脾、胃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
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3、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
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李东垣:
“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也。
”退热生津生用,升阳止泻煨用,生津以鲜葛根为优。
*淡豆豉
甘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3、护胃和中。
第二章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甘,大寒,
生: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
收敛生肌,收湿止血
1、用于气分实热证(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脉洪大),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要药;
既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又能祛暑2、用于肺热咳喘;
3、用于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1、15~60g,打碎先煎,2、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宜生用,敛疮宜煅用。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1、用于气分实热证(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脉洪大);
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骨蒸潮热;
4、用于阴虚内热消渴;
5、肠燥便秘。
1、既治疗里实热,又治疗里虚热。
芦根
甘、寒,肺、胃
清热生津,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胃热呕吐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4、热淋涩痛
15~30g,鲜品加倍。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肺.胃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1、用于热病口渴,内热消渴;
2、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
3、用于痈肿疮疡。
药用部位为干燥根,抗早孕、致流产,用于中期引产。
淡竹叶
甘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3、尿赤淋浊(心火上炎)。
栀子
苦,寒,心肝肺胃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用于热病烦闷,能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2、用于湿热黄疸,3、血淋涩痛,4、用于血热吐衄,5、目赤肿痛,6、火毒疮疡。
焦栀子专攻凉血止血。
清三焦热,尤善清心热;
跌打损伤肿痛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善泻肝火以明目)2、用于瘰疬瘿瘤3、乳痈肿痛4、肝阳上亢的高血压。
清泄肝火专药;
治目珠疼痛,入夜尤甚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肝肾大肠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2、用于头痛眩晕3、用于肠燥便秘。
治头痛眩晕可单味略炒,水煎代茶
*莲子心
苦、寒,心、肾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3、血热吐血。
1.5~3g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肺、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1、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用于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3、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5、用于血热出血证;
6、用于胎动不安(清热安胎)。
1、善清上焦湿热(心、肺);
2、清热生用,安胎炒用,清上焦热酒炒,止血炭炒。
黄连
苦、寒,心、肝、胃、大肠
清热燥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