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18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 2.docx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 2.docx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分子运动2

 

题5.1:

一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7.0℃时,轮胎中空气的压强为

,则当温度变为37.0℃时,轮贻内空气的压强为多少?

(设内胎容积不变)

题5.1分析:

胎内空气可视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始末均为平衡态(即有确定的状态参量p、V、T值)由于气体的体积不变,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可知,压强p与温度T成正比。

由此即可求出末态的压强。

解:

由分析可知,当

时,轮胎内空气压强为

可见当温度升高时,轮胎内气体压强变大,因此,夏季外出时自行车的车胎不宜充气太足,以免爆胎。

题5.2:

在水面下50.0m深的湖底处(温度为4.0℃),有一个体积为1.0⨯105m3的空气泡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

(取大气压强为p0=1.013105Pa)

题5.2分析:

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

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

求出,其中为水的密度(常取=1.0103kg·m3)。

解:

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1,V1,T1)和(p2,V2,T2)。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

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

题5.3:

氧气瓶的容积为

,其中氧气的压强为

Pa,氧气厂规定压强降到

Pa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

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均每天用去0.40m3压强为

Pa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

(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题5.3分析:

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

为此,可通过两条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求解。

(1)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mRT/M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m3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m1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m2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

(2)从容积角度来分析。

利用等温膨胀条件将原瓶中氧气由初态(

)膨胀到需充气条件下的终态(

,V2待求),比较可得p2状态下实际使用掉的氧气的体积为V2V1。

同样将每天使用的氧气由初态(p3=1.01⨯105Pa,V3=0.4m3)等温压缩到压强为p2的终态,并算出此时的体积

,由此可得使用天数应为

解1:

根据分析有

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解2:

根据分析中所述,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得等温膨胀后瓶内氧气在压强为

Pa时的体积为

每天用去相同状态的氧气容积

则瓶内氧气可用天数为

题5.4:

位于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它高979m。

如果在水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作的功中有50%转换为热量使水温升高,求水由瀑布顶部落到底部而产生的温差。

(水的比热容为

题5.4分析:

取质量为m的水作为研究对象,水从瀑布顶部下落到底部过程中重力作功

,按题意,被水吸收的热量Q=0.5W,则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可由

求得。

解:

由上述分析得

水下落后升高的温度

题5.5: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空气,开始在状态A,其压强为

,体积为

,沿直线AB变化到状态B后,压强变为

Pa,体积变为

,求此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

题5.5分析:

理想气体作功的表达式为

功的数值就等于p-V图中过程曲线下所对应的面积。

解:

题5.6:

气缸内贮有2.0mol的空气,温度为27℃。

若维持压强不变,而使空气的体积膨胀到原体积的3倍,求空气膨胀时所作的功。

题5.6分析:

本题是等压膨胀过程,气体作功

,其中压强p可通过物态方程求得.

解:

根据物态方程

,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则作功为

题5.7:

一定量的空气,吸收了1.71103J的热量,并保持在1.0105Pa下膨胀,体积从1.0102m3增加到1.5102m3,问空气对外作了多少功?

它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题5.7分析:

由于气体作等压膨胀,气体作功可直接由

求得。

取该空气为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可确定它的内能变化。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热量、功、内能的正负取值

解:

该空气等压膨胀,对外作功为

共内能改变为

题5.8:

l.0mol的空气从热源吸收了热量2.66105J,其内能增加了4.18105J,在这过程中气体作了多少功?

是它对外界作功,还是外界对它作功?

题5.8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所作的功为

负号表示外界对气体作功。

题5.9:

0.1kg的水蒸气自120︒C加热升温至140︒C。

问:

(l)在等体过程中;

(2)在等压过程中,各吸收了多少热量?

题5.9分析:

由量热学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体过程中,

在等压过程中,

可查表得到。

解:

(l)在等体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2)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题5.10:

一压强为1.0105Pa,体积为1.0103m3的氧气自0℃加热到100℃。

问:

(1)当压强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

当体积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

(2)在等压或等体过程中各作了多少功?

题5.10分析:

(1)求Qp和QV的方法与题5.9相同。

(2)求过程的作功通常有两个途径。

利用公式

;②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去求解。

在本题中,热量Q已求出。

而内能变化可由

得到。

从而可求得功W。

题5.10解:

根据题给初态条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查表知氧气的定压摩尔热容

,定体摩尔热容

(1)求Qp、QV

等压过程氧气(系统)吸热

等体过程氧气(系统)吸热

(2)按分析中的两种方法求作功值

①利用公式

求解。

在等压过程中,

则得

而在等体过程中,因气体的体积不变,故作功为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

求解。

氧气的内能变化为

由于在

(1)中已求出Qp与QV,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在等压、等体过程中所作的功分别为

题5.11:

如图所示,系统从状态A沿ABC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外界有326J的热量传递给系统,同时系统对外作功126J。

当系统从状态C沿另一曲线返回到状态A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52J,则此过程中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

传递热量是多少?

