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48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docx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docx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检测题9

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

(1)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动力

含义

表现

拉力

吸引人群到城市的因素

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推力

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

(3)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变化: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开的“S”形曲线。

A: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

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C: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

拓展提升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原因

特点或表现

郊区化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

人口、商业和制造业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如图1)

逆城市化

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如图2)

题组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015·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B.30%~40%

C.40%~50%D.60%~70%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镇化率。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城镇化率最高为66%左右,对应的乡村人口比重最小,大约34%左右,B项符合题意。

第2题,结合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速度慢。

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判断为我国。

在此期间,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A项符合题意。

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期间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但发展速度最快。

题组二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3.(2015·广东文综)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答案 D

解析 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选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选项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拓展提升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自然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

地形

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

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

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

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

生态

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

影响

解决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冶理水污染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题组一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安徽文综)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分析图中相关要素的变化可知,林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上有所增加,并非持续增加,A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先增后减,总体上变化不大,B、C项错误;图中显示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据此推断,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并非主要来源于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而是占用大量耕地所致,故D项正确。

第2题,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使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A项错误;建设用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会使部分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空间距离增大,加之交通拥堵,造成居民上下班的路程增加,耗时更长,平均通勤距离更长,B项错误;该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会使“热岛”效应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故C项正确。

题组二 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2015·全国文综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题。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读图析图

答案 C

练出高分

模拟题组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面有关该市的描述,较合理的是(  )

A.河流由西向东穿过市区南部,河水波光粼粼

B.一条笔直平坦的大道,由东南方向直抵市中心

C.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达60米

D.该市三个工业区,半环状相连绕城分布

2.下面对该城市产业区,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

B.化工区的合理性体现为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

C.轻纺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离市区太近

D.化工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位于市区冬季风的上风向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等高线的凸向和河流流向相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图中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A正确。

结合指向标,笔直的大道由西北通向市中心,排除B;图中山峰的海拔在60米~65米,最低处海拔为5米~10米,相对高度最大值不能等于60米,排除C;图中三工业区不是相互连接的,排除D。

第2题,高新区附近的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排除A;轻纺产业对市区的污染程度轻,且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可以接近市区,排除C;化工区对大气、水污染严重,应该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和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在城区河流的下游。

图中化工区在夏季风的上风向,排除D。

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82年~2007年,我国(  )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

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

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4.图示信息显示,1982年~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年均增长率,由图中可看出:

总体上,城市土地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第4题,城市土地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将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土地城市化是指某一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条件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

下图为“1994年~200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读图,完成5~6题。

5.1994年~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

A.都在2002年速率达到最大

B.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C.都先持续上升,后持续下降

D.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

6.1993年~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  )

A.农业人口比重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B.建成区土地规模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C.建成区非农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占据主导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读取图中信息,人口城市化率在2003年速率最大,A错。

图中折线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B、C错,D正确。

第6题,因图中两类数据一直大于0,说明此期间城市土地面积不断增大,农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快,占主导。

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

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可推断(  )

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

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8.城市化可能会导致(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

C.土地的质量改善

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

答案 7.A 8.D

解析 第7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最慢,故A正确;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加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