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574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docx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docx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作者】孙鼎国

【作者简介】作者孙鼎国,1941年生,中共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内容提要】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主要出现过三种模式原发式、后发式、新发式。

三种模式由于其历史条件不同,所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原发式的现代化发展表现为缓慢、渐进、稳步、和谐。

后发式表现出快速、突进、不协调的特征。

新发式则表现出民族性和多样性的基本特征。

中国选择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它的任务是加强、改善党和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搞好物质、社会结构和精神三个文明建设。

只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我们才能实现现代化的伟业。

【关键词】发展模式/物质文明/社会结构文明/精神文明

【正文】

“发展研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围绕着解决新独立国家的发展模式以及它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而兴起的一种理论研究活动。

这里讲的“发展”

概念,是指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概念比“社会变迁”概

念要狭窄。

在这一点上,我赞成胡格韦尔特的说法“狭义地理解发展,则发展与‘进化’是同义词。

”“‘发展’一词把变迁和增长连在一起,此外它还意味着二者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

”注胡格韦尔特《发展社会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就是在如此理解

“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发展模式的界定及其特征

发展模式的界定与发展的双重含义相关。

发展有双重含义。

发展既指人类社会随时间的推移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的变迁,又指向某种既定目标的有意识的行动。

因此,从时间向量上说,发展概念既可以是对历史变迁的描述,又可以是对未来历史前景的设计和预测。

从后一个意义上说,发展乃是人类有目的的行动。

正如胡格韦尔特指出的“„„社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成了一切发展模式的目标。

因此作为行动的发展主要是主张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各国领导、决策人、基层代理人以及外国顾问同时也都认识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包括经济的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也都需要改变。

因而,‘作为行动的发展’又意味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的人为工程学。

”注胡格韦尔特《发展社会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从“发展”的双重含义出发,“发展模式”既可以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化所遵循的方式的抽象和概括,又可以是对人类社会从现实状态向未来状态进化所应遵循方式的设计和规划。

换言之,发展模式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较低级状态向较高级状态转化时所遵循的方式,即它所遵循的原则、途径、程序及终极结果。

如此界定的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它是历史性与未来性的统一。

这不仅指它既可以是历史的描述,又可以是未来的理想蓝图,而且指作为发展模式,它是将历史的经验应用于未来的理想,在创造社会的未来时,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

第二,它是可变性与相对稳定性的统一。

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是一种近似的概括,是对主要社会历史因素的抽象,由此,它只能近似地描述过去或未来。

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未来,不可能完全不差地与模式相一致。

归属于同一模式的不同的真实历史主体国家、民族、地区等,其发展的真实历史进程必然与模式有差异,它们彼此间也有差异。

但是,对属于同一发展模式的历史主体来说,其发展模式不是无定形的、随意变动的,其基本要素、程序、原则是稳定的,基本一致的。

第三,它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不只是历史上的渐进行为,它常常包含着质的飞跃。

它描述历史上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其中充满矛盾、冲突、曲折。

它不是静止的东西,而是在历史运动中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性。

第四,它是具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是由许多具体的因素、过程、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

因此,它既包含丰富的具体的因素、过程、方面,又是由这些具体东西有规则地构成的一个整体模式。

二、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主要出现过三种模式原发式,后发式,新发式。

1、原发式。

原发式主要指以英国、美国、法国为代表的最先实现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

称其为“原发式”,是因为它们是最初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前在的样板可资借鉴。

整个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凭社会自然的演进,人们并不知道历史发展的未来结局。

由这种“原发”的特点出发,这种模式具有一系列特征。

第一,从发展动力看,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的内部,由社会自身需要引起的社会内在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

以英国为例。

生产领域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由于飞梭的发明引起棉纱供不应求,而飞梭的发明是由于人们对高质量的织物的不断扩大的需要。

蒸汽机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各种新机器对强大动力的需要。

教育上的双轨制,是为了满足社会工业化过程中对少量尖端科技人才和大量有一定文化可以掌握机器生产的劳动力的需要。

政治上的三权分立原则,是为了防止再出现克伦威尔独裁的现象。

一些思想、理论界的新观念的出现,也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现实、新的社会存在的需要。

第二,从发展的特征看,由于这种模式是时间漫长的社会自然成长过程,所以整个社会发展表现出缓慢、渐进、稳步、和谐的特征。

西方学者布莱克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

”注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他把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现代化领导的强固经济和社会的转变社会整合。

他以英国为例,认为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和特点,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具有渐进的自发性、稳定性和协调性。

