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路围墙恢复工程勘查报告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1759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渡河路围墙恢复工程勘查报告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渡河路围墙恢复工程勘查报告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渡河路围墙恢复工程勘查报告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渡河路围墙恢复工程勘查报告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渡河路围墙恢复工程勘查报告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渡河路围墙恢复工程勘查报告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大渡河路围墙恢复工程勘查报告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渡河路围墙恢复工程勘查报告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渡河路围墙恢复工程勘查报告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mm)

商铺

砖混

2层

独基/条基

2.0

40.0

≤200

变电站

1层

20.0

依据拟建建筑物的性质、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按规范确定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乙级。

2、勘察目的、任务与工作依据

2.1勘察目的、任务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具体任务与要求为:

2.1.1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特征;

2.1.2提供满足设计与施工所需的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2.1.3结合地基土的土性特征,选择适宜的地基持力层,并提供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设计值;

2.1.4确定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作出评价;

2.1.5查明拟建场地内有无暗浜等不良地质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2.1.6查明浅层地下水类型及埋藏分布规律,评价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1.7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2.2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2.2.1勘察工作依据

2.2.1.1勘察任务委托书;

2.2.1.2甲方提供的1:

500场地建筑物总平面图;

2.2.2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2.2.2.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条文);

2.2.2.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2.2.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2.2.2.4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2.2.5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

2.2.2.6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2.2.2.7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

2.2.2.8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

2.2.2.9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

2.2.2.10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BJ08—72—98);

3、勘察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

3.1勘察技术方案

本工程勘察方案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及甲方提供的建筑物平面特征,勘探孔按“之”字形布置。

各勘探孔间距按天然地基工程勘察考虑,孔距≤50m。

受场地施工条件限制,征得甲方同意后,本次勘察共布置3个取土(含标贯)技术孔(编号D1~D3)。

小螺纹钻孔沿拟建建筑物边线布置,孔距小于15.0m,本次共完成16个。

3.2勘察手段

本次勘察工作方法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采用钻探取土、标准贯入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

主要工作方法简述如下:

A、钻探,采用SH-30钻机,泥浆护壁循环钻进,分回次钻进,在预定深度进行取样和标贯试验。

B、取样,根据试验的要求,针对不同土性,用静压或锤击方法采取不同直径和等级的原状土样,深部砂性土采用环刀取土,采样质量等级为Ⅰ~Ⅱ级。

C、标准贯入试验,在钻孔内的预定深度进行,采用63.5kg锤,落距76cm,自由落锤,预击15cm后,记录每10cm和累计30cm的锤击数,并采集扰动样。

判定液化时的试验间距为1.0~1.5m。

D、室内土工试验按照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主要提供以下常规指标:

含水量(W)、密度(ρ)、液塑限(WL、WP)、液塑性指数(IP、IL)、粉(砂)土颗粒分析、固结快剪(c、φ值峰值)、压缩系数(a)、压缩模量(Es)。

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均严格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仪器、设备均经计量检验合格,数据真实、可靠。

勘察资料整理及图件绘制采用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推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系统》。

3.3完成的工作量

本次勘察于2009年9月17日实施外业工作,2009年9月22日完成室内土工试验,2004年9月29日完成报告编制工作,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见表2。

3.4勘探点定位及高程引测依据

本次取土标贯孔施工放样是依据建设方提供的1:

500建筑总平面图及界桩坐标系统,采用全站仪施放,小螺纹孔是利用皮尺实地丈量后,在现场测定的。

各勘探孔孔口测量,引测于甲方在拟建场地指定点,设BM点,其假定标高H=4.50m,现场用钢钉及红油漆做“⊕”标记。

本次各勘探点地面高程均由此点引测。

完成工作量统计一览表表2

钻探及外业测试工作量统计

指标

钻孔类型

个数

控制

深度

总进尺

样品采集

标贯点

工程

测量

其它

原状样

扰动样

(个)

(m)

(组)

