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套表知识读本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5966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一套表知识读本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企业一套表知识读本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企业一套表知识读本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企业一套表知识读本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企业一套表知识读本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一套表知识读本Word下载.doc

《企业一套表知识读本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一套表知识读本Word下载.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一套表知识读本Word下载.doc

劳动人均报酬等

七、部门数据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

国税部门的增值税等

八、统计调查方式的转变对政府、部门、基层统计机构、企业和统计人员的要求。

当前,统计工作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企业原始数据;

二是难以有效消除某些中间环节(可能存在的)对统计数据的干扰。

不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到我们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就有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质疑。

通过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利用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统一采集企业数据,强化源头数据管理,将统计生产过程难以控制转变为高度可控、有效消除中间环节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提高统计数据查询、检索、评价等环节的透明度,便于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当社会各界对统计生产方式有了全面了解后,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就会大为提高,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就会增强。

实施企业一套表是统计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是统计调查流程的系统再造,与传统计调查模式相比,企业一套表制度在报表制度设计和数据报送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始数据采集由各级统计机构层层上报转变为国家直接采集,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共享;

所有面向企业的调查由专业分割转变为专业间的高度融合。

也就是说,统计制度设计方式发生变化,统计数据采集方式发生变化,统计数据报送和处理应用软件方式也发生变化,统计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

对部门的要求:

企业一套表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统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与其他部门协作,合力抓好改革。

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落实工作经费并确保及时拨付到位,强化工作保障;

经信、发展改革和科技等部门督促企业按时按质按要求上报统计数据;

争取国税、地税、工商、质检等部门及时提供基本单位变动资料,做好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确保调查单位都进入名录库。

对基层统计机构的要求:

近年来,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建得到加强。

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乡镇街道首席统计员制度普遍推行。

实施企业一套表改革,尤其是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后,基层统计机构担负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审核验收联网直报数据将是其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对工业企业的要求:

做好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的协调,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将9张年报和9张定报填报完整。

对基层统计人员的要求:

必须加强会计、统计、能源消费等相关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在一套表平台上填报数据。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提高数据质量,是实行企业一套表的主要目标。

统计部门必须把数据质量控制管理贯穿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全过程。

要建立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及其职责分工,事前研究吃透方案、事中加强检查指导、事后科学评估质量。

各级各专业要密切监测联网直报数据,借助统一软件平台,按照各自权限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审核、验收和汇总。

要加强对数据逻辑关系和参数控制的审核,重点关注有异常波动的数据和情况,并认真核实。

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评估建议,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可信。

调查单位管理

按照《全国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国统字〔2010〕52号)和《全国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国统办字〔2011〕79号)的规定。

严格按照“先进库、再有数”和“不进库、不出数”的原则,严格遵守“各项统计调查必须使用统一的名录库作为调查单位库或抽样框,不在名录库中的单位不得列入专业统计调查范围”的规定,凡没有进入由基本单位名录库生成的调查单位库的企业,均不能作为企业一套表的年、定报统计调查单位。

基层统计机构要及时做好对新增、破产、关闭等调查单位和调查单位基本信息变更的核实工作,按规定程序上报上级统计机构。

各地要加大审核检查力度,强化对调查单位标准的执行,坚决杜绝虚设企业单位、未达标企业入库、打捆上报等现象。

2012年季度审批的省级上报材料时间5、8、11月的10日前,由省级名录库主管机构将审批登记表、企业相关材料、增减变动一览表上报国家名录库主管机构;

在当月23日前,国家名录库主管机构统一生成全国“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定报调查单位库,供各专业当月及后两月的月度和季度调查使用。

单位统一审批与以前申批的变化:

(一)年度调查的目录库也要审批

(二)季度审批几点不同

1、报送方式:

由名录库管理机构逐级报送,最后报到国家普查中心,即专业不再报送,各级专业部门只负责审核。

2、报送材料:

更加全面、规范,涉及到工业的共包括7项材料,包括基本情况表、工商执照、税务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项目备案证、连续3个月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连续3个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

3、规模界定标准:

申报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就要达到规模以上的标准,不再采取推算的办法。

申报新进企业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①如果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科目、损益表中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初未缴查补税额科目,有数据存在,则表明是以前年度已投产的企业,并非本年度新投产的企业,不能作为新投产企业申报。

②以前年度的数据库中能够查询到的企业,也不能作为新投产企业申报。

统计标准

从2012年定报开始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

工业企业一套表与原统计方式的变化

从报表种类看,所有规模以上工业都增加一张工业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按季统计所有规模工业职工收入情况。

科技活动表的填报范围由大中型工业扩大到有科技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

从指标数量看,一是成本费用调查企业的财务状况统计指标由上年的145增加到159个,用来计算年度增加值率,作为下年计算分月增加值的基础。

二是非成本费用调查单位的财务状况统计指标由48个增加到63个。

三是所有规模工业企业的月度财务指标由原来的16个增加到26个,便于每月计算当期的增加值,用来评估修正通过每月月初产值表计算的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长速度。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表和财务状况月报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2006)设计,因此增加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付职工薪酬(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利息收入等指标,改变了利息支出的定义。

成本费用表和非成本费用表增加了年初存货、产成品存货、在产品存货、年末在产品存货、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及其分项指标。

财务月报表增加了年初存货、管理费用中的税金、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必须关注的几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1、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产成品存货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

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期末产成品存货-期初产成品存货。

2、工业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当年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构成。

其中折旧根据固定资产原值规模及当年折旧率,计算得出,折旧率一般在7%左右,当年折旧一般占工业总产值10%以下,增值税一般占总产值不足5%,因此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以上,劳动者报酬就必须占工业总产值的,营业盈余(利润)占工业总产值

3、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的关系,为什么要强调工业产品销售率?

它是如何计算的?

工业产品销售率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销售产值(或产品销售量)占现价工业总产值(或产品生产量)的百分比。

它反映生产与销售衔接程度,是研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计算公式是:

工业产品销售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或产品销售量)÷

报告期工业总产值(现价)(或产品生产量)×

100%

工业销售产值,是工业企业生产成果得到社会承认的那一部分产值,即已销售的那一部分产值。

过去工业企业在完成产品检验入库后,便可计算工业总产值,可以此来检验生产任务、计划的完成情况,至于产品是否能很快地销售出去,生产成果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却是另一回事。

销售产值的统计,以企业的生产成果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为前提,企业的生产活动到产品合格入库还没有结束,必须延续到产品售出,企业的劳动成果变为有效的劳动成果为止。

统计工业销售产值,计算工业产品销售率,既能反映工业生产的发展和销售规模,又能反映工业生产成果的实现情况,即产销衔接情况。

这样就改变了过去适应计划经济管理需要,只从生产一个方面反映工业经济的状况,而把生产和销售结合起来反映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面貌,也就是说,不仅要看生产什么,生产了多少,更要看销出去了多少,这样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家的市场意识,促进市场机制的发育。

4、工业总产值和工业用电量之间的关系。

几个核心指标

什么是工业增加值?

如何计算?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那么,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

一、按“生产法”计算:

此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的方法,从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涉及到三个要素:

一是现价工业总产值,二是工业中间投入,三是本期应交增值税。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

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

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内销售,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

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

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

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

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报告期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账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