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9733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强化财税目标考核,加强税收组织工作,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优质税源。

规范税收秩序,清理整顿夫子庙地区房产税收,完善了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双向登记制度。

街道实现税收3.24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区财政总收入比重比上年增加8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成效明显。

把项目推进作为发展秦淮“第一手段”,确定66个重点项目,成立6个工作组,实行区领导挂帅、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制,目标责任落到了实处。

加强动态管理,认真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强化政府、市场与企业三方联动,有效突破了规划、土地、资金等制约,促进了项目的顺利推进,45个项目完成了年度目标。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着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深入开展治乱减负活动,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汽车服务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整合区域资源,完善招商网络,强化了招商责任。

加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力度,宜家家居、凯迪拉克、丰田佳美等一批大项目落户我区。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946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74万美元;

新发展民营企业1350家、个体工商户4500户;

固定资产投资29.2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发挥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政策优势,成功引进了江苏高能信息产业、瑞尔通信实业等科技型企业。

巩固发展传统商贸业,扩大旅游商贸经济总量,完成了好又多二期、联盛商务楼、山特地块等项目建设。

以景观整治为切入点,实施大明路“二次创业”工程,建成了汽车检测线、宝马二期、福特二期等项目,基本建成大明路汽配城,全街新增营业面积3.7万平方米;

新建、改造6座跨街灯桥,新增近200处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汽车文化氛围。

全区顺利通过“质量兴市”三年活动考核验收。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0.7%。

 改革改制纵深推进。

重组区国有资产经营中心,统筹负责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明确了所有者与经营者职责。

加快企业改革步伐,街道劳务公司和商业等系统改革全面完成,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制加快推进。

积极实施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房产经营公司、绿化所改制工作顺利完成。

 二、抓住十运会契机,城市建设展现新貌

 风光带建设实现新突破。

开通东水关至中华门水上游览线,是秦淮人多年的夙愿。

2005年,我们坚持拆建并举,大力实施美化、亮化、文化、绿化四大工程,顺利开通了五华里水上游览线,内秦淮河风光带展现古韵新姿。

一是景观引力显著增强。

拆除412户影响景观的房屋,出新了52幢明清风格的河厅河房;

拆除夫子庙中心广场、泮池等处70户摊点,新建了东水关、平江府路两处牌坊,风光带景观层次全面升级。

二是亮化魅力充分张扬。

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亮化改造,多层次、立体化表现沿河建筑风格,再现桨声灯影夜秦淮意境。

三是文化张力全面凸显。

实施文化装饰改造,充分表现沿线八座桥梁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

在重要景观节点增建“秦淮流韵”大型浮雕等文化元素,凸显文化韵味。

四是资源合力明显提升。

整合旅游景点,组建水上游览公司,推出景点联票,搭建了旅游产业集约发展平台。

 重点工程拆迁快速有序。

坚持依法拆迁、以德拆迁,综合运用行政、司法、民政帮扶等手段,认真做好拆迁听证和行政裁决工作,提供经济适用房800余套,切实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

加强拆迁工作组织领导,抽调180名机关干部充实到拆迁一线,保证了内外秦淮河、东水关环境整治等重点工程顺利建设。

加大协调力度,旧政拆迁遗留问题全部解决。

全年累计拆迁居民2800多户、工企单位60多家,拆除房屋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积极配合双桥门立交、城东干道高架等市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内环东南线建成通车。

加强路网建设,拓宽鸣羊街、育仁路,整修出新了升州路、建康路、长乐路等13条道路。

改造秦虹泵站,整治五一沟水系,全区防汛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

重点解决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鞍辔坊、双乐园、开源等小区的路灯建设问题。

 三、突出“十加二”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成效明显

 环境整治效果显著。

突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大明路两大片区的景观整治,建成一批景观示范段。

全面整治宁芜铁路沿线环境,铁路两侧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长廊。

实施节制闸北侧景观改造,完成了东关头明城墙内侧环境整治。

 区域面貌明显好转。

以夫子庙周边及主干道两侧为重点,出新改造了189幢建筑立面。

强力推进广告店招、城市“三乱”、进出城道路等专项整治,全面清除卫生死角,整治出新广告招牌2600多处,拆除违法搭建10万平方米,查处违章车辆1200多辆。

全面完成市政府挂牌督办的11家重污染企业的整治,怡馨花园等一批社区创成省、市级“绿色社区”。

 长效管理不断加强。

全面推行错时管理,不间断开展街巷环境整治行动,巩固市容整治成果。

开展城管创优活动,积极创建市容管理达标路,建立日检查、周考评、月通报制度,严格考核奖惩,管理成效不断提升。

 四、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卫生事业成效明显。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27中高考推进率全市第一,秦淮外国语学校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投资1800多万元增扩了文枢中学校园面积,建成秦淮第二实验小学、旅游营养职教中心综合楼等教育设施,全区新增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27中、文枢中学争创四星级、三星级学校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各中、小学校全部达到市级以上办学标准。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调整、改造了区卫生监督所、妇保所;