取土标贯孔

3

15.3~20.3

50.90

27

18

小螺纹孔

16

4.0

64

室内土工试验工作量统计

统计值

含水量

密度

液塑限

直剪固快

固快

固结

压缩

颗分

测试数量

9

23

12

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上海地区四大地貌单元之一的“滨海平原”类型。

场地西侧为南北走向的大渡河路,南侧为东西走向的金沙江路。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为3.63~4.28m。

4.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本次勘察在所揭露20.3m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均属第四系沉积物,土性主要为粘性土、粉性土组成。

根据土的成因﹑结构及物理力学性指标综合分析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层。

各土层分布状况及其特征详见表3“地层特性表”。

第①1层杂色填土:

为近代人工填土(Q34),层厚2.80~3.20m,平均厚度为3.03m。

全场地表均有分布。

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层:

为第四系全新世滨海~河口沉积物(Q34),层厚8.80~8.90m,平均厚度为8.83m,层顶面埋深2.80~3.20m,全场均有分布,层位较为稳定。

第③1层灰色淤泥质粘土:

为第四系全新世滨海~浅海沉积物(Q24),揭露层厚3.20~3.60m,层顶面埋深11.70~12.00m。

全场均有分布,层位较为稳定。

第⑤1层褐灰色粘土:

为第四系全新世滨海、沼泽沉积物(Q14)。

揭露层厚5.30m。

4.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经数理统计,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指标见表4“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并作如下说明:

4.3.1表中给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变异系数等统计参数,是在剔除个别异常值后进行的数理统计,受子样数及土性不均的影响,个别参数仍存在较大的变异性。

请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根据安全使用情况结合统计参数酌情选用。

4.3.2表中固结快剪试验确定的土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为峰值强度指标的平均值。

4.3.3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为实测值。

4.3.4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fd是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有关规定计算(假定条件为:

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1.50m,基础埋深d=1.0m,地下水位取0.5m,未考虑下卧层强度与变形),并结

合地区经验值提供。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有关规定计算,并结合本地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确定。

各土层地基土承载力详见表5。

地基土承载力一览表表5

层序

地层名称

地基土承载力

(建议值)

特征值fak(kPa)

设计值fd(kPa)

②3

砂质粉土

80

100

③1

淤泥质粘土

60

75

备注

1、表中fd值仅作为评价土层工程特性之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基础形状、尺寸和埋深并考虑下卧层强度影响进行计算。

2、第②3层表中承载力主要根据工程经验值确定。

3、表中fak未经变形验算。

4.4地下水

本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勘察期间所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80~1.20m,相应水位标高为3.04~3.43m,地下水位受降水影响较大。

上海年平均水位埋深为0.50~0.70m,设计时可按上海市常年地下高水位埋深0.50m和低水位埋深1.50m计算,并按工程性质选择使用。

根据场区周围无污染源等环境条件,判别场地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4.5不良地质现象

勘察查明,拟建场地均分布于厚度3.0m左右的杂填土,结构松散,将给基槽的开挖,基础的彻置带来不利因素。

详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4.6场地地震效应

4.6.1场地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根据本次勘察地层资料,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的有关条文判别: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基土属软弱土,场地类别为IV类。

4.6.2液化判别

经勘察查明,拟建场地15.0m勘探深度范围内3.0~12.0m深度段存在第②3层砂质粉土层。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单孔判别法对D1、D2、D3孔计算,其液化指数分别为:

3.26、2.34、3.46,为轻微液化等级。

判定拟建场地为轻微液化场地,场地液化强度比平均值为0.87。

场地基液化判别计算详见表6。

4.6.3抗震有利、不利地段划分

经勘察,本场地内有较厚的软弱土层及轻微液化土层分布,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5、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5.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本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地基液化判别计算表(标贯法)表6

孔号

层号

标准贯入点深度ds

粘粒含量ρc

(%)

实测标贯击数N(击)

临界标贯击数Ncr(击)

液化强

度比

Flei

液化

指数

Ilei

Ile

液化

等级

D1

3.60

4.00

5.00

6.29

0.79

3.26

轻微

5.10

8.00

7.07

6.60

7.85

8.10

11.00

8.63

9.60

9.00

13.00

6.27

11.10

7.00

7.70

D2

4.75

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