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点2.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599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基础知识点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基础知识点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基础知识点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基础知识点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基础知识点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基础知识点2.doc

《语文基础知识点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基础知识点2.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基础知识点2.doc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

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

结构方式:

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

修辞手法:

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

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

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

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

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

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

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具体形象2.打比方:

生动形象3.作比较:

突出强调4.分类别:

条理清晰5.列数字:

具体准确6.下定义:

科学准确7.引用:

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2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1.比喻:

生动形象2.拟人:

形象生动3.夸张:

突出特征4.排比:

加强语气5.反问:

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

1.记叙2.议论3.抒情4.描写5.说明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1.渲染气氛2.烘托情感3.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4.推动情节发展

议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2.道理论证:

具有权威性3.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4.对比论证:

全面深刻

句子作用是:

(1)总领全文【在开头】

(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

.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六、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

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

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

  中心思想概括:

如:

“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

主旨句的作用:

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

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

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

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

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

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

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

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

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

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提问方式: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或:

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

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

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提问方式: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文首: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

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提问方式:

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或:

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提问方式: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提问方式:

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2.小说三要素: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0.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11.议论文结构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2.三种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语言运用三原则:

简明、连贯、得体。

14.记叙的三种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1..四种文学体裁: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句子的四种用途: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五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3.引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4.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