加强禽流感防控工作,认真做好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控。

扎实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双桥门农贸市场建成开业。

加大社区卫生经费投入,整合513厂等驻区企业的卫生资源,全区顺利通过了“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初查验收。

 民政、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完善机关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创建完成10个示范社区,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社区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认真做好军转干部、退伍士兵安置工作,顺利通过“省双拥工作模范区”的检查验收。

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彻底解决了6869名原区属企业职工医保问题。

把鼓励创业和引导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6000余人次,成功推荐就业15000余人次,帮扶特困人员实现再就业1587人次。

出台了医疗救助管理办法,加大了大重病救助力度。

积极探索分类施保的新举措,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送时服务,全年共为3500多低保户发放保障金1100多万元。

组织开展“送温暖”、“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全年共发放各类救济金700多万元。

 文化、体育等工作稳步推进。

成功举办第十九届金陵灯会,“秦淮灯彩”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金奖,秦淮灯会已被推荐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荷花灯被选为2006年春节特种纪念邮票图案。

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开发,建成伏龟楼遗址纪念馆。

新增一批全民健身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迎十运”群众体育活动,圆满完成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代表的参观接待工作,红花街道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街道”。

接受了“省计生工作示范区”的检查验收,区档案馆被评为“省三星级”档案馆,新增人防工程18个。

实施第一次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五、强化制度建设,政府工作规范高效

 深入开展政风建设。

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精心组织经济工作、公务员法等培训。

成立经济发展咨询专家组,首次开放式编制“十一五”规划。

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对部门重大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成立效能办,启动效能考核评估工作。

实施马道街办公楼改造,基本完成区行政服务中心筹备工作。

开展廉洁从政教育活动,加强重点工程监察审计,节约工程建设资金440多万元。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决定和决议,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广泛听取、高度重视政协、各民主党派的意见。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成率达66%,比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完成行政许可清理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强化行政执法资格管理。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我区被评为省“四五”普法先进区。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狠抓源头防范治理,加大重点地区秩序整治力度,深化科技创安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视频监控网络建设。

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全面启动社区矫正工作,切实推进“大调解”规范化建设。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005年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五”目标的实现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十五”期间,是全区发展速度较快、区域面貌变化较大、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

主要表现在: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

区域经济由粗放式发展,加速向集约型发展转轨,呈现速度与质量同步提升、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协调并进的良好态势。

“十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是“九五”末的2.16倍和3.78倍。

优势产业加速集聚,夫子庙地区商贸服务业不断扩张,大明路汽车服务产业从无到有,占据了全市一半的市场份额,第三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这五年,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

抓住华商会、十运会机遇,建管并重,现代风貌与古都特色交融的城区新形象初步显现。

建成赛虹桥、双桥门两大立体交通枢纽,改造、出新了70多条主次干道。

建成东水关、武定门等21个绿地广场,新建枫丹白露、龙翔鸣翠苑等20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先后改造了路子铺、东西干长巷等6个危旧房和淹水片区。

 这五年,是风光带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

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有机串联,景区实现由点向片、由片到带的拓展与延伸。

新建、恢复沈万三故居、秦大士故居等一批人文景点,对基础设施、灯光亮化、沿街立面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景观层次明显提升。

实施“人性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景区文明度和服务功能全面提高。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

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进一步扩大开放,区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区属企业改制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实现突破,累计共有202家企事业单位完成改革改制任务。

国有资产管理和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审批总事项减少53%。

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接近一半。

 这五年,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五年。

心系百姓,关注民生,不断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

教育布局调整初见成效,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突破,新增校舍面积6.6万平方米。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建成了设施完善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民政、老龄、科普、红十字服务、残疾人保障等工作,先后获得全国先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监督、支持、帮助的结果,是秦淮30万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团结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