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253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2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考试试题及答案

(2)

一、8年级上册期中材料综合题

1.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

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

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

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

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編自《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

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

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南京条约》的各项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目的)的是哪一个条款?

(2)材料一中,英国资产阶级的愿望并未实现,为此,英国又发动了哪场侵略战争?

战败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哪两个条约?

(3)材料二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

从材料中可知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中清政府“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跟哪场战争有关?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5)从这些战争的结局中,我们得到哪些认识?

3.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

,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若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三: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

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

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生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

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

“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一一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

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有哪些?

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哪些启示?

4.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革命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但最终也没有实行。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i、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约法还明确规定:

“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材料三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以1907年革命党人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为背景,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

故事描写了主人公华老栓因儿子华小栓患病,买了蘸着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的馒头给儿子治病,但最终却没有治好的悲剧。

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革命者夏瑜忧国忘家,却被族人告发,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却招来一阵毒打。

甚至他的母亲也不理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

文中华老栓一家和夏瑜一家是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文中的夏瑜死了,华小栓也死了,这两个青年之死,是华、夏两家的悲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3)根据材料三《药》反映的社会现实,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

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1)材料中“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主要指的是沙俄在哪次侵略战争前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形成对我国的三面包围之势?

沙俄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

(2)“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通过该条约英国割占了中国的哪块领土?

(3)“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使清朝哪位皇帝“不甘做亡国之君”,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始变法?

(4)“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日本通过哪次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台湾”的?

此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提出了什么政策来争夺在华利益?

(6)“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是在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的局面?

(7)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势力的压迫下,为挽救中国的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化身“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

有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我疗伤”;有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温药慢治”;更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猛药重治”。

据此回答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的“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分别指哪些历史事件?

(2)“自我疗伤”时,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哪个历史事件拉开了“温药慢治”的序幕?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猛药重治”这次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7.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东沟战败堪称勇,威海不降亦显忠。

材料二: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呈给德皇的报告

材料三:

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哪几次反侵略抗争?

(2)哪场运动使瓦德西得出材料二中的结论?

试据材料二分析该运动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其导火线是什么?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4)试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未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最主要原因。

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沉沦史也是一部反抗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沉痛的记忆:

逐渐沉沦的没落王朝)

材料一包含以下三则材料

①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巡……

——《庚子西符丛谈》

②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她口遥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③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

……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判断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将材料序号和事件名称填写在年代尺的空白处。

(2)材料③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依据是什么?

(3)《辛丑条约》的签订与哪一则材料有关?

对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不屈的抗争:

逐渐觉醒的民族意识)

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一林则徐

(4)林则徐领导的哪一抗争活动充分体现了材料二表达的精神?

材料三观于首事诸人,多为烧山种田的农夫,农村中落第的士子,并其政下南京后(成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即宣布一种含有均分共有性质的土地政策。

一一李大到《李大到文集》

(5)李大钊所评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中涉及的“含有均分共有性质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材料四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大法国,心胆寒,英美饿德尽消然,评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6)根据材料四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大作家雨果

材料二:

“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a.材料一中的“夏宫”是指什么?

b.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

(3)材料二所说的现象发生在哪场侵华战争中?

(4)两则材料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10.阅读判断

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变化是极其缓慢,很少变化的。

法国著名的历史学习代尔对中国的古代社会的凝固性作了这样一个概括:

“一个汉代人,如果把他放到1000千的唐代,他根本不会感到生活有什么不同”。

这种静态的,凝固不变的社会又具有一种三朝更选,循环的特征。

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统治中国的大清王朝已呈现一幅末世的景象,行将走向自己的尽头,中国又面临着一个周期性的改朝换代的局面。

但是,这种局面最终没有出现,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道,在炮火的震撼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