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700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

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

“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

屠苏:

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

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

谁来试着说说看。

(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有疑问吗?

师告知:

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

(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

屠苏:

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

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

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

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

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

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

“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

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

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是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词中流传很广的一首,也是杜牧写景抒情的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全诗语言质朴简洁,流畅自然,通俗易懂。

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清明前后春雨的特点,同时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后两句的问答情景清新生动,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纷乱复杂的情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咱们走进春季里一个特殊的节日——清明。

板书课题。

2、请学生介绍清明风俗,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3、清明佳节这一日里,唐代大诗人杜牧有怎样的经历呢?

板书:

清明[唐]杜牧。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把这首诗多读儿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正音:

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一听。

请特别注意生字是否读准了。

3、指名读,集体正音。

齐读全诗。

三、熟读古诗,自学诗意。

1、读得很流利,不错!

古诗的诵读,应该诵出情、读出味来!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读懂古诗。

大家讨论一下,读懂这首诗有哪些好办法?

(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可以借助插图;可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可以边读边想象。

2、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意。

3、交流学习成果。

四、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1、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预设两个问题:

(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

(2)为什么诗人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

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指导:

(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

师生对话,理解第1、2句。

①联系清明风俗组织讨论。

②联系上句“雨纷纷”组织讨论。

这“纷纷”不仅是写雨,更是写人心。

(板书:

雨纷纷)能把这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指导朗读第1、2句。

(2)为什么诗人在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

以演带读,理解第3、4句。

3、请两名学生表演诗人与牧童的问答情景。

4、指导朗读第3、4句,重点指导读出“遥指”的感觉。

(可以配合动作或眼神的表演练读。

5、同桌合作表演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五、美读成诵.再现情境。

1、把整首诗连起来,在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画面吧!

(播放配乐)齐读。

2、刚才在大家的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幕生动的情景短剧。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自然又优美,让人感觉很亲切。

咱们不就可以把它改编成一个独幕剧吗?

(小黑板出示填空)请学生根据诗意和提示回答:

清明

时间:

天气:

地点:

行人(心情)

行人:

牧童(动作)

3、配乐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清明

(唐)杜牧

雨纷纷

欲断魂

问:

何处?

答:

遥指杏花村

第三课时

             设计理念:

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

本课以校本教材《疯狂背古诗》为依托,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情感目标:

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

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教学流程: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导入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

题目很重要。

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③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

3、再读课题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

他的心情可能会是?

生读题。

心情也可能是?

生读题。

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

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的认读。

3、多形式读古诗。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

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在书中圈出。

①学生汇报,板书:

独组词(单独、独自……)

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②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时,却只能____。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

③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角色互换:

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

你的心情?

带着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

此时的你?

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

念着谁?

读出你的思念.

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

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

(生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

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

(板书:

倍思亲)

②换词体会情感

“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

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b、“倍”组词(加倍、双倍……)

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

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

(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

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

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

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

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④配乐《九月九的酒》,指导朗读。

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