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263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好长句子。

2.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体会外婆对我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

2.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体会外婆对我的爱。

三、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

(学生)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那你是怎么猜出是端午节的?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端午节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端午节有关的课文《端午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到端午粽,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粽子你们想不想吃?

那让我们来读词语吃粽子吧。

读词语,发卡片。

2.“端”的教学:

你来看“端”这个字读什么?

那你知道她的偏旁是什么吗?

那你能不能说说立字旁和立之间有什么不同?

那么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就是为了给右边的部分让空,你看连汉字都懂得谦让呢。

那你都端过什么东西,你是怎么断的,请学生来表演。

根据学生的表演总结,端就是用手托着一个东西,东西立在手上就是端。

3.“粽”的教学:

你看,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你看这个字一边和字的意思有关,粽子是用米做的,一边和读音有关,宗和粽的读音很像,你看汉字多有趣呀。

4.课文课前都读过了吗?

那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的能否做到正确又流利。

5.谁来当当小评委?

(三)研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博山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年的端午节出嫁了的女儿,也就是你们的妈妈,都会带着一家人去到外公外婆家呢,而这一天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出示第一段,谁来读读这一段?

2.“总”这个字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那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3.同学们,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那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吧。

4.那么外婆包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下面就请你再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生回答,那你能把那句话读出来吗?

生读后出示第二段第一句。

5.“间”,这里面有个生字你读的特别好,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他的偏旁是什么?

那你还知道其他门字框的字吗?

你看,把偏旁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识记,也是个好的识字方法呢?

6.下面,我们把间再放回句子中,谁再来读一读?

7.老师也想读一读,那你听听,我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8.你们听出来了吗,有什么不同?

9.老师借助了节奏线,当我们遇到长句子时,借助节奏线就可以把句子读得更好。

10.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一读吗?

谁来试一试?

11.真好,你瞧,粽子有一起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颜色多美啊,多好看的粽子啊。

板书:

好看。

那谁能把这些短语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这漂亮的粽子。

12.那你还知道青青的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那白白的呢?

红红的?

13.()的(),这个谁能挑战一下。

14.你看,用上这样的词说话就能让句子更形象具体了。

15下面我们把它们再放回句子中,谁再来读一读。

16.插入图片,那谁能看着图片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粽子呢?

17.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好看,还很好吃。

板书:

好吃。

出示第二段二三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18.他读得怎么样?

听了他读的你有没有一种特别想吃粽子的感觉,听了他读的老师都想赶紧去尝一口粽子了。

真好吃。

19.“真”的书写。

“真”是我们这节课要写的字,那你来观察一下,你觉得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这个字中什么笔画最多,横,那你看中间这三横有什么特点,借助辅助线观察,中间的三横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你看这叫三横等距。

再看,这些横中哪一横最长?

夏恒最长,总结为下横写长。

(1)教写

(2)自己写(3)点评

20.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十分好吃,花样还很多,板书:

花样多。

都有哪些花样呢?

你能找到吗?

生回答,出示答案:

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豆和肉使我们需要认识的生字,除了课本上,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

表扬:

你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出示图片:

你看肉店的招牌上有肉字,食品的包装上有豆字,真是生活处处可识字。

21.粽子的花样可不止这几种,你还吃过哪些花样的粽子?

生回答。

你看老师还收集了许多粽子的花样,出示图片:

黑米粽、黄米粽、蛋黄粽、水晶粽。

你看粽子的花样还真是多呢。

22.出示第三段第二句。

我们不仅在外婆家大饱了口福,外婆还让我们带回去呢,谁来读读这句话。

“带”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回答。

出示“带”的甲骨文,介绍,同学们,这就是带的甲骨文,指的是有扣结的布条,大多扎在腰间,很像我们现在的腰带。

23.你看文中的“带”是什么意思,带走,就是随身拿着,那你在上学的时候会带什么?

生答。

我在外婆家吃了粽子,外婆还让我带回去分给邻居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外婆?

生回答,那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24.如果你是作者,外婆给你粽子,回去之后你打算怎么分给邻居,你要怎么跟邻居说呢?

那如果你是邻居,收到了粽子,你要对作者说些什么呢?

谁能来表演一下。

我们现在小组内合作看看你要怎么说,然后再来表演。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小时候的我,想起端午节,就会想起粽子,想起外婆对我满满的爱。

那么长大了,我对端午节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在读课文,找一找。

生答:

屈原

2.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太好了,请把掌声送给自己吧,希望课后同学们搜集更多与端午节和粽子有关的故事,我们下节课继续分享。

六、板书设计:

端午粽

好看

好吃

花样多

七、教学反思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

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

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长句子的指导,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随文识字。

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达到识记的效果。

例如用“总”字说一句完整的话,“粽”字形声字的渗透,“端”字偏旁的变化,“肉、豆”强调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多种方法随课文识字减轻学生的压力,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应当设计丰富多彩有趣的课堂吸引孩子的兴趣。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粽子,学生们抢着想要吃粽子,每读对一个词语就可以吃到一个粽子。

使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益大大提高。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从字词出发,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

不仅仅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一年级生字学习要多认少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在本课教学中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观察偏旁的变化,加一加的方法,以及相同偏旁的字分类识记,用生字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等等。

让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

效果分析

1.激发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

为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下工夫。

3.⑴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于色彩鲜明,动感性强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媒体课件的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在本课的开始,媒体呈现“诱人的粽子、精彩的赛龙舟、漂亮的香包以及家门口插艾叶”的背景图,一下子把学生带入端午节的情境中,学生的情趣被这画面所吸引。

人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把自己的感想告诉大家。

有的说,端午节要吃粽子;有的说,端午节要赛龙舟;有的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插艾叶。

学生情绪十分高涨,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⑵、巧设疑问,激发求知。

巧妙的疑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本课教学中,问学生外婆报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外婆报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你还知道那些花样的粽子?

我话音刚落,学生就迫切地寻找答案。

我紧接着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别人。

学生们很认真地研读课文后,答案也就随着诞生了。

学生在把答案告诉别人的同时,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

整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劲头足,兴趣浓。

4.利用小道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粽子,学生们抢着想要吃粽子,每读对一个词语就可以吃到一个粽子。

使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益大大提高。

6.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力量。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来演一演作者和邻居送粽子、收粽子。

同学之间通过互助互补,既发挥了个人潜能,又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而且在合作实践中,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民主、愉悦。

教材分析

《端午粽》这篇课文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们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子、花样、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中华传统习俗。

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所以在本科教学中针对长句子的学习设计了多样的朗读方法,反复诵读,达到读好长句子的目标。

首先是认识其中的生子,紧跟着读好里面的词语,如“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并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说一说还知道哪些的字短语,在通过师生对比朗读让学生学习长句子的读法,渗透节奏线。

一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是最重要的,所以本课的教学中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观察偏旁的变化,加一加的方法渗透,以及相同偏旁的字分类识记用生字联系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等等。

让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

测评练习

1.课堂伊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端午节故事。

2.在识记了“总”字后,进行说话联系,让学生用“总”说一句完整的话。

3.在学习“间”字时,强调门字框,说一说其他门字框的字,进行分类识记。

4.在学习“带”字时,当学生理解了字的意思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上学都会带什么?

并强调把话说完整。

5.合作表演,让学生两人一小组演一演邻居和作者送粽子、收粽子的对话。

课后反思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

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

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长句子的指导,以读代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