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1956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文学理论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文学理论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文学理论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文学理论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文学理论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理论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文学发展历史的概论:

中外古今文学史——文学发展史

文学本质规律的概论:

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文学和文学活动本质规律的论述

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称为“诗论”“诗学”,如中国的《诗品》《原诗》,西方的《诗

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直到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这样看来,文学理论在学科归属上应归属于文艺学。

就是说,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科学:

一般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

共时←—————————————→历时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

特殊文学史

从这张表看,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是属于研究一般的范围,同时,是属于共时研究的范围。

所谓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

所谓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

从这张表看,文艺学主要是三个分支:

文学原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P2

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P3

2、文艺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

(1)人类科学领域的三大系统:

自然科学: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社会科学:

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

人文科学:

宗教学、伦理学、历史学、美学、文艺学(其中包括文学理论)等

(2)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

PP.4-5

(3)文艺学在人文科学中的位置:

独特——着眼于人的审美活动和文学艺术活动。

关键——人必须在审美中才能得到净化、从而成为理性的人,走向文明。

(4)文学理论在语言文学系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

↑语言艺术古代汉语

语言文学系文学:

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古、现、当)

↓文学创作外国文学(欧美、俄苏、东方)

写作:

写作学——文学写作

应用写作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和语言学有密切关系)

二、文学理论的体系

(一)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从文学实践到文学理论,大致经历三个环节:

文学实践→批评中介→理论总结

2、文学理论著作的两种类型:

(1)有原创性体系的著作:

《诗学》《美学》《诗歌的分类和科学》《艺术哲学》

《文心雕龙》《沧浪诗话》《李立翁曲话》《艺概》

(2)面向文科大学生的教材类体系:

《文学概论》等

(二)文学理论的建构形态

1、功能性结构:

根据对文学理论功能任务的理解,确定论述内容和论述顺序的建构体例。

主要是把文学理论当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理论方法。

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重视逻辑与历史统一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强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性质

2、对象性结构:

根据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确定论述内容和论述顺序的建构体例。

主要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内在关系。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文学批评四要素

(三)本书的建构原则和体例

1、上述两种建构形态的长处和不足

2、建构原则:

寓功能任务于对象结构之中。

3、建构体例:

1-3编,共时;

4编,历时。

三、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作用

(一)文学理论的对象:

文学的普遍规律,具体地说,即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

其研究对象。

文学作品是文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对象,其他的文学理论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文学作品有些关系。

创作欣赏

↘↙

文学作品

↗↖

批评发展

参看《镜与灯》中的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的相互作用。

(二)文学理论的作用

1、双重意义:

认识论(是什么)观念——“学”

方法论(怎么做)实践——“术”(《红楼梦》)

2、三种功能:

引导创作、指导欣赏、规范批评(《四月的纪念》)

四、文学理论的品格和形态

(一)文学理论的品格

1、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任何文学理论,总要以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古代文

论和西方文论都如此。

就古代文论看,《毛诗序》主张“诗言志”:

“诗者,志之所致,情动于中而发于声”;

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陆机《文赋》则提出“诗缘情而绮靡”;

每种文论主张都有一定的理论出发点。

就西方文论看,既有以“模仿说”为理论核心的传统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有讲求“义理”的布瓦洛的古典主义,又有注重文学自身特性的俄国形式主义,每种理论都有自己的价值倾向。

2、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毛诗序》继承经学传统,强调“诗

言志”,布瓦洛的古典主义对当时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三一律”的指导原则盛极一时。

如果理论与现实毫无关系,那么,这种理论将是没有生气的,也没有前途的。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也将更替,西方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文学理论形态的多样化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复杂的过程,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注重的环节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论形态,20世纪前,西方主要注重第一个环节,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注重第二个环节,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新批评等,在德国兴起的接受美学则主要注重第三个环节。

二是由于文学理论的实践性较强,不同的时代自然便需要不同的文艺理论,从而造成理论形态的多样化。

五、《文学理论》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1、特点:

是一种理论著作,由范畴、命题、体系构成

理论——逻辑思辨

历史——叙述

2、方法:

(1)在搞清范畴、命题的基础上,掌握体系。

具体地说,要搞清各种范畴和命题的理论内涵、历史演变,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2)结合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史的学习,来学习文学理论。

既了解过去的文学创作和理论,也关注当前的文学创作和理论。

(3)了解相关学科的情况,从宏观上把握文学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章复习题

[基本概念]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文艺学、文学理论

[思考题]

1、文艺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处于何种位置?

2、谈谈你对文学理论教材的建构原则及本书体例的看法。

3、什么是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和三种功能?

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

本章教学要点

1、“文学”的三种含义

2、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

3、文学的审美特性

4、文学的语言特性

5、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6、汉语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一般性或普遍性)

一、“文学”辨析

一是通过对“文学”的语义学分析,揭示文学的对象范围,即文学到底是什么。

二是通过与其他艺术种类的区别,揭示文学的本质特征。

(一)“文学”的语义分析

“文学”含义演变的三个阶段

汉语“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为“孔门四科”之一。

《论语•先进》提到的“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关于“文学”,李泽厚认为“非后世的文章,主要是指有关礼仪制度的学问。

“文学”一词,从常语到术语,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界说”

1、广义的文学观(上古至先秦两汉)

广义的“文学”,中外古代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包括纯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所以又称为文化的文学观。

章炳麟《文学总略》曰: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

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这里的“文学”,有“文化学术”之义。

广义的“文学”观是古代的文学观,中国在魏晋以前,西方在18世纪以前,都在广义的、文化学术的意义上使用“文学”这一概念。

如《论语•先进》篇;

如西方中古“语文学”。

古代广义的“文学”观表明两个问题:

一是“文学”还没有从历史、哲学、演讲术等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获得独立地位,二是它还没有被赋予特殊的审美性质。

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

狭义的“文学”是指通过艺术想象,塑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人性情感的语言的艺术作品。

——审美的文学观

诗歌: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

文学作品散文:

秦汉古文,唐宋八大家

小说:

《红楼梦》,《红与黑》,《红字》

戏剧:

《西厢记》,《牡丹亭》,“莎剧”

魏晋以来,狭义的审美的纯文学从广义的文化学术中独立出来。

南朝梁代史学家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便形成了审美的文学观:

“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

3、折中的文学观:

边缘体与先锋派文学

折中义的“文学”,有两种理解:

一是包括纯文学与非纯文学(P24);

二是指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文学现象,如某种新兴文体、边缘体或先锋派的实验文学,它们难以按确切的标准归类,只能按照某种惯例做相对模糊的处理。

——惯例的文学观

新文体:

杂文(一些歌词,如李春波《一封家书》)

边缘体:

散文诗(当前的“文化快餐”,很难用过去的狭义的文学定义。

实验文体:

(沙穗《回到古代》。

何谓“惯例”,惯例,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时候不自觉地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

惯例可来自文学传统,也可来自文学创新。

当某种新创造成为时尚以后,便可视为惯例,如中国当代的“先锋文学”。

文学创新,如时下的“网络文学”。

“文学惯例”实质上包含着这样一些规范:

第一,文学总是要呈现形象的世界,这种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如《文学与出汗》等政治性很强的文章。

第二,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红楼梦》中的“药方”和“帐单”;

这些“药方”和“帐单”要和小说的整体结合起来。

有时候,这些是为了卖弄学问,如《金瓶梅》的后半部分。

第三,文学蕴含着独特而又无限的意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是文学的一个要求。

结论:

现代文学理论所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