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阮演奏方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7936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阮演奏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阮演奏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阮演奏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阮演奏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阮演奏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阮演奏方法文档格式.docx

《中阮演奏方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阮演奏方法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阮演奏方法文档格式.docx

对于中阮这件待完善乐器,目前存在多种差异很大的演奏方法,我不排斥任何与我不同的方法,无论采用琵琶、柳琴、月琴、三弦、古筝或其它乐器,使用什么样的拨片或指甲或小木棍,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任何方法来演奏中阮,因为不同方法之间没有所谓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想要达到的目标之分、表现力与能力的强弱之分。

因此:

如果你能均匀地奏出ppp~fff、fff~ppp慢速无痕迹渐强与渐弱的弹挑及轮奏;

每分钟30次弹挑~每分钟760次(190的速度)无痕迹渐快弹挑至轮奏;

每分钟180拍十六分音符ff力度的清晰演奏;

准确的奏出八种基本力度;

奏出通透、具穿透力的超强音;

能有效的使用三种不同的揉弦法表达韵味;

能准确的理解及娴熟演奏各种基本技法及特殊技法。

如果你能做到,哪怕你告诉我是用脚弹的,我都会向你致敬。

一、持琴

1.琴杆与身体的角度大约45~55度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低于40度(靠近垂直),人体较自然便于用力的手腕摆动就难与琴弦保持最佳发音角度而影响音质。

如果高于60度(琴头向下),也会增加琴体控制、左手按弦难度以及拨片角度过小等影响音质。

1/13

*两肩放平,两小臂抬起,左手高一些,然后用这样的姿势拿琴。

不要让左臂向外抬起或其它不拿琴都会累的动作。

2.用身体的两个部位控制住琴:

左大腿、右小臂。

另两个位置辅助支撑:

右大腿、右肩下(是靠住,不是用肩压琴)。

*琴身置于左腿膝盖与大腿内侧根部之间。

在这个位置放防滑垫(图片)。

*琴体上半部靠在右肩下,不要用肩压琴。

*左小腿垂直,右小腿略向后(略低)。

*琴背板与身体之间有一个空间。

右边略靠近身体。

*背部不是挺直的,是自然垂下的,演奏时身体不是放松的,是提着劲的。

3.适合自己高度的椅子很重要。

椅子的高度为两脚脚跟触地而左腿膝盖不低于大腿的水平线,或可略高于水平线。

初学者脚跟尽量不要离地。

中级以后在演奏某些乐句时左脚跟偶尔离地无妨。

坐在椅子约二分之一处。

2/13

二、右小臂位置

右小臂压在琴边框的位置以一弦的弹点为参考点(琴码与第24品中间):

琴码略靠下的位置,大约在小臂中间的部分。

三、捏拨手指的形状

注意拇指与食指构成的虎口形状,不能完全贴紧,也不能相隔太远。

除捏拨手指外,其它手指应自然环握,某些乐句自然散开也无妨,但不要握在掌心或向上翘起或刻意伸直。

四、右手拇指捏在这个位置,能够更牢的控制住拨片,容易发力而不用这个位置捏住拨片(图)易疲劳。

拇指的第一关节不要凸起,否则变成指尖捏拨,这样是不可要尽量让拇指指肚中间靠上一点的部分最大范围接触能捏紧拨片的。

拨片。

五、右手食指顶在这个位置才能在演奏顶在这个位置能够更容易的使挑弦时的力度与弹奏相同,这是基本功的强奏的快速十六分音符或强奏轮奏时不会让人感觉瘸。

重要基础。

挑弦时,手腕正常用力,挑弦阻力的大小说明你的食指的说明食指的位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挑弦时音质不实或音量小于弹奏,置不好或吃弦过浅。

六、拇指、食指的对应位置图:

抽出拨片后,拇指与食指的形状/313

七、手腕凸起

手腕凸起的角度大约45度(拇指与小臂),注意:

非常重要!

