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该承认,由于地理条件和运输条件的方便,日本军队应构成这支部队的大部分,但它的协约国性质必须保持,美国以及其他协约国的部队必须包括在内。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解读】本材料选自1918年7月2日协约国最高军事会议上,做出的关于干涉俄国的决议的部分内容。
1.帮助俄国摆脱德国方面统治是协约国方面出兵借口之一。
1917年11月8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第二天,苏俄政府颁布了《和平法令》,提出在交战各国就公正的、民主的、不割地不赔款条件下,立即就缔结和约进行谈判,以结束这场战争。
但是,帝国主义国家不予理睬。
于是苏俄政府首先与处理战事不利的德国缔结了《布列斯特和约》,目的结束两国之间战争。
该条约使俄国丧失了126.7万平方公里领土及6200万人口。
帝国主义国家打出防止德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统治俄国,特别是防止俄国与协约国方面脱离为借口出兵干涉。
2.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是协约国出兵借口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俄国境内约有5万捷克斯洛伐克战俘。
其原为奥匈帝国境内被压迫民族而被迫充军,所以在俄国军队进攻面前很快投降。
在战争末期,奥匈帝国瓦解已成定局下,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民族独立势力与协约国方面联系,希望利用该军队掉转枪口对德国开战,来换取战后协约国方面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独立。
1918年3月,经过协约国方面与苏俄政府协商,苏俄同意其从俄国远东地区绕道返回欧洲战场。
美国参战后其参战作用大大降低后,在协约国策划下,5月其发生叛乱,把枪口对准了年轻的苏俄政府。
叛军在协约国及俄白匪军支持下,很快在两个月内占领了乌拉尔及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对社会主义新生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苏俄政府军队对于叛军给予坚决镇压,但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打着援助叛军名义出兵干涉的。
3.“干涉的性质上应由协约国共同进行”,充分反映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又担心个别参与国乘机扩大自己利益而破坏它们之间势力平衡关系。
例如,典型的日本与美国之间关系,美国十分担心日本乘机扩大自己势力范围,打破日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势力平衡关系,所以主张以协约国共同行动,限制日本乘机擅自扩大本国利益。
根据该协议,1918年8月3日,英国军队900人在苏俄远东港口海参崴登陆,后增加到4000人。
8月9日法国军队1200人,意大利军队1000人,8月15日美国军队2000人也在海参崴登陆。
日本军队早在4月5日以维护当地社会治安和侨民生命、财产为由,出兵533人,到10月出兵人数高达72400人,占各国出兵人数的3/4。
日本出兵人数远远超出在8月4日日美两国发表共同出兵宣言时提出,各国出兵人数不得超出7000人规定。
2.日本出兵
1919年1月26日,日本内阁做出《对俄方针纲要》决议,其主要内容为:
(一)帝国希望俄国恢复,为此愿意与协约国共同提供一定的援助。
(二)恢复的俄国必须完全坚持和平主义对外政策,为此要做到:
(1)发展西伯利亚的资本主义制度,俄国中央政府不得向远东地区扩展,为此要采取一定的抑制措施。
(2)努力防止、消除在俄国远东地区,除维持秩序之外的军事设施的发展。
(3)努力防止、消除俄国在外蒙古地区作为经营的侵略政策实施。
(三)废除俄国在该地区有关资源开发及其他工商业经营方面限制或阻碍,依据机会主义等主义,对外国人的居住、经营及投资给予便利,开放黑龙江、海参崴为自由港。
──〔日〕真相编集局编:
《日本对苏阴谋》
【解读】本材料是日本参与发动干涉苏俄社会主义革命行动开始后,日本政府制定的对该行动的对策,充分反映出日本出兵的目的。
1.“帝国希望俄国恢复”,是要求俄国恢复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的状况,这也是所有参与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目的。
2.“发展西伯利亚的资本主义制度,俄国中央政府不得向远东地区扩展,为此要采取一定的抑制措施”。
其一方面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出兵目的就是反对社会主义势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日本出兵是企图将西伯利亚地区与苏俄国家整体社会主义发展不一致目的。
3.在苏俄远东地区采取限制军事设施发展,对外国人全面开放。
再加上“俄国中央政府不得向远东地区扩展”,显然是将其处于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地的地位。
这是日本出兵干涉不同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目的。
日本是帝国主义国家出兵最早、出兵最多,撤兵最晚的国家。
日军分三路向苏俄领土出兵,第一路在海参崴登陆,第二路取道朝鲜、中国东北,经满洲里入侵苏俄,在苏俄领土赤塔设立大本营,第三路在苏俄领土库页岛北部对岸庙街(尼古拉耶夫斯基)登陆。
日本军队所涉及地区为向北入侵到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地区,即俄国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与濒海边疆区,向西入侵到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赤塔、扎巴加里亚,即俄国的东西伯利亚地区。
日军所到之处,俄国的财产被掠夺,人民遭迫害。
3.国内反动势力乘机破坏
高尔察克①和邓尼金②是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和唯一的严重的敌人。
如果没有协约国(英、法、美)帮助,他们早就完蛋了。
由于协约国帮助,他们才成为一种力量。
他们总是欺骗人民,有时装扮成“民主”、“立宪会议”、“民权”等等的拥护者。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甘心受他们的欺骗。
现在关于高尔察克(邓尼金和他是一对双生子)的真相已完全揭穿了。
枪杀几万工人;
甚至枪杀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
鞭挞成县成县的农民;
公开毒打妇女;
地主子弟出身的军官横行无忌;
大肆掠夺。
关于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真相就是如此。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解读】这是列宁在1919年7月3日撰写的《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一文中,有关“向人民解释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真相”段落中部分内容,列宁号召全国人民认清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真相,起来与帝国主义走狗白匪军斗争。