任何一个社会领域的演化都经过了一段足够漫长的持续阶段。

例如,城市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不像现代新发式国家中城市的急剧膨胀。

伦敦人口从100万增加到800万,用了130年的时间,而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只用了30年1940—1970年。

第三,从发展程序看,原发式大体经历了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飞跃发展等阶段。

思想准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出现,引起生产领域的变革、新的市民阶级的产生,适应代表新生产力的市民阶级的需要,出现了最初的思想启蒙运动。

在西方,最初的思想启蒙运动就是为整个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诞生做准备的文艺复兴运动。

当时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潮应运而生,成为向封建、宗教势力猛烈冲击的时代大潮。

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伟大的进步变革,为西方文化确立了科学、民主、人文主义的特征。

17—19世纪上半期,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适应夺取政权的政治需要,资产阶级掀起更广泛更深入的理性启蒙运动。

理性成为裁判一切的最高法官,人权成为人性的本质要求,人成为目的本身,上帝不仅被无神论者证明为子虚乌有,并且被揭示为人的造物。

自由、平等、博爱成为理性人道主义的战斗口号。

理性、人权、自由、平等成为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特征。

夺取了政权的资产阶级,日益暴露出新剥削阶级的真实面目。

夺权前以整个人类代表身份做出的种种美好的许诺,到头来都成了一纸谎言。

应该指出,由于思想启蒙的彻底性,才促使西欧国家的社会结构文明、物质文明得以稳步、健康、迅速地发展。

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彻底性的一个方面,还应该提到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确立的新教理论,同世俗的人文主义思潮一样,渗透着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精神。

因此,韦伯才竭力证明新教伦理对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作用。

政治变革。

新型社会结构的各种因素,是在旧社会结构中产生的。

这些新因素逐渐趋于成熟,并构成潜在形式的新型社会结构。

潜在的新型社会结构成为显形的新型社会结构一般都经过政治上的巨大变革。

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使资产阶级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的宪法,提供了民主宪政制度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在评价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指出“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这个要求,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要求。

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新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新的社会结构,使潜在的新型结构成为现实的东西。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的完善,形成了现在西方这样的社会结构文明。

它的主要特征是,民选制、代议制、法制、权力相互制约,发达的社会中间组织及其对国家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等等。

正如马克斯·韦伯指出的“由定期选举的议员组成的议会,以及由民众领袖和政党领袖充任向议员负责的部长组成的政府,更是我们特有的,„„事实上,国家本身,如果指的是一个拥有理性的成文宪法和理性制订的法律,并且有一个受理性的规章法律所约束、由训练有素的行政人员所管理的政府这样一种政治联合体而言,那么具备所有这些基本性质的国家就只是在西方才有,尽管用所有其他的方式也可以组成国家。

”注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

经济大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西方社会物质文明的突飞猛进,是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30

—40年代

最终完成。

19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进程。

工业革命使工厂代替了手工作坊,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电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动力革命,使发电机、电动机、输电设备、电灯、电报、电话、无线电通讯等一系列电器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0世纪随着物理学革命开始的原子能的成功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实际应用,造成了以电子化、自动化为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新的科技革命使整个世界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使生产力获得空前的大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有史以来最高程度的完善。

原发式国家凭借高度发展的科技水平,获得强大的综合国力。

2、后发式。

后发式指以日本为代表的后实现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

其所以被称为“后发式”,是因为它们是现代化的后来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原发式国家作样板,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未来结局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现代化过程中将出现的问题,有原发式国家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

正是这一“后发”的根本特点,决定了这一模式的一系列特征。

第一,从发展动力看,其动力根源在于社会外部,由于外在环境的逼迫和挑战,使社会的领导层有意识、有目的地推动社会向原发式国家学习,向现代化目标前进,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调控整个社会的国家政治权力。

例如,使日本现代化的两个重要阶段即明治维新时期和盟军占领时期,改革都是由外在的动力推动的。

明治维新之前,近代日本面临的形势与中国相似在外强武力威胁面前,国家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正是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严重的情势下,日本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即明治维新运动。

它成为日本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折点。

权力至高无上的天皇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者。

1868年3月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五条誓文”和“政体书”,标志明治维新的开始政治上,提出“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取消社会等级制,废蕃置县,模仿三权分立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允许自由择业,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贸易统一汇兑,统一币制,取消关卡,建立统一大市场文化上,普及教育,广开学堂,学习西方科技和文化。

明治维新初期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