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317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4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x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x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指导教师:

张蕾春

班级:

11土木

(2)班

学生姓名:

施迎宁

学号:

Xf11220222

设计时间:

.5.7-6.5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建筑系

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一、目的

掌握现浇多层框架结构方案布置、荷载分析、框架结构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框架梁、柱和节点设计。

经过该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知识,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二、设计任务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共三层,层高3.6m,室内外高差为0.45m,基础顶面至室外地面距离0.5m。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见图1所示,选择典型一榀框架进行计算。

框架梁、柱、屋面板、楼面板全部现浇。

2.设计资料

(1)气压条件

基本雪压0.3kN/m2,基本风压0.4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不上人屋面,屋面活荷载0.5kN/m2。

(2)抗震设防:

不考虑抗震设防。

(3)主要建筑做法:

构件尺寸:

梁:

250X550;柱:

600X600

屋面做法:

20mm厚板底抹灰,钢筋混凝土板厚90mm,120mm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找坡,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4mm厚SBS卷材防水层。

楼面做法:

20mm厚板底抹灰,钢筋混凝土板厚90mm,30mm厚水磨石面层。

梁柱表面采用20mm厚抹灰。

(4)荷载取值:

钢筋砼容重25kN/m3,水泥膨胀珍珠岩砂浆15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容重17kN/m3,SBS卷材防水层0.30kN/m2,水磨石自重0.65kN/m2。

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3.5kN/m3,分项系数1.4。

(5)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受力钢筋采用三级钢。

 

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离外地面为500mm,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4.55m。

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中。

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板的作用,取I=2I0(I0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AB、CD跨梁:

BC跨梁:

上部结构各层柱:

底层柱:

结构计算简图

图中数字为线刚度,单位:

X

三、荷载计算

1、恒荷载计算

(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0mm厚板底抹灰:

9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板:

120mm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找坡:

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4mm厚SBS卷材防水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屋面恒荷载:

框架梁自重:

梁侧粉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作用在屋顶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0mm厚板底抹灰:

9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板:

30mm厚水磨石面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面恒荷载:

框架梁自重及梁侧粉刷:

因此,作用在中间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粉刷:

边柱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边柱次梁自重:

粉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中柱连系梁自重:

粉刷:

中柱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粉刷:

边柱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框架柱自重:

粉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中柱连系梁自重:

粉刷:

中柱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框架柱自重:

粉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5)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2、活荷载计算

(1)屋面活荷载计算

活荷载作用在顶层屋面上的线荷载为:

(2)楼面活荷载计算

活荷载作用在楼面上的线荷载为:

5)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3、风荷载计算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

因结构高度,可取;对于矩形平面;可按线性插入法求得。

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计过程如表1所示。

表中z为框架节点至室外地面的高度,A为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风面积,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层次

z(m)

3

2

1

1.0

1.0

1.0

1.3

1.3

1.3

11.4

7.8

4.2

1.0392

1

1

0.45

0.45

0.45

12.96

25.92

28.08

7.582

15.163

16.427

风荷载计算表1

四、内力计算

1、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恒载(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

计算中柱的线刚度取框架柱实际线刚度的0.9倍。

梁上分布荷载由矩形和梯形两部分组成,在求固端弯矩时可直接根据图示荷载计算,也根据固端弯矩相等的原则,先将梯形分布荷载及三角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

把梯形荷载转化作等效均布荷载

(1)顶层

结构内力可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并可利用结构对称性去二分之一结构计算。

各杆的固端弯矩为:

顶层弯矩计算。

弯矩分配法计算内力过程如表:

(单位:

kN∙m)

0.488

0.511

0.155

0.148

0.697

A-1

A-B

B-A

B-2

B-C

C-B

-48.02

48.02

-5.81

-2.90

23.43

24.54

12.27

-4.22

-8.44

-8.06

-37.97

34.435

2.06

2.16

1.08

-0.16

-0.16

-0.75

0.75

25.48

-25.54

52.77

-8.22

-44.53

35.82

顶层分层法弯矩计算结果

(2)中间层

结构内力可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并可利用结构对称性去二分之一结构计算。

各杆的固端弯矩为:

中间层弯矩计算。

弯矩分配法计算内力过程如表:

(单位:

kN∙m)

0.328

0.328

0.344

0.135

0.129

0.129

0.607

A-1

A-5

A-B

B-A

B-2

B-6

B-C

C-B

-34.82

34.82

-4.476

-2.238

11.42

11.42

11.98

5.99

-2.46

-4.91

-4.69

-4.69

-22.05

22.05

0.81

0.81

0.85

0.43

-0.06

-0.06

-0.06

0.26

0.26

12.23

12.23

-25.45

36.27

-4.75

-4.75

-26.786

20.072

中间层分层法弯矩计算结果

(3)底层

底层弯矩计算。

弯矩分配法计算内力过程如表:

(单位:

kN∙m)

0.293

0.345

0.362

0.138

0.112

0.131

0.619

A-1

A-5

A-B

B-A

B-2

B-3

B-C

C-B

-34.82

34.82

-4.476

-2.238

10.2

12.01

12.60

6.30

-2.53

-5.06

-4.10

-4.80

-22.68

22.68

0.74

0.87

0.92

0.46

-0.06

-0.05

-0.06

0.28

0.28

10.94

12.88

-23.83

36.46

-4.15

-4.86

-27.436

20.722

底层层分层法弯矩计算结果

 

二次分配不平衡弯矩:

标准层传给顶层的弯矩分配:

0.488

0.511

0.155

0.148

0.697

A-1

A-B

B-A

B-2

B-C

C-B

4.08

-1.58

-1.99

-2.08

-1.04

-0.21

0.41

0.39

1.83

-1.83

0.10

0.11

-0.06

0.009

0.008

0.04

-0.04

2.19

-1.991

-0.681

-1.182

1.87

-1.87

底层、顶层传给标准层的弯矩分配:

0.328

0.328

0.344

0.135

0.129

0.129

0.607

A-1

A-2

A-B

B-A

B-2

B-3

B-C

C-B

4.29

8.49

-1.62

-2.74

-4.19

-4.19

-4.40

-2.2

0.445

0.89

0.85

0.85

3.98

-3.98

-0.146

-0.146

-0.153

-0.77

0.01

0.01

0.01

0.05

-0.05

-0.046

4.154

-4.108

-1.287

-0.76

-1.88

4.03

-4.

标准层传给底层的弯矩分配:

0.293

0.345

0.362

0.138

0.112

0.131

0.619

A-1

A-2

A-B

B-A

B-2

B-3

B-C

C-B

4.08

-1.58

-1.195

-1.408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