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7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讲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6358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7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讲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7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讲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7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讲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7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讲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7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讲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7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讲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7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讲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7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讲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7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讲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

(2)17世纪——伽利略、牛顿经典力学

2、表现:

(3)18世纪——蒸汽机的改良

(4)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电的发明与应用

3、影响:

(二)现代科技:

(1)物理学:

20世纪相对论与量子论

2、表现:

(2)电脑与网络

(3)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一般了解)

 

【考点详解】

一、近代科学技术

(一)16世纪——波兰哥白尼日心说

1、贡献:

日心说

2、影响:

不经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理解,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3、称号:

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二)17世纪————意大利伽利略

(1)为日心说找到证据

(2)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3)天文望远镜、落体定律

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近代科学之父

(三)17世纪————英国牛顿

(1)物理学——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①基本内容: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②特点:

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③意义: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是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

④局限:

无法解决物质热辐射现象+物质传播媒介问题

(2)数学——微积分

(1)牛顿力学是很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2)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3)促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都来。

(4)精确的数学结算方法,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科学基础

高考例题01.(2019年福建卷文综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

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

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C.量子论D.相对论

【答案】B

【考点定位】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力学体系。

【名师点睛】本题的解答一是注意考查的是近代科学,其实本题的解答与21小题有相似之处,那就是注意时间限定,只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记起ACD项都是出现在19世纪或20世纪,所以从时间上就能够排除这三个选项,得出答案。

二是注意善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能够分成两种情况:

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来说的错误。

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个历史事件说法准确的选项,反过来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准确答案了。

二是指选项本身的说法就是错误的,首先就要排除。

高考例题02.(2019年江苏卷历史15)“科学革命引发了观点形态的革命: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水平。

”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普朗克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掌握经典力学的意义,解题关键是对牛顿经典力学内容以及影响的掌握。

牛顿经典力学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构成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理解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四)18世纪——蒸汽机

1、发明的背景:

(1)工业革命展开后急需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2)传统的动力不足,制约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3)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高效的新动力

2、意义:

(1)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机械,解决动力问题

(2)带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极大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五)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

1、提出:

19世纪中后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

2、主要观点:

优胜劣汰、“物况天择、适者生存”。

3、意义:

(1)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是19世纪生物学领域的一声划时代革命;

(2)促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处于民族危亡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考例题01.(2019年山东文综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

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比较

【名师点睛】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的亮点在于融会贯通核心主干知识,让考生们去亲自感悟历史的智慧,和学史使人明智是吻合的。

既考查了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又考查了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说到底实际上还是考查了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共同作用.

(六)19世纪末————电的发明与应用

1、电力发展历程:

电磁学理论(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发电机(格拉姆)

2、应用:

爱迪生发明电灯

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生产力发展。

二、现代科技

(一)现代物理学的进步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提出:

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

1916年提出“广义相对论”,通称相对论。

(2)内容:

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认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能够相互转化。

(3)意义:

①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

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辨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③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

2、量子论

1900年普朗克(德国)提出“量子假说”;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的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

(2)意义:

量子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动了原子核物理学等科学的发展,人类从此进入了核能时代。

高考例题01(2019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

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

“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水准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

”在此,朗之万()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世界流动为大势所趋

【考点定位】世界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世界自然科学为主题,彰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立意,符合当今国家“深化改革、科技强国”主旋律。

本题可谓立意深刻,但此考向学生不易把握。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与备考中,老师应该坚持“历史科学为现实服务”,而不能够把历史搞成“不接地气的学术”,这也是新课改三维目标中的具体要求。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关心时政、古为今用,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学习。

(二)现代信息技术

1、前提条件:

(1)二战后,和平国际环境为各国经济、科技提供保障

(2)激烈的国际竞争直接推动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3)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相对论、量子论等

2、产生与发展过程

(1)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美国,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1969年互联网技术诞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世界互联网。

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长远影响,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1)积极方面:

(贸易电子化、政府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生活便捷化)

①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促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②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2)消极方面:

①在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问题,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往往会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高考例题01.(2019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

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

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B.促动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世界化进程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使用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理解,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使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理解历史事物本质的水平。

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控热点问题,实行适度的深化挖掘,把握住了高考的方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点延伸】

(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

1、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需要

2、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3、思想:

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二)科技科革命的影响

1、蒸汽动力和电力的广泛使用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

2、推动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队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促使全界市场形成;

3、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使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三)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的根源:

1、从世界观上看:

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而科学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

2、从方法论上看:

宗教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而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

3、从政治方面看:

宗教实际上是统治者维护特权的工具,科学是要追求民主与平等

(四)现代科学革命的背景:

19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一系列新问题

(五)关于经典力学

1、发展历程:

(1)奠基者:

伽利略

(2)创立者:

牛顿

(3)成熟与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