过大(如90度)容易紧张、疲劳,过小不利于手腕转动。

度八、手腕摆动的线路与琴弦约80~90度是演奏的基本原理,如:

二胡、小提琴的琴弓运行方向与琴弦90的角度,琵琶、古筝的手指拨弦方向与琴弦的角度等。

所有的弹拨、拉弦、打击都是这个道理。

度左右至度,加上拨片入弦角度(一弦约由琴杆与身体的45~5515,加上手腕上下摆动的弧度,使弹挑与琴弦约呈四弦30度左右)80~90度。

九、手腕入弦的角度(手腕角度)弹挑容直线侧上与侧下的角度容易发力,挑弦的吃弦深度容易控制,以上力度的轮奏。

这与人的自然用力习惯有关。

手f易均匀,尤其是即:

为宜。

腕转动与琴弦的角度,如:

弹挑二弦时刚好不会碰到三弦,侧上与侧下不是指靠近垂直的侧,而是靠近与琴弦平行的侧。

十、拨片入弦的角度(拨片角度)度,每根弦略有不同。

一弦约15拨片的角度是向外而不是向里(图)度左右。

左右至四弦30手腕角度与拨片角度统称为:

入弦角度。

/413

十一、拨片入弦深度入弦深度也叫吃弦深度,是调节音量、音质的重要手段。

吃弦越浅声音越薄、越轻,阻力也越小。

吃弦越深声音越厚、越响,阻力越大。

极强奏时拨片可描述为拨片最尖部分细微摩擦琴弦。

比如极弱轮奏,吃弦最深,弹出的瞬间与琴弦同时退让。

十二、手腕摆动方法不正确的演奏方法:

用小臂上下摆动。

此方法是用小臂代替手腕摆动,手腕与小臂是一1.早期的音乐包括现在少数民族或民间、体,这是一种民间的演奏方法。

因为并不着重强调乐器本身的某些戏曲的弹拨乐等仍使用这种方法,也不需要太大的张力和炫技的能力。

(乐器通常是附属的角色),音质身体的其他部分或琴身也在一起f以上力度的轮奏时,如果你在演奏晃动,大多就是在用这种方法。

里外转动。

此方法依靠手腕发力,力量来自小臂。

强音轮奏以及快2.这个问题通常是且易疲劳。

速十六分音符的强奏时很难扎实及控制,假设在你的手由于拇指关节与小臂的角度过小而导致右手里外摆动。

而背前面有一根垂直的线,正确的手腕转动是顺着这根线上下转动,里外转动会碰到这根线。

的变形。

比前两种稍好,在弱音轮奏时与手腕用小臂转动,方法3.2上下转动在视觉上很接近,几乎没有分别,而在强轮时比较明显,小/513

臂有较大幅度的晃动。

这个问题通常是由于手腕转动的基点问题,假如手背与小臂的水平线为0,上下摆动是:

上+5,下-5,而小臂转动是:

上+8,下-2,或上+2,下-8,没有以水平线为基点。

另,拇指关节与小臂的角度小于45度也会导致使用小臂转动。

如果在持续发力时,明显看到手腕过大的晃动,并且不能明显感觉到大臂肌肉在用力,或感觉小臂很疲劳,这种情况大多就是用小臂转动,而不是用手腕转动。

总之,使用小臂或依靠小臂发力的方法,在持续发力时容易疲劳,也相对不易控制。

强奏的音质也不够理想。

正确的演奏方法:

把掌心对着身体,上下摆动(拇指的关节与手臂一定要45度)。

手腕转动依靠大臂发力,相对不易疲劳,用力更沉,音质更厚实。

当持续发力时,不仅可明显感到大臂肌肉在用力,而且感觉气息是往下沉。

力量通过腰部传送给大臂再经过小臂传送给捏拨片的手指。

十三、手腕摆动的幅度

不宜过大,以二弦为例:

