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305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docx

《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docx

学年度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巩固训练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解析版语文

课后巩固训练: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选择题

1.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应始于()

A.西周B.秦朝

C.汉朝D.唐朝

解析:

西汉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纸张取代竹简成为更加便利的书写工具。

答案:

C

2、《梦粱录•江海船舰》记载:

“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

”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A.战国B.汉代

C.唐代D.宋代

解析:

由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说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故选D项。

答案:

D

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说:

“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提供条件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

C.火药D.指南针

解析: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依靠冷兵器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

C

4、宋人邢昺上疏称:

“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

今(雕)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

根据邢昺的观点,“传写不给”限制了读书人的增多,而雕版印刷术改变了“传写不给”的现象,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

5、汉代《九章算术》中有“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等章节,其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

A.理论性B.实用性

C.复杂性D.文学性

解析:

理论性、复杂性不符合题干“与农业社会相关”信息,故A、C两项错误;《九章算术》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是为农业服务的,体现的是实用性,故B项正确;题干无法体现其文学性,故排除D项。

答案:

B

6.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有()

①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 ②学习《九章算术》 ③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相关资料确定一百多颗恒星位置 ④借助《黄帝内经》来医治病人

A.②③B.①③

C.②④D.全部无法享受

解析:

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排除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排除②;《石氏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排除③;《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排除④;故选D项。

答案:

D

7.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缺乏逻辑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人与自然关系题干没有涉及,故排除C项;火药等与农业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答案:

A

8.《本草纲目》附有大量的药物形态图(如图),李时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自己的著作图文并茂

B.介绍用文字无法表述的药物

C.使药物分类更直观清晰

D.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解析:

为了把许多形状复杂的药物表现出来,使读者看得更加明了,增加人们对各种药物的感性认识,李时珍绘制了1000多幅药物形态图附在自己的书中。

答案:

D

9、《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

“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

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

根据材料“《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可知题干是文学作品的描述,而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因此依据错误;依据材料“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是在唐朝末年,因而结论是错误的,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0.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

“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解析:

四大发明只是对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欧洲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错误;四大发明对于欧洲向近代迈进起到了促进作用,故C项正确;四大发明对于欧洲封建主义的变革所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促进而不是决定,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缺乏逻辑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人与自然关系题干没有涉及,故排除C项;火药等与农业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答案:

A

12、法国作家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解析:

题干材料“中国人都比我们早”说明作者肯定中国人的发明,故A、C两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成为“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这说明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较早产生了科技,但是没能推动科技的进步,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项数

22

25

25

9

25

7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

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

”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宋)朱熹《朱熹文集》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的领域。

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当时我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3)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工业革命已进行了70多年,而中国还在传统科技中徘徊。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伍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领域:

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

古代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此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技能够得到发展。

(2)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作。

(任举两例即可)

(3)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自然经济的制约;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在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下,科学技术研究被轻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修复过程中,曾发现北宋崇宁二年(1103)前后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

不少专家以其中“杂色金刚”的“色”字倒置等为据,推断此《无量寿经》为北宋泥活字印本。

材料三、南宋绍熙四年(1193),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

“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1)材料二、三对于印证材料一有什么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什么历史价值?

(3)活字印刷术的外传对西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1)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二为现代的考古资料,材料三为南宋的文献记载资料,但两则材料都记载了活字印刷术,结合这一共同点来归纳。

(2)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分析作答。

第(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

答案:

(1)材料二为考古资料,材料三为文献记载,均能从一个方面印证沈括记载的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真实性。

(2)沈括的《梦溪笔谈》具体翔实地记载了毕昇活字印刷的完整工序,材料三表明到南宋时人们还在利用沈括的记载,采用毕昇的活字印刷印制书籍。

由此可见,沈括的《梦溪笔谈》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科技史料。

(3)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欧洲人通过借鉴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

《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

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

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

解析:

(1)问利用材料概括天文历法的表现。

(2)问注意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去概括和说明。

答案:

(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并设置专门机构。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