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9294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生首先阅读天气预报,在没有教师要求的情况下,从图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随后,回答问题,可能关注的信息有:

气温:

最低气温只有16℃,要多穿些衣服;

降水:

近几天都是晴天,天气不错;

空气:

空气质量良好

通过学生的无目的注意与回忆,帮助学生发现平时所关注的天气信息,导入今天的学习。

衔接过渡

通过刚才的天气预报我们发现,我们平时所关注的天气信息主要有气温、降水等,降水影响我们的出行,而气温决定了我们衣着。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了我国的降水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气温分布规律。

首先来看一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技能:

预习展示

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随后,向学生提出“通过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你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在预习中你存在哪些困惑?

想了解哪些知识?

教师通过学生的预习反馈,洞察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及知识储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将重心放在学生难以理解、或很少接触的知识上,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结合预习中的困难以及本节教学目标,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反映课前完成《助学丛书》中“学习过程”部分时遇到的困难,结合出示的教学目标,提出本节课的疑惑(及授课的重点):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最近降水较多,为什么气温越来越低?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

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有哪些意义?

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并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通过展示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预习相结合,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及知识掌握状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合作探究

活动一:

气温分布规律

给学生留3分钟时间自学课本P33~34,完成下列问题:

(1)读我国1月份气温图,描出0℃等温线,并找出气温最高与气温最低的地方,尝试计算二者的温差约为多少?

(2)读我国7月份气温图,找出图中气温最高与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否与1月份相同?

(3)总结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规律,思考:

影响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

留3分钟时间啊,小组内交换意见,重点讨论影响冬、夏季气温分布的因素。

一、冬季气温分布

我们往往用1月份的气温分布,代表冬季气温分布。

(学生展示)1、展示1月份气温分布图:

由学生上台指图,回答问题,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总结:

2、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规律:

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高低,南北温差。

二、夏季气温分布:

我们往往用7月份的气温分布,代表夏季气温分布。

(学生展示)1、展示7月份气温分布图:

2、我国7月份气温分布规律:

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除外,全国普遍

三、影响因素:

展示我国地形地势图与季风图:

(设问引导)

1、为何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2、为何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3、为何夏季青藏高原气温最低?

展示答案:

1、纬度因素,北方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2、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

3、地形因素,海拔高,气温低

(归纳总结)

影响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活动二:

温度带的划分

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对于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1、我国分哪些温度带?

划分标准是?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

3、枣庄地区属于什么温度带?

给学生留2分钟思考时间,独立完成问题。

(学生展示)1、展示我国温度带图:

学生结合课本材料,上台指图,回答问题,展示学习成果。

2、温度带的划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请对照我国东部地区地形图,完成表格:

(因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故仅以平原为例进行学习)

活动三:

干湿地区划分

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还表现在各地的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展示问题:

1、我国有哪些干湿地区?

2、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

3、枣庄地区属于哪种干湿地区?

4、我们刚刚对比过的三大平原分别属于哪种干湿地区?

给学生留2分钟思考时间,1分钟小组内简单交流后完成问题。

(学生展示)1、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图:

(教师点拨)2、东北地区也有湿润区的分布,为什么?

展示降水图:

(总结归纳)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北端、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区为湿润区,原因:

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3、课件展示不同干湿地区的景观图

 

前3分钟:

学生对照自学任务,并参照《助学》,学习课本P33~34内容。

后3分钟: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成果,做好记录,推选发言人。

1、学生展示,指图说出:

(1)1月份0℃等温线经过: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2)我国1月份气温最低的地方在,最低气温约:

气温最高的地方在,最高气温约:

(3)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约℃。

答案:

(1)秦岭、淮河

(2)漠河县,低于-24℃;

海南岛,高于16℃

(3)大于40,约50

2、我国1月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南高北低,南北温差很大。

二、夏季气温分布

(1)原冬季气温最低处漠河,7月份气温约为℃。

原冬季气温最高处海南岛,7月份气温约为℃。

(2)夏季,我国南北温差约为

℃,温差。

(3)夏季气温最低处位于:

(1)16、28

(2)12、较小

(3)青藏高原

2、我国7月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三、影响因素

学生观察课本P33、P34两幅气温分布图,参考我国地形地势与季风图,回答问题:

1、学生容易答出“纬度因素”影响,很难想到季风的影响,通过追问加以引导。

追问:

夏季为何大家都喜欢离空调近的位置?

(因为凉爽)

为何离空调近比较凉爽?

学生想到冬季风的影响。

2、学生较容易想到“夏季太阳高度高,获得太阳光热多”,部分学生会想到“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光照时间也就越长”

3、能够回答出“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气温低”

纬度因素、季风因素、地形因素

给学生留出2分钟思考时间。

(1)根据的大小,我国可划分为、、、

_____、和区;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为-一线;

(3)枣庄地区属于。

(1)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2)秦岭、淮河

(3)暖温带

2、温度带与农业生产

温度带

地形区

作物熟制

作物类型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学生对照地图完成表格,并展示

①东北平原;

②一年一熟;

③喜凉作物;

④华北平原;

⑤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⑥喜温作物;

⑦长江中下游平原;

⑧一年两熟至三熟;

⑨喜热作物

给学生留2分钟思考时间,1分钟小组内简单交流并简要记录,小组代表展示问题。

(1)根据和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

、。

(2)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为-一线;

(3)枣庄属于区;

(4)东北平原-区;

华北平原-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1)降水量、蒸发量、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3)半湿润区

(4)半湿润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2、东北地区也有湿润区的分布,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降水量多

查阅降水图发现:

东北地区降水并不多。

进一步思考:

可能是蒸发量较小

验证:

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通过不断质疑、纠正,得出结论。

3、学生欣赏不同干湿地区的景观图,感悟自然之美。

第一部分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给学生留出6分钟时间进行自学与合作讨论,同时提出合理的自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展示与教师归纳,突破重点问题,图文结合,掌握效果好。

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突出强调。

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突出强调

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通过用身边的情景追问,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中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归纳总结,突破难点。

通过提出问题与学生自学展示,以生教生,还课堂主动权于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结合本地实际,考查枣庄所处温度带,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运用表格进行总结归纳,条理清楚。

将温度带的划分,与地形、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意识,构建知识结构。

结合本地实际,考查枣庄所处干湿地区,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发散思维,对于错误结论不予反驳,展示证据使其自己改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辩证思考的能力。

巩固训练

完成《助学丛书》知识结构部分,并订正答案。

学习过程:

1

(1)秦岭、淮河、青藏、纬线、高、低、纬度、近、大

(2)0、-8(3)50℃南、北、温差

2

(1)青藏、海拔高,气温低

(2)24、28(3)长,多,高温

3

(1)活动积温、热、亚热带、暖温、中温、寒温、高原

(2)暖温、喜温、三、两、中温、喜凉、一、亚热、喜热、两、三

4

(1)降水、蒸发、半湿润

(2)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800、400、200

知识结构:

逐渐降低、大、青藏、高温、活动积温、亚热、暖温、中温、寒温、高原、半湿润、半干旱

通过完成知识结构,梳理所学知识;

通过订正答案,保证学生带着正确的知识,不留疑问离开课堂。

测试评价

1.下列地区中,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吐鲁番盆地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2.与0℃等温线走向基本一致的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B.200mm等降水量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D.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3.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 

)等降水量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