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与思考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认定目标(5’)
学生汇报。
看完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他怎么玩什么的得到第一?
(揭示课题:
石头)
二、提供素材,动脑思考,合作探究(20’)
(一)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石头的特证
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石头的证据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
(二)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分类
小组讨论
汇报:
你们小组想怎么样给石头分类(小组分工)
小组活动: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并记录下数据。
三、交流分享、质疑追问、建构智能(10’)
学生交流汇报石头有哪些用途
四、提炼总结、及时练习、反馈修正(5’)
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
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
(请男生举手!
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
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
五、课堂作业:
完成科学探究智能联网题。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
(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
(出示雨花石图片)
2.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
都玩过什么游戏?
3.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
(板书课题:
二、感受石头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到过石头?
(1.校园假山:
知道这是哪里么?
假山也是石头做的;
2.公园里面的石头;
3.海边的石头:
天涯海角)
三、活动一:
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你们会观察么?
今天,我教你们用气泡图来观察一块石头。
(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min)看明白了么?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
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
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你就可以拿出材料盒里面的信封!
这个信封是个很有用的锦囊,它可能会帮上你忙!
这里面有几张卡,(拿出“大小”卡片),你看,这张卡片上,所有的东西都和生活中的东西一样大小,在描述石头大小的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石头去比划一下。
这是“形状卡”,当我们实在不知道手里的石头是什么形状,可以只观察一个面,对照形状卡进行描述。
如果给你“颜色卡”和“斑纹卡”,你们会使用了么?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四、活动二:
分类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
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在先……做点事情,分一分!
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
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
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
五、了解石头的用途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通过视频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
六、小结
看来小小的石头在我门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头,用石头玩过什么游戏,逐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话题上。
学生对石头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就一块石头展开过仔细观察;
他们也许能说出石头的某个特征,但不一定能针对一块石头从各个方面描述其特征。
本活动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
“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
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比较中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
这里给学生提供一组石头用途的图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意识到石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板书设计石头
bānwé
n
斑纹
xí
ngzhuà
ng
形状
dà
xiǎo
大小
yá
nsè
颜色
......
biǎomià
表面
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第二课《玩泥巴》
执教
日期
过程和方法:
1.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课件、一个捏好的泥塑。
每组泥土若干(一次性餐盒分装)、一次性桌布(或旧报纸)1张、一套筛子(3个,筛孔大小不同)、2个塑料盆、一杯适量的水。
1.学生看画面后讨论
2.学生摸摸后回答:
泥土
3.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泥巴。
二、提供素材,动脑思考,合作探究(15’)
1.学生摸自己的泥土,看看泥土中还有哪些东西?
能摸出多少块来
2.同学间相互交流刚才摸到的情况
三、交流分享、质疑追问、建构智能(15’)
1.分组活动:
拿出课前准备的细土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汇报交流:
四、提炼总结、及时练习、反馈修正.(5’)
1.学生观察图片后交流:
(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交流)
2.独立完成:
科学探究P1【智能联网】填空题1、2、3.【运用在线】
一、唤起生活经验
1.小朋友们一定都很喜欢大自然吧!
因为大自然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事物。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几个好伙伴相约一起来到户外去玩泥巴,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泥巴的?
(堆土、浇水活泥巴、捏小乌龟……)
2.你玩过泥巴吗?
3.泥土覆盖在地球表面,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泥巴”(板书课题),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二、筛泥土
1.瞧,我用泥巴捏的小章鱼可爱吗?
这是我用我家楼下花园里的土。
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
(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
生:
不行,土里有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
不行,还要倒点水。
2.没错,树枝、石头等都不是泥土,我们要先把他们挑拣出来。
(板书:
拣)有些大的土块要用手捻捻碎(板书:
捻)。
这样就行了吗?
3.PPT出示两种土(颗粒大小不同)。
提问:
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觉得哪一种土更适合?
为什么?
第二种,更细一点。
4.没错,这是老师处理过的土,才这样细,你猜老师是怎么做的?
可不可能是一颗颗拣出来的?
你有什么好方法?
……
5.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器,它的名字叫做“筛子”。
筛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
筛)
(播放PPT或示范)筛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
筛的时候手臂可以试着左右摇摆,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土就洒出来了。
6.我正好有2个筛子,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孔的大小不同。
7.想一想:
先用哪一个?
后用哪个筛呢?
生1:
直接用筛孔最小的筛子筛(提醒:
如果泥土没有进行初步筛选,大的颗粒很多,会堵住小的筛孔。
生2:
先用孔大的,再用孔小的。
8.小结一下,想要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呀!
(1)(指着板书)“拣”——“捻”——“筛”,筛子从筛孔大的开始用。
3个筛子,2个盆,盆交替使用。
(2)友情提醒:
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筛完坐正,注意卫生。
“筛完”:
筛到已经没有太多土漏下来为止。
注意:
筛子上的颗粒不要倒,就放在上面,筛子放一边。
下面就请你们来动动手。
发:
塑料餐盒分装的泥土、3个筛子、2个塑料盆。
9.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10.看一看:
3个筛子筛得的土有什么不同?
大小不同,筛孔小的筛出来的土就越细。
11.(PPT出示实验册内容)是的,不同的筛子可以筛出不同的土,请你来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他们筛土,分别可以得到下面几号土呢?
学生口答
12.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粗细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三、捏泥塑
1.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
你们试着捏一下,行不行。
2.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办?
加水,像和面一样和泥
3.水怎么倒?
一下全倒进去行吗?
不行,要慢慢倒,水多了就稀了。
4.时间关系,如果完全自己来筛出合适的泥土,估计得好半天呢,也需要更多的土,所以今天老师提前筛好了一些,补充给每一组。
5.补充说明:
先把盆倾斜过来,把土集中在一边。
先倒半杯水,用手将泥和水搅拌在一起,泥团变大后不断捏一捏。
可以小组共同捏一个,也可以分成四份,每人捏一个。
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6.学生操作
7.你发现加了点水的泥有什么变化?
加水后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
而干的泥土很松散,不能捏成型。
8.展示作品
四、总结与拓展
1.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就成了陶器。
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
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家里的碗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
2.总结:
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
今天一起玩泥巴开心吗?
3.交流。
4.点评。
交流自己是怎样玩泥巴的,不仅可以调动玩泥巴的经验,也可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这个一个简单的分离泥土、筛选泥土的操作活动。
通过分拣采集来的土壤,将观察目标聚焦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上。
再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
干的泥土加水能和成泥,泥会表现出与干的泥土截然不同的特点。
关于这一点,直接告诉学生没有意义,而要让他们去做做看。
本活动就是通过做泥塑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泥的特点。
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知道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成陶器。
【板书设计】
2.玩泥巴
拣——捻——筛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沙子与黏土》