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2440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Word下载.doc

《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Word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Word下载.doc

以现代工业为主,吸引外资为主,出口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

的办区宗旨,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土为本,滚动发展,抢抓机遇,构建了"

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

的行政运行框架,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进区项目多、经济发展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经过11年来的发展,在开发区形成了"

一区多园"

的发展格局,有效地发挥了开发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示范效应和在区域经济发展、技术提升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九五"

期间,全区GDP年均增长4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7%,特别是2000年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后,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

2000年工业总产值和GDP分别是43亿元和15亿元,至2002年已跃至153.7亿元和53.7亿元,是2000年的3.5倍和3.6倍,分别占合肥市的36.37%和13.03%。

200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和GDP达到201亿元和72.6亿元,分别占合肥市的36.7%和15.6%。

2004年1-10月份,全区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GDP75亿元。

工业总产值、工业附加值、税收、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在16个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中位于前列,在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位次也逐年提升,2003年排名第12位。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截止2003年底,开发区已累计引进项目400个。

其中外资项目133个,协议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外资项目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有18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入区;

内资项目267个,投资总额142.6亿元。

2004年上半年,开发区又新添项目52个,其中内资项目42个,总投资32.8亿元;

外资项目10个,合同总投资2298.3万美元,。

合同利用外资1221.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28万美元。

2004年预计引进项目90个,其中外资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内资项目77个,实际利用市内外资金11亿元。

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统一食品、海尔电器、江淮汽车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公司纷纷进驻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内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经过11年来的发展,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日立、江淮、安凯、曼图、TCM为代表的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以佳通、联合利华、国通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以海尔、华凌、格林柯尔为代表的家电产业,以可口可乐、统一、华泰为代表的食品产业。

全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的制造加工业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在合肥市工业20强企业中,开发区占11家,江淮汽车、佳通轮胎、海尔信息、海尔空调、日立挖掘机分别位居前列。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逐步成为开发区又一重要支柱产业。

  (四)投资环境日趋优化。

11年来,开发区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和社会配套设施建设,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1亿元,其中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6亿元。

初步建成了佳通工业园、日立工业园、海尔工业园、江汽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国通工业园、德国工业园、民营科技园等专业工业园;

相继建成了明珠广场、徽园、欧风街、会展中心、少儿活动中心、东方家园建材超市、乡村花园、东海花园等社会配套设施;

完善了区内的水、电、汽、路、热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积极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自2001年以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连续三年位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成为"

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

的开发区之一。

  (五)城市化进程加快。

自1998年开发区实施社区建设以来,累计建设拆迁安置住房达15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7345户,基本达到"

居者有其房"

的安居目标。

2004年开发区祖居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5000元。

2004年4月,开发区祖居居民已全部转为城镇居民。

10月份,开发区原有的16个村已被划分为4个社区。

开发区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

三农"

问题的经验,受到国家商务部的充分肯定。

二、基本经验

  

(一)坚持"

三为主一致力"

的办区宗旨,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基础。

创业初期,面对开发区区位优势不明显、缺少项目的问题,我们始终坚持"

的办区宗旨。

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引进大项目和大力发展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充分利用母城的雄厚工业基础,抓住企业改造、嫁接的机遇,引进了一批重要的制造加工企业,为开发区发展制造加工业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江淮汽车、合肥海尔等项目都是抓住老城区老企业改造、嫁接的机遇引进开发区的。

  

(二)坚持改革创新,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开发区11年来的先行先试、艰苦创业的过程,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永恒的主题,不断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创业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1997年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创造了新的机遇。

2002年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的创造力,真正体现改革创新是开发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实践中创新出统揽开发区发展的"

三个主旋律"

  (三)坚持致富农民,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立身之本。

妥善解决好农民问题,坚持带领农民致富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1997年开发区体改以后,开发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载体解决农民问题的重大举措,通过"

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带动农民的问题解决。

组织实施"

两个安置"

(农民的住房安置,农民的就业安置)"

三个转变"

(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变)。

规划建设7大社区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被征地农民变一次性补偿为终身保障,把农民作为资源和财富溶入到开发区的建设大潮中去。

  (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条件。

创业之初,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果断地提出了"

超前规划,以地生财,筑巢引凤,滚动发展"

,科学地划分功能区域,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森林式开发区战略,构筑开发区良好的"

引凤大巢"

按照"

环境招商,服务招商"

的理念,着力进行软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使"

软"

环境建设和"

硬"

环境建设相配套。

开发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牢固树立人人、事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规范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

建立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二问终结制。

  (五)建设一支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队伍,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11年的发展实践,造就了一支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干部职工队伍。

从创业伊始,开发区就用"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改革创新,团结拼搏"

的开发区创业精神,塑造和锻炼干部职工队伍。

这支队伍,为我们战胜初期困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支队伍是开发区未来的希望和宝贵财富,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2009-02-1715:

55 

 

文章来源:

亳州市商务局

   

(一)江苏开发区建设的成效

江苏是我国开发区兴办时间早、发展快、规模大的省份之一。

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通、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此拉开了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帷幕。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江苏开发区迅速发展。

目前,江苏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125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113个,全省每个县(市)都有开发区。

1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有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保税区。

开发区内设有13个出口加工区。

江苏开发区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是全省对外开放的突出亮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江苏开发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江苏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开发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开发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重大举措来抓,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动开发区快速发展和健康成长。

2007年,全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79.4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7.8亿元,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约1/3的生产总值和1/3的财政收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开发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

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吸纳了大量外资,促进了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拓宽了江苏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渠道。

截至2007年底,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2063家,占全省的50.1%;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95.2亿美元,占全省的75.8%。

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57.8亿美元,占全省的72.09%;

进出口总额253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1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72.45%和69.64%。

与此同时,开发区还积极招才引智,集聚了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吸纳了众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开发区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集聚地。

开发区主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群,部分开发区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主导产业,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

各开发区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些建设得好的省级开发区已成为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改善区域经济结构、聚集产业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江苏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

近几年来,开发区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注重引进与开发区主导产业相匹配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取得明显成效。

全省引进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90%以上在开发区。

开发区已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城区。

许多开发区依托老城、开发新区,把新区的开发和老城的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新的功能区,为加快城市化步伐、推进城市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截至2007年底,全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4017.45亿元,建成区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拓展了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化水平。

23年来,全省城市化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开发区发挥了很大作用。

开发区已成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

开发区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开发区率先突破旧体制的束缚,在规划、建设、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发挥了示范作用。

开发区机构比较精简,人员相对精干,办事效率较高,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全过程服务,营造亲商氛围,降低了商务成本,大大提高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外商投资的成功率。

开发区积极与国际经济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发展理念的转变,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

开发区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通过在开发区内建设科技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