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2033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8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5.3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确定 3

5.4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3

5.5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设计的编制 3

5.6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编制 4

6调查工作方法 4

7地质灾害分类和分级 4

7.1地质灾害分类 4

7.2地质灾害分级 5

8地质环境调查 6

8.1一般要求 6

8.2地形地貌调查 6

8.3地质构造调查 6

8.4岩土体调查 7

8.5地表水和地下水调查 8

8.6降水调查 8

8.7植被调查 8

8.8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9

9滑坡调查 9

9.1滑坡分类 9

9.2滑坡的调查内容 9

9.3新、老滑坡的判别 11

9.4滑坡稳定性的判别 11

9.5滑坡灾害的实地调查 11

10崩塌的调查 13

10.1崩塌的分类 13

10.2崩塌的调查内容 13

10.3新、老崩塌的判别 14

10.4崩塌稳定性的判别 14

10.5崩塌灾害的实地调查 14

10.6.崩塌灾害的核查 14

10.7崩塌灾害的测绘 15

11泥石流的调查 15

11.1泥石流的分类 15

11.2泥石流的调查内容 15

11.3新、老泥石流的判别 18

11.4泥石流稳定性的判别 19

11.5泥石流灾害的实地调查 19

11.6泥石流灾害的核查 19

11.7泥石流灾害的测绘 19

12地面塌陷调查 19

12.1地面塌陷灾害的调查内容 19

12.2地面塌陷灾害稳定性的判别 20

12.3地面塌陷灾害的实地调查 20

12.4地面塌陷灾害的核查 20

12.5地面塌陷灾害的测绘 20

13地裂缝调查 20

13.1地裂缝灾害的调查内容 20

13.2地裂缝灾害稳定性的判别 20

13.3地裂缝灾害的实地调查 21

13.4地裂缝灾害的核查 21

13.5地裂缝灾害的测绘 21

14不稳定斜坡调查 21

14.1不稳定斜坡的调查内容 21

14.2不稳定斜坡稳定性的判别 21

14.3不稳定斜坡的实地调查 22

14.4不稳定斜坡的核查 22

14.5不稳定斜坡的测绘 22

15地质灾害评价 22

16室内资料整理 35

17设计书编写与成果报告编制 35

18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建设 37

19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3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设计书》编写提纲 39

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书》编写提纲 4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图件图层设定 41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建设报告说明书》编写提纲 42

前言

为使我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更加科学和标准化,提高其质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以规范全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

本标准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参考行业标准和有关地方标准,结合贵州实际编写而成。

本标准共19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要求、调查工作方法、地质灾害分类和分级、地质环境调查、滑坡调查、崩塌调查、泥石流调查、地面塌陷调查、地裂缝调查、不稳定斜坡调查、地质灾害评价、室内资料整理、设计编写与成果报告编制、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建立及质量核查与成果验收。

规范性附录A、B、C、D、E。

本标准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

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省地矿局第一工程勘察院和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胜元、张建江、王顺祥、曹玉志。

本标准经赵国宣、丁坚平、魏康林、谢树庸、刘仁义、伍锡举、莫安儒等专家审查。

42

1范围

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基础术语的定义,分类、分级的原则。

1.2本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技术规则。

1.3本要求适用于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勘察评价、治理工程设计;

也适用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地质灾害进行分级、分区及项目管理使用;

民政及其它抗灾部门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要求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订版不适用本技术要求;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DZ0238—2004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DZ0245—200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20—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0221—200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Z/T0222—200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1)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

5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

3术语及定义

本要求采用下列术语及定义:

3.1地质环境geologicalenviroment

岩石圈及其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土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3.2环境地质问题enviromentalgeologicalprolems

指人类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引发的环境问题。

具体包括地质灾害、石漠化、水土流失、岩溶洪涝、水污染、土地退化、资源衰竭等。

3.3地质灾害geologicalhazards

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3.1滑坡landslide

斜坡上的岩土体沿一定软弱结构面(带)整体向坡下运动变形的现象。

3.3.2崩塌rockfall

高陡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离开母体后,以倾倒、滚动、跳动、坠落等形式为主的移动现象。

3.3.3泥石流debrisflow

由于降水等原因,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重力流。

3.3.4地面塌陷groundcollapse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地质现象。

3.3.5地裂缝geofractures

受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影响,岩体或土体中直达地表的线状开裂现象。

3.3.6不稳定斜坡unstabilitymassifontheslope

斜坡上的岩土体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地段。

3.4地质灾害易发区thezonewheregeologicalhazardsiseasytooccur

指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具体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

3.5地质灾害不易发区thezonewheregeologicalhazardsishardtooccur

指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

3.6地质灾害的危险性possibilityofoccrrenceandharmfulnessofgeologicalhazards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与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迭加。

3.7地质灾害影响区thescopethatthegeologicalhazardsendangersprobably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影响的范围。

3.8地质灾害危险区thescopeofgeologicalhazardsthreatens

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害对象区域。

4总则

4.1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为规范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和工作方法,促进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行为的统一,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4.2根据贵州高原斜坡及岩溶地质环境脆弱性的特点,确定贵州省境内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不稳定斜坡六种类型。

4.3地质灾害调查的目的

查明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减少灾害损失,保护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计划的防治地质灾害或地质灾害责任单位治理地质灾害提供基础地质技术依据。

4.4地质灾害调查的任务

4.4.1基本查明工作区已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

查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变形动态特征、引发因素及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初步评价。

4.4.2按“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对其稳定性与复活性进行评价,并评估地质灾害隐患的危害程度及危险性。

4.4.3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地质灾害勘察和防治措施的建议。

5基本要求

5.1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原则

调查工作应紧密结合防灾减灾的需要,突出“以人为本”、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的调查原则,对缓变型地质灾害,则围绕有受灾危险的居民点、城镇、重要工程设施、主要交通干线进行调查。

5.2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已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程度;

对潜在的地质灾害(含不稳定斜坡),主要调查地质灾害的复活性、危险性和潜在危害的威胁程度。

5.2.1滑坡调查

主要调查滑坡发生时间、灾情、地质特征、分布规模、物质组成、运动形式、滑速、滑距、引发因素、复活迹象,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5.2.2崩塌调查

崩塌包括危岩体及堆积体

“危岩体”,主要调查切割岩体形成危岩的优势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危岩体规模,危岩体可能威胁范围的人口分布及经济状况,并判断崩塌(危岩体)的危险性及潜在的危害程度,同时提出防治措施。

“堆积体”,主要调查堆积体的物质组成、规模与形态、稳定状态、复活性和危害程度。

5.2.3泥石流调查

主要调查泥石流沟谷中松散物源量、植被发育状况、降水特征及降水量、汇水面积、沟谷纵横坡降、沟口地貌、新老泥石流扇与地形关系,结合以往灾情判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同时提出防治措施。

5.2.4地面塌陷调查

主要调查已有塌陷的发育特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引发因素、发展趋势,已造成的和今后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效果,并提出今后防治的建议。

5.2.5地裂缝调查

主要调查单缝特征和群缝分布特征、分布范围、成因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并对现有灾害进行评估、预测,提出今后防治的建议。

5.2.6不稳定斜坡调查

主要调查斜坡的地层岩性、坡体结构、结构面组合特征、可能形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及斜坡地带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以此判断不稳定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可能影响和危害的范围。

5.3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确定

5.3.1重要地质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