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五鱼我所欲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62749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五鱼我所欲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五鱼我所欲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五鱼我所欲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五鱼我所欲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五鱼我所欲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五鱼我所欲也Word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五鱼我所欲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五鱼我所欲也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五鱼我所欲也Word下载.docx

❸〔恶(wù

)〕讨厌,憎恨。

❹〔患〕祸患,灾难。

❺〔辟〕同“避”,躲避。

❻〔如使〕假如,假使。

❼〔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❽〔是心〕这种心。

❾〔丧〕丧失。

〔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羹(gē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蹴(cù

)〕踩踏。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同“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yú

)”,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同“向”,先前、从前。

〔已〕停止。

〔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一、内容主旨

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二、结构图解

三、写作特色

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

结构严谨,层层深化。

2.善用比喻和对比。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

第2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

第1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用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

第2段举例论证,用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本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1.食物。

【羹】即肉汁。

有两种:

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

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

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如:

一豆羹。

2.食器。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

3.其他器具。

【钟】古代一种量器。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1)二者不可得兼兼:

 同时  

(2)故不为苟得也苟:

 苟且 [2009]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讨厌,憎恨 [2009] 

(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祸患,灾难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假如,假使 [2009] 

(6)贤者能勿丧耳丧:

 丧失  

(7)呼尔而与之呼:

 吆喝  

(8)蹴尔而与之蹴:

 踩踏  

(9)乞人不屑也不屑: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

 优厚的俸禄  

(1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有什么益处  

(12)妻妾之奉奉:

 侍奉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停止  

(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

 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同“德”,感恩、感激  

与:

 同“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同“向”,先前、从前  

3.一词多义

(1)得

(2)与

(3)则

4.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一豆羹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万钟于我何加焉

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2处)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09]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用脚踩踏过给他,乞丐也不肯接受。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二、理解性默写

1.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舍生而取义者也 ”。

 

2.文中与“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 , 行道之人弗受 ;

 蹴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

3.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 , 所欲有甚于生者 , 故不为苟得也 ”。

4.文中表明人人都有羞恶之心而贤者能坚守使它不致丧失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 , 贤者能勿丧耳 ”。

三、课文内容探究

(一)理解文章内容

1.文中所论述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义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 不义 ”。

2.第1段结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

“是心”指的是人的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3.在作者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要挺身而出?

(用原文语句回答)

所恶有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

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所识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

5.试分析“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个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不义行为的鄙视,希望停止不义行为,坚守礼义的情感。

6.“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分析写作手法

1.作者通过 生与义 的取舍、嗟来之食与 万钟(或:

优厚的俸禄) 的取舍,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2.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开篇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生动形象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3.除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外,本文还运用了 对比论证 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 舍生取义(或: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一中心论点。

4.文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请举例说明。

将鱼和熊掌进行对比;

生与死(义)进行对比;

“乡为”与“今为”进行对比。

(三)阅读启示探究

1.作者在文中分别赞扬和批评了哪两种人?

请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

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见利忘义的人。

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应该继承发扬的。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关于生死义利的重大抉择时,我们应该舍生取义,而不是见利忘义,丧失人的本心。

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应该见义勇为、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智斗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3.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矛盾。

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

[2019·

四川遂宁]

示例一:

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

示例二: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示例三: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义”即道义,正义,也可指真理。

在当今时代,指的是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而非社会上的哥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

[真题链接]

(2009·

安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苟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假如,假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厌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史册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心。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1处)(2分)

(1)是故/山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山风飘絮

4.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

(5分)

篇 目

体现中心(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

也》(节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