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七一建党节最需要的党史故事24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7852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迎接七一建党节最需要的党史故事24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迎接七一建党节最需要的党史故事24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迎接七一建党节最需要的党史故事24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迎接七一建党节最需要的党史故事24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迎接七一建党节最需要的党史故事24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迎接七一建党节最需要的党史故事24例Word格式.docx

《迎接七一建党节最需要的党史故事24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迎接七一建党节最需要的党史故事24例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迎接七一建党节最需要的党史故事24例Word格式.docx

刘少奇对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没什么兴趣,整天在屋里埋头攻读。

他的“坐功”是有名的,有时坐着读书,可以一连几个小时动也不动,进入一种陶醉、忘我的境界。

休假结束时,几大本的《中国通史简编》读完了。

以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来读书,是刘少奇终身坚持的一种生活状态。

  02

  【董必武中了秀才不请酒】

  1903年6月,刚满17岁的董必武考取了秀才,获得附学生员的资格。

按照当时的规矩,获得功名的人回来,乡里乡亲要在东门放鞭炮迎接,还要送礼、请客,庆祝这件大喜事。

  但董必武却认为中了秀才“没有什么了不起”,他故意绕道回家,请父亲向亲友、邻里说明一二,并坚决不收礼物,只是按照旧规做了一件新长袍和一顶新帽子。

后来他仍穿着旧衣旧鞋,自己挑着行李长途跋涉,四处求学。

朴实之品格,可见一斑。

  03

  【毛泽东禁徇私:

亲戚排队3天没买到票】

  1949年8月,韶山解放了,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表弟李云凤趁着秋收后的农闲,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兴奋地说: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你们来看我,我很高兴啊!

  畅谈过后,毛泽东交代两位远道而来的弟弟:

“你们在北京住上几天,还是早点回湖南去。

”并解释说,“我当主席了,是革命的需要,要替人民办事。

我们是革命者,不能搞打虎亲兄弟那一套,要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人谋福利。

  阎长林派警卫战士金武森送他们去前门东火车站买票坐火车。

  当时火车站没有预售票制度,只售当天车票。

警卫们带着毛泽连、李云凤到火车站排队买票,谁知人太多了,连着两天都没买到。

  当晚,阎长林把警卫班班长武象廷找来谈话,叮嘱他说:

“武班长,明日你亲自到火车站送他们,一定要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武象廷接受“政治任务”后,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起了床,把兄弟俩叫上,然后一起顶着寒风,到达了前门东火车站。

  尽管这次来得比前两次都早,但售票处还是挤满了旅客。

他按顺序排了半天队,好不容易要到售票口了,只听见“啪”的一声,售票窗口关上了。

  武象廷一下傻眼了,望着关掉的售票口,又气又急。

他走过去敲开了售票口的门,央求售票员说:

“能不能售我两张票,只两张,有万分紧急的事情!

”还说了好多感谢的话。

可售票员把脸一板,不高兴地说:

“没票就是没了,再说好话也不顶用。

  武象廷只好找到车站办公室主任,把毛泽东两位弟弟为回湖南老家连着三天都没买到票的情况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最后说:

“实在是没办法,只好请你帮我买两张车票。

”主任听后,满口答应。

  这项“政治任务”完成了,武象廷回到中南海后却始终不敢把这件事如实告诉毛泽东。

因为警卫员们都知道,毛泽东不允许亲戚甚至身边的工作人员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如果工作人员“走后门”,肯定要挨批评,并且还要写检讨。

  04

  【周总理的十条家训】

  周恩来和邓颖超1925年结婚,但膝下没有亲生子女,故此收养了三个干女儿,所认的三个女儿(孙炳文之女孙维世、孙新世,弟弟周恩寿之女周秉德)都是父母和周恩来至亲的朋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家过去失去联系的一些亲戚来找的多了,他们有的想托周恩来帮助办一些事情,这让周恩来很伤脑筋。

同时,三个“女儿”在外面表现如何呢?

在自己的亲戚和相识的友人中,会不会有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去谋取一些违背原则的个人私利?

为此,周恩来提出,要给大家立个规矩,三个“女儿”都表示赞同。

周恩来说:

“这个规矩不光是给你们的,也是给我们周家所有亲戚朋友的,大家都得遵守,谁要不遵守你们也可帮我监督。

”“你们每个人就抄一份放在身上,便于随时提醒自己。

以后我们周家的亲戚朋友来了,也要发一份给他们。

  这十条家训是: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我,只能在出差顺路时来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我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党鲇胛业墓叵担灰乓约?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通过这十条家训,周恩来对亲属提出了比他人更严格的要求,有的甚至近乎苛刻。

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在内务部供职时,周恩来特地向内务部部长曾山提出,要给周恩寿的干部级别定低一点儿、工资向低标准靠。

邓颖超作为党内元老定级为行政五级,本无可非议,但周恩来仍要压低一级,按照六级的标准给邓颖超。

至于周恩来的侄辈周秉德、周秉健等人在他生前没有额外沾上一点儿的“光”。

对于孙维世、孙新世这对烈士的女儿,周恩来对她们虽然关爱有加,但也是严格要求,从不许她们有一点儿特殊。

  多年以后,这位开国总理逝世,他的所有亲属,特别是邓颖超都是严格遵守这十条家训的。

邓颖超逝世后,有关报纸公布了她生前所写的一份遗嘱,其中有两条尤为引人注目:

一、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来共住的,是全民所有,应交公使用,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馆等。

这是我和周恩来同志生前就反对的。

二、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女辈,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勿因周恩来同志的关系,或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去依据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安排。

这是周恩来同志生前一贯执行的。

我也坚决支持的。

此点对端正党风,是非常必要的。

我无任何亲戚,唯一的一个远房侄子,也很本分,从未以我的关系提任何要求和照顾。

  05

  【毛主席7个月不吃肉识破炒青菜里偷放的鸡汤】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曾48次下榻东湖宾馆,主席诗意地称这里是“白云黄鹤的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在湖北停留期间,领导人每天吃什么?