题5.11分析:

已知系统从状态C到状态A,外界对系统作功为WCA,如果再能知道此过程中内能的变化为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该过程中系统传递的热量QCA。

由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是状态(温度)的函数,利用题中给出的ABC过程吸热、作功的情况,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由A至C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

,而

,故可求得QCA。

解:

系统经ABC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及对外所作的功分别为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由A到C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

由此可得从C到A,系统内能的增量为

从C到A,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为

式中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252J。

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CA是一未知过程。

上述求出的放热是过程的总效果,而对其中每一微小过程来讲并不一定都是放热。

题5.12: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过程时吸热200J则经历ACBDA过程时吸热又为多少?

题5.12分析:

从图中可见ACBDA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由于理想气体系统经历一个循环的内能变化为零,故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循环系统净吸热即为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净功.为了求得该循环过程中所作的功,可将ACBDA循环过程分成ACB、BD及DA三个过程讨论。

其中BD及DA分别为等体和等压过程,过程中所作的功按定义很容易求得;而ACB过程中所作的功可根据上题同样的方法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去求

解:

由图中数据有

,则A、B两状态温度相同,故ACB过程内能的变化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对外界作功

在等体过程BD及等压过程DA中气体作功分别为

则在循环过程ABCDA中系统所作的总功为:

负号表示外界对系统作功。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在循环中吸收的总热量为

负号表示在此过程中,热量传递的总效果为放热。

题5.13:

除非温度很低,许多物质的定压摩尔热容都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a、b和c是常量,T是热力学温度、求:

(1)在恒定压强下,lmol物质的温度从

升高到

时需要的热量;

(2)在温度T1和T2之间的平均摩尔热容;(3)对镁这种物质来说,若Cp,m的单位为Jmol1K1,则a=25.7103Jmol1K2,b=31.3Jmol1K1,c=3.27⨯108Jmol1K3。

计算镁在300K时的热容Cp,m,以及在200K和400K之间的平均值。

题5.13分析:

由题目知定压摩尔热容Cp,m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则根据积分式

即可求得在恒定压强下1mol物质从T1升至T2所吸收的热量Qp。

故温度在T1至T2之间的平均摩尔热容

解:

(1)lmol物质从温度T1等压升温至T2时吸热为

(2)在T1和T2间的平均摩尔热容为

(3)镁在T=300K时的定压摩尔热容为

镁在200K和44K之间Cp,m的平均值为

题5.14:

在300K的温度下,2mol理想气体的体积从4.0103m3等温压缩到1.0103m3,求在此过程中气体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解:

等温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为

式中负号表示外界对系统作功。

由于等温过程内能的变化为零,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吸收的热量为

负号则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

题5.15:

空气由压强为1.52105Pa,体积为5.0103m3,等温膨胀到压强为1.01105Pa,然后再经等压压缩到原来的体积。

试计算空气所作的功。

题5.15解:

空气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空气在等压压缩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利用等温过程关系

,则空气在整个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题5.16:

如图所示,使lmol氧气

(1)由A等温地变到B;

(2)由A等体地变到C,再由C等压地变到B,试分别计算氧气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题5.16分析:

从p-V图(也称示功图)上可以看出,氧气在AB与ACB两个过程中所作的功是不同的,其大小可通过

求出。

考虑到内能是状态的函数,其变化值与过程无关,所以这两个不同过程的内能变化是相同的,而且因初、末状态温度相同

,故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

,可求出每一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解:

(1)沿AB作等温膨胀的过程中,系统作功

由分析可知在等温过程中,氧气吸收的热量为

(2)沿A到C再到B的过程中系统作功和吸热分别为

题5.17:

温度为27℃、压强为1.01105Pa的一定量氮气,经绝热压缩,使其体积变为原来的1/5,求压缩后氮气的压强和温度。

题5.17解:

由绝热方程可得氮气经绝热压缩后的压强与温度分别为

题5.18:

将体积为1.0104m3、压强为1.01105Pa的氢气绝热压缩,使其体积变为2.0105m3,求压缩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

(氢气的摩尔热容比

题5.18分析:

可采用题5.10中气体作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1)气体作功可由积分

求解,其中函数

可通过绝热过程方程

得出。

(2)因为过程是绝热的,故Q=0,因此,有

;而系统内能的变化可由系统的始末状态求出。

解:

根据上述分析,这里采用方法

(1)求解,方法

(2)留给读者试解。

设p、V分别为绝热过程中任一状态的压强和体积,则由

氢气绝热压缩作功为

题5.19:

0.32kg的氧气作如图所示的ABCDA循环,设

求循环效率(氧气的定体摩尔热容的实验值为

题5.19分析:

该循环是正循环。

循环效率可根据定义式

来求出,其中W表示一个循环过程系统作的净功,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