1.列宁指出国内反动势力是在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发动叛乱的,国内反动势力最大代表是高尔察克和邓尼金。
2.列宁指出高尔察克和邓尼金是“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和唯一的严重的敌人”。
他们曾经装扮成“民主”、“立宪会议”、“民权”等的拥护者,使得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受欺骗,但是他们发动叛乱后甚至枪杀了受骗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
对广大的工农群众更是残酷屠杀。
这就是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叛乱匪军的真实面貌,号召人民起来与其斗争。
在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期间,它们极力扶植白俄匪军傀儡政权。
在外高加索地区的要冲赤塔扶植起谢苗诺夫政权、在阿穆尔州的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扶植起里诺夫政权、在乌苏里江流域地区的伯力(哈巴罗斯克)扶植起卡尔米科夫政权。
1918年11月,帝国主义国家在鄂木斯克扶植起高尔察克政权,其名义上统治上述各傀儡政权,形成与苏维埃政府对抗态势,并不断向年轻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
在南方,1918年秋,邓尼金率领叛军从顿河流域、伏尔加河下游和北高加索向中央区苏维埃政权进攻。
1919年6月开始,邓尼金叛军15万人在协约国策划下,向莫斯科方面发动进攻。
叛军的猖狂进攻使苏维埃政权受到严重威胁,列宁为此发出号召:
全国军民行动起来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
【注释】①高尔察克(1873—1920),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叛军的首领之一。
沙俄海军上将。
1916~1917年曾任俄国黑海舰队司令。
1918年11月依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军势力的扶植,在鄂木斯克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自称为“俄国最高执政者和陆海军总司令”。
曾经占领了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一带。
1919年年底被苏维埃政府军队击溃,次年1月被擒,2月被枪决。
②邓尼金(1872—1947),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叛军的首领之一。
原为沙俄军队将军。
二月革命后曾经任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司令。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逃到南方组织反革命武装力量。
1919年夏,邓尼金率领反革命武装力量进攻莫斯科,10~11月被苏维埃政府军队击溃。
1920年4月,邓尼金逃亡英国。
4.实施余粮收集制及取消自由贸易
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必须把所有余粮毫无例外地搜集起来,作为全国的存粮,必须用工人的坚决手腕做到使人们以最大的努力,来增加燃料采掘量,大大节省燃料,在燃料运输和消费方面建立极端严格的秩序。
需要先进工人进行大规模“十字军讨伐”,到所有一切生产粮食和燃料的区域去,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重要地点去……
怎样才能实现“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十分显然,要实现这个原则,第一,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制,即绝对禁止任何私人的粮食贸易,必须把全部余粮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第二,必须最严格地计算一切余粮,以及有条不紊地把粮食从余粮区运往缺粮区,还要收购供给消费、加工和播种的存粮。
第三,为此必须在工人即无产阶级国家的监督下,按公平合理的粮食分配办法把粮食分配给全体公民,不给富人任何特权和优待。
──《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解读】这是1918年5月22日,列宁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发表在1918年5月24日《真理报》上,题目为“论饥荒”。
这份材料说明:
1.当时苏维埃政府面临着如此严峻的粮食和燃料的危机问题,提出“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
”2.为了获取粮食和燃料,列宁提出“需要先进工人进行大规模‘十字军讨伐’”,“以便用武力消灭投机,受贿和疏忽大意的现象”。
3.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一切有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
4.国家实行严格的余粮收集制。
“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制,即绝对禁止任何私人的粮食贸易,必须把全部余粮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转入战时轨道的经济措施。
该政策从1918年夏开始实行,到1919年年初作为一种体制已逐步完善,并通过法律确定下来。
5.《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所有省和县的工农代表苏维埃,所有贫农委员会,所有工会组织,以及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农业委员部的地方机关,都应立即组织收割队和征粮队。
饥荒省份的工农支队派往征粮者,应帮助收割新的庄稼。
立即从当地农民和工人中组建成新的支队,去执行这些任务。
上述收割队和征粮队的任务是:
(1)在从前地主的庄园上收割冬季作物;
(2)在靠近前线的地带收割庄稼;
(3)在分明无疑是富农人的土地上收割庄稼;
(4)在各地及时帮助收割庄稼并把一切余粮交国家仓库。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
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须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
所征集的这部分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当地。
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并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
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解读】这是1918年8月4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