  在世人看来,按主席的地位,每餐都应是美酒佳肴、山珍海味,十盘八碟是少不了的。

其实,主席的生活十分俭朴。

平时吃得最多的就是家常蔬菜。

  1960年5月,主席到武汉时,随行人员就特别嘱咐“不要弄肉给主席吃。

要不,主席会发脾气的。

”原来,当时国家面临经济困难,主席给自己订下了三不:

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在那些日子里,主席有7个月不吃一块猪肉,有时工作一天只吃一盘马齿苋或菠菜之类。

  有一次,厨师心里实在过不得,灵机一动做了一道“素菜汤”。

他先将母鸡清炖,然后取出鸡肉,再将鸡汤里的油汁过滤干净,最后将青菜下进汤里。

主席吃饭时似乎有所醒悟,便询问菜汤里怎么有鸡汤味,厨师只能敷衍说是多放了点味精。

  毛主席还发明了一道“娃娃菜”,自己几乎天天吃。

所谓娃娃菜,其实就是萝卜苗的叶柄烧制而成,连农民都不吃,因为它清苦粗糙。

主席说,“我就是爱吃它的苦味。

”而且还把这道菜推荐上了国宴。

  1960年,毛主席在武昌东湖客舍设国宴招待朝鲜客人,他向外宾介绍,“这道娃娃菜营养价值很高,中国皇帝也吃娃娃菜。

萝卜在中药书上有名位,叫地阳参,很补人哩......”

  其实,主席说的“娃娃菜”,史料无从稽考,倒把在场的好多人逗笑了。

后来,每次国宴,主席都没有忘记娃娃菜。

  06

  【朱德21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

  1956年9月17日,朱德在中共八大上的发言中有这样一句话:

“共产主义者应当是没有私心的人。

”这是朱德身居高位时严格律己的基本准则,更是他贯彻共产主义信仰的真实写照。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他坚决不要元帅工资,直至他去世的21年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

跟随朱德多年的秘书郭仁后来回忆说:

“委员长从来没有拿过元帅的工资,委员长逝世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在生活上,朱德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尤其是在担任中央重要领导职务后,每顿饭也都是三菜一汤,三盘菜是两素一荤。

早上洗脸也舍不得多放水,朱德总是对服务人员说:

“要注意节约,节约一滴水、一分钱。

自来水不是自来的,不能浪费。

有钱不能乱花,要支援国家建设。

  平时,朱德穿的都是旧衣服,破了补上补丁继续穿。

连床上的被褥和床单都是打着补丁用了二三十年的,子女们和工作人员要给他换新的时,他总会说:

“衣服被子只要整齐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

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

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一件衣服要穿多少年!

  1959年,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后,接见外宾较多,考虑到国际影响,工作人员准备为他做两套新衣服,好在参加外事活动时穿,他就是不同意:

“我的衣服不是很好嘛!

把钱省下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嘛!

”后来经过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劝说和动员,他才勉强同意只做一套新衣服,并且坚持自己出钱。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家里来往的客人多,亏欠了50多斤粮食,工作人员想让机关补上。

虽然这是政策允许的,但朱德还是很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建议--他不愿意享受特殊照顾,不愿意让国家多为他花一分钱。

最后,朱德坚持和一家人吃菜糊糊,硬是用“以瓜菜代粮食”的办法把亏欠的粮食全部补了回来。

  朱德生前不止一次讲过:

我只有两万元存款,这笔钱不要动用,不要分给孩子们,作为我的党费交给组织。

他还曾对孙辈们说:

“我是无产阶级,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交国家。

我最珍贵的是屋里那张毛主席像,可以留给你们;

我读过的书,你们可以拿去读。

  晚年的朱德更加珍惜时间,每天睡眠时间很短,到了吃饭的时候,总得再三催促才能走出办公室。

他总是说:

“我能做的事情就应该去做,这样可以为毛主席分担一些工作,年轻的同志也可以腾出手来做我做不了的事情。

  有一次,女儿朱敏劝他:

“你是近90高龄的人了,这样会吃不消的。

”他认真地说:

“人活着是为什么?

活着就是要工作,要革命!

”有时孩子们也劝说:

“爷爷,你要注意保重身体啊!

”他总是说:

“有多少工作需要去做啊!

时间很宝贵。

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生死不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07

  【周恩来:

对数字不许说“大概”】

  周恩来一向以儒雅著称,但他对工作却非常严格。

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长们曾说过:

这辈子有“两怕”:

怕主席的威严,怕总理的认真。

  确实,周恩来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人和事会予以严厉批评,尤其是对那些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长们,要求更高,有时甚至会让人下不了台:

“你签了字,问你情况答不上来,那就是官僚主义!

  一次,周恩来主持国务院会议,各部委逐个汇报工作。

其中,一位部长照着稿子一字一句地念着现成的材料,甚至不时还念错了。

开始,周恩来虽然不满,但还是克制着,只是严肃地提醒说:

看清了再念!

但接下来,情况依然如故。

“不对!

”周恩来再也无法控制心中的火气,且迅速党隽讼嘤Φ淖既肥钟枰跃勒?

/p>

  后来,周恩来对这位部长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