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138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docx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docx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1】宋诗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4分)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

(对比,动态描写)(4分)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2分)

★【2】唐诗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

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3分)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3分。

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

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3分。

3种答法选其一。

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3】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分)

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联系诗歌简析这两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

(3分)“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

“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

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

“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4】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5】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色。

【6】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月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

山坳。

山翁:

此处指隐者。

结合三、四句,赏析隐者形象。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7】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①比拟(1分)“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1分)(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铙有情趣)②比喻(1分)“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

(1分)③夸张(1分)“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1分)(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

【8】楚江怀古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

云神。

“云中君”为《楚辞?

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名句,从动、静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3分)

“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

(1分)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分)(意思接近即可)

【9】塞下曲李益出塞马戴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蕃州:

泛指西北地区。

黄河曲:

黄河河套一带。

结束:

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

(4分)

第一首诗以将士们进行艰苦军事训练的场景,以及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上嘶鸣的人欢马叫的壮丽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第二首诗以将士在风雪中部锋陷阵的壮举,以及卷旗夜战、肉搏拼杀的血战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评分说明:

分层次解说,每一层2分。

未分层次笼统解说者,酌情给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

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

(4分)

第一首诗以“级结束”的“能”,赞美守边将士戎装打扮的英姿,透露出守边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豪迈自信的情怀。

第二首诗以一个“金”字写战袍,传出将士的神采风姿。

(以一个“冲”字,写出了将士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以一个“卷”字,写出了战事的紧急和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以一个“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

★【10】丹阳送韦参军严维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

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4分)

★【11】江城子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

或:

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3分)

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3)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3分)

最后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12】[双调]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忘机友:

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

傲杀:

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4分)

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

(4分)

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13】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

(3分)

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

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

(3分,手法l分,作用2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

“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

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

(5分)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

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

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

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14】凤栖梧无名氏①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

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

(2分)

①铺陈描写,色彩、形态、声音刻画得形象生动。

(1分)上阕铺陈写了暮春初夏时节绿叶成荫,百花凋落,飞燕衔泥,杨柳飞絮,杜鹃声声的景象。

②采用了烘托了悲凉气氛。

(1分)暮春已至,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