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7334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7(全国)

5.72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215(南方)

3.85

1.925

隋唐

124(北方),328(南方)

6.42

3.21

A.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 

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C.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3.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

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

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

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领先地位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

4.“七科谪”,是指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和入赘的女婿。

汉武帝认为这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于是要求其入伍参战。

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打压商人群体B.削弱军队实力

C.激化阶级矛盾D.阻碍经济进步

5.下图是唐代长安城与宋代汴京城的平面图,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宋代汴京城在城市布局方面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城市不再东西对称B.城市政治功能增强

C.坊市界限不复存在D.市场启闭时间自由

6.明代《天下水陆行程》记载了以北京、南京为中心的114条水陆路程,其中苏、杭等地的记载最为繁密,还载有各地山川、市场、物产、旅社、船只、风俗、盗贼等内容。

据此推断,作者编写此书旨在

A.为官府汇总民情奏报 

B.为藩国安排朝贡路线

C.为游士介绍旅游资源 

D.为商贾提供行程指南

7.“工匠各有专能,匠有雇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工匠与机户的关系紧密

8.十八世纪的中国有较多的外国商人前来购买茶叶、生丝、大黄和其他货物,停泊在广州的外国船舶数目从乾隆十六年的19艘增至乾隆五十二年的81艘,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高达98%)的黄金,只有10%的货物是商品。

这反映出当时清朝

A.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D.对民间贸易加以严格限制

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

开始了殖民扩张 

D.推动了白银流通

10.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年说”。

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推动欧洲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B.是世界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C.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使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相互联系的整体

11.人们在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的心理来解释;

美洲土著则立足于自身看问题;

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2.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l倍。

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B.工业革命的发展

C.世界市场形成后移民涌入D.英国出生率的迅猛上升

13.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

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

l876年,《河流防污法》。

其主要背景是

A.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14.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场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15.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6.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

A.镇压中国农民起义B.维护清朝统治

C.保护本国封建思想文化D.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17.“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之机,尽在此举。

”此话最有可能在高度评价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发昌机器厂

18.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每岁亦需巨资”。

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滥行收录”。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B.近代化需突破旧体制的束缚

C.洋务企业的开销巨大 

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

19.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棉布进口 

棉纱进口

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20.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工厂数

资本(千元)

1870—1894

16

4829

1894—1913

136

103153

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的推动 

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

21.清末状元张謇说:

“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

知识之本,基于教育。

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

”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D.罪责政府

22.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

”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

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份。

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

这些举措

A.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 

B.奠定了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C.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24.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期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5.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路,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贴。

这是指义和团

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B.没有区别开外来的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C.具有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D.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9分)明清之际是中国农耕经济的繁荣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

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

……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广州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从西太平洋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将广州推上了中西贸易的枢纽地位。

原本可以从上海、宁波、福州等地出口的货物,全都被限制在广州出口,大批的福建商人涌入广州成为“十三行”行商,清朝的“国有企业”总部也云集广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