挑后拨片停留在三弦或三四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四弦(如极限力度慢速弹挑时)。

在演奏乐曲时,有时可以不受摆动幅度限制。

十四、不同琴弦的小臂位置

演奏不同琴弦或过弦时,小臂不能前后移动,以手腕为中心点上下移动。

十五、一弦要弹在最后一个品与琴码的中间

所有乐器都有一个最佳震动位置。

按照中阮有效弦长的比例一弦要弹在最后一个品(第24品)与琴码的中间,依次至四弦略微向上一点。

而靠近品板的弹法就如同二胡提高5公分拉琴。

因为下靠(靠近琴码,声音亮、干)或上靠(靠近品板,声音虚、空)是为了乐曲需要的特殊技法,不能作为基本演奏位置。

6/13

十六、左手按弦方法基本手型1.在大多数情况下,然后以此手型按弦。

左臂垂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手腕与小臂的角度等于或接近手臂自然垂直并放松时的左手的手背、直线状态。

2.与琴杆的角度度。

手背与按弦时,手背、手腕与小臂呈直线,与琴杆约呈45~60不易疲劳,非常重要,关系到手指相对灵活、小臂的直线是常态手势,当演奏过后需要手腕突出,所以当遇到某些大伸张的音程或和弦时,要立即回复常态手势。

手指呈拱桥形。

3.按弦时与反作用力的部位形成手指抓握东西手指拱桥形是常态手型,的方式,是往里收紧用力的,所以比较容易按实、相对不易疲劳。

4.手指顺着琴弦方向用指尖右半部按弦。

也更容易表顺着琴弦用指尖右半部分按音的音质较厚,音容易按实,现揉弦、滑音、吟音等表现韵味的重要技法。

逆着琴弦按弦(按弦手90指与琴弦度)的音质较薄,而且容易按在指甲缝里造成伤害。

7/13

尝试一下在一弦的八度音上(比较明显)右手用同样的力度、角度一度(逆着琴弦)按手指与琴弦90直弹奏(只用弹),左手无名指:

1.。

两种按弦方法交替弹奏,你会2.顺着琴弦方向按弦(图)弦(图),发现音质的明显不同。

十七、虎口托琴而是为按弦手指提供反虎口托琴的意思并不是说要用虎口托住琴杆,作用力位置的统称,因为左手并不需要负责托住琴的任务。

描述:

托琴部分或辅助按弦部分,功能是为按弦手指提供反作用力,变换的目的是帮助按弦手不是固定的,是配合按弦手指自然变换的,指在演奏不同琴弦、不同风格乐曲、乐句的不同需求时,便于用力按实、相对顺畅而相对不易疲劳。

主要有两种自由变换的位置:

1.基础位置要点前提5用拇指第一、第二关节连接处托琴:

此位置优点是在上节下较便于伸张手指,适于演奏快速的换弦、换把、跳跃的及有伸张的乐句,是常用位置。

比如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由于手指的伸张通常情况下,食指第三关节不要紧紧贴住较大,大多是使用此位置。

琴杆,轻轻摩擦琴杆或间或辅助用力无妨,在某些乐句、音程、和声如果你的左手常态手型能够时可贴住琴杆辅助用力。

简单的说就是:

要点,那么在遇到某些难以保持常态手型的音程、和声、5做到上节8/13

乐句时你可以使用任何能够把音按实的手型,哪怕是极难看的手型都无妨,之后及时回位即可。

缺点是强奏揉弦、滑音等比第二种位置费力,强奏时拇指关节及食指第三关节根部较易紧张,有时食指第三关节根部略有疼痛感。

2.辅助位置

用拇指第二关节与虎口连接处的位置托琴:

此位置优点是较适合在使用密集指法的三、四弦演奏,强奏揉弦、大揉弦、滑音等较省力、较结实,强奏时拇指关节及食指第三关节根部较放松。

古琴曲改编的乐曲,由于其中大量的揉弦、滑音、吟音等表现韵味的重要技法,要想更好地表现这些技法,尤其是在强奏时,必须使用比不揉弦时更多的力量,按弦时所产生的压力更大,所以通常放在拇指第二关节与虎口连接处的位置,而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位置便于揉弦。

由于虎口的后盾是手腕及小臂,所以,哪怕按弦手指用最大的力,虎口也是无需主动用力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把音按实并降低左手的疲劳度。

缺点是不适合伸张指法、较大音程及和弦等。

注:

以上优缺点的描述,是指本节两个位置的对比,与本书以外的方法无关。

总之,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大的差别,只是提供反作用力的拇指位置略有不同。

以